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7~34岁在校大学生和职业青年随机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大多数青年追求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他们的恋爱观较积极向上,两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姻的质量要求较高,但单身的青年比例高,青年中对婚恋依旧存在不少消极悲观的态度和认识.其中,年龄和性别与婚恋观的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对婚恋观的影响程度较大,城乡地域对婚恋观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青年群体的婚恋观是一个群体价值观的侧面,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婚恋观不断趋于自由、平等、开放与自主。青年婚恋观是整个社会环境与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更是青年自身根据个人背景和自我评价与认同,进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性别和阶层认同对青年婚恋观有重要影响,只有在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文化,正确、理性地评价自己,青年群体也才能建构出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在南京市4个辖区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青年群体的婚恋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婚年龄段青年单身现象普遍存在;单身群体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被迫单身而非主动单身;青年群体对社会单身现象具有较高程度的包容度;传统婚恋观逐渐式微,但现代婚恋观并未得到足够认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之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90后网上征婚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透视90后网上征婚现象,可以看到,这是90后展现自我、追求时尚、自我中心的青春期诉求,是婚恋现实问题与社会婚恋观在90后身上的投射.反思现实中新生代婚恋观教育问题,存在着人生观教育的单向度视角和婚恋观教育缺失的现象.应注重新生代的婚恋观教育,使高尚美好情感的培养成为自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所高校近5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婚恋年龄,择偶标准,恋爱原因,经济支出等几个方面的调查来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和恋爱现状之间存在的异同。结果表明当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及现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在形成谈恋爱早而结婚晚的“早恋晚婚”的新型婚恋态度,而未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还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法国妇女就业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妇女就业情况简介刘光敏法国的女孩入学率高于男孩,16岁-25岁的女孩在校率一般为48.3%,男孩为45.2%。女生在高等教育中也占上风,并且大量进入从前属于男士领地的一些专业,如女生在商业和管理院校占47%,在医学院占49%,在法学院占58%。大...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持家庭幸福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军人对婚姻质量的关注、婚姻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期,笔者通过对部队580名24—30岁的适龄官兵开展的“关于部队青年官兵婚恋观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明,青年官兵的婚恋观正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他们在对待婚恋的问题上,日益凸显出成熟、理性和客观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网络成为人们婚恋活动的新载体和新场所,传统的婚恋观在被植入积极元素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在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形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一定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骆剑琴 《人民论坛》2011,(10):154-155
伴随着网络成为人们婚恋活动的新载体和新场所,传统的婚恋观在被植入积极元素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在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形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一定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邹俊彬  孙杰 《前沿》2013,(2):93-94
本文从1742名“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方面人手,多维度的调查其婚恋动机、婚恋态度与形式、择偶标准等,通过对“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总体分析,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其影响进行比较,揭示了“90”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具体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她们树立正确婚恋观,理智的对待婚姻与未来.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意识影响着人们的El常生活,研究生作为都市社会中的知识精英,在婚恋观方面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性别意识交融的状态。通过对几位研究生婚恋观的深入访谈,发现面对恋爱关系的研究生在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下做出恋爱抉择,但是影响其恋爱关系的社会性别观念有不同于传统观念之处,并由此探讨他们社会性别观念的新变化对两性关系的进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婚恋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折射,当代青年面临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的冲击和影响,婚恋观也呈现出多元特征,择偶条件随时代而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婚恋状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婚恋难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观念在青年中悄然生变,背后有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的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600名大学生为样本,调研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总体上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利大于弊。具体来说,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婚姻观产生有利影响,表现为大学生将人品修养作为首要选择,趋于选择年龄差距较小的配偶,对婚姻中出现的个性化行为持支持态度,对恋爱与婚姻二者关系的认知日益理性;但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表现为恋爱动机盲目,恋爱行为缺乏理性,性观念开放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王珍 《传承》2008,(10):120-12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代异性关系—父女关系对女性婚恋观起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代际异性关系-父女关系对女性婚恋观起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9月 16日,济南市某艺术中专毕业生、 18岁的孪生姐妹李娇和李艳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抢劫犯罪执行逮捕并移交检察机关。令人费解的是:这对貌美如花的姐妹离开学校尚不足一个月,为何竟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笔者对这起案件进行了追踪采访,希望这篇报道能引起诸多家庭和学校的关注,为广大在校女生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五四”时期,处在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的毛泽东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婚恋理论,观察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婚恋问题,形成了他早期的婚恋观。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将大裨益。(一)毛泽东早期婚恋观是建立在对旧的婚姻制度尖锐批判基础之上的。首先,毛泽东深刻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婚姻命定”观。所谓婚姻命定,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它受佛教、儒教的“因果说”的影响,把人们缔结婚姻关系看成是“前世注定”的。毛泽东指出:“服从婚姻命定论的婚姻,在中国社会大概要占十分之八。”这些人根本没有品尝过“恋爱”的滋味。在  相似文献   

18.
高莉 《求索》2013,(6):106-108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康德和黑格尔婚恋观的特点,指出了这两种婚恋观各自的优点及不足.以此来揭示近代西方婚恋观从物权关系到伦理关系的转向.力图说明这一转向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对婚恋本身的理解,而具有理解人类自身伦理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军人的婚恋观教育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好婚恋观问题,无论是对军队建设还是军人的个体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除了受教育程度之外、影响女大学生婚育意愿的一些因素。我们以问卷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三个经济水平不同城市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恋爱次数是多少,正在谈恋爱的被访者期待结婚的比例都大于现在没有男朋友的被访者。普遍地,女大学生对生育的期待要大于对婚姻的期待,大部分女生希望在27~29岁结婚、生孩子。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期待生育更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