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王孟合 《前沿》2002,(3):65-67
刑事辩护制度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而就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规定情况看 ,在刑事辩护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拟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查起诉阶段来探寻我国立法在刑事辩护制度方面的不足情形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2.
庞林  罗英 《人大研究》2003,(3):41-43
辩护制度是司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日本学者甚至称其为“决定现行法 (刑事诉讼法 )生死的核心点 ,是预测日本刑事司法未来的关键”[1] 。因此 ,人们说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扩大辩护权的历史[2 ] 。我国原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的规定不完善 ,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了较大改革 ,尤其是将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 ,从而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形成了律师全方位、多阶段、多种形式介入刑事诉讼活动的格局。正如日本学者田口守一指出的 :“辩护人参与侦查程序并不会…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完善。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方面的重大修改给公安机关带来不小的挑战,公安机关将如何应对,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此,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说,为了给人民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公安部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龙头,以修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为重心,部署了一系列学习贯彻工作。  相似文献   

4.
辩护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尽管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日渐萎缩,极大地制约了辩护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按照有效辩护原则的要求,从立法上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保障律师充分参与刑事诉讼进程,实现有效辩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尘埃落定。纵观其修改内容,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新《刑事诉讼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此外,新增了四个特别程序,并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强制措施以及审判程序等作了明显的调整和完善。上述变化对检察机关公诉权、侦查监督权的运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梳理和研究,对于推动检察机关规范、有效地行使公诉权、侦查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比1996年《刑事诉讼法》增加和修改了不少条款,体现在保障人权、刑事辩护、提高诉讼效率、增加人道追诉、借鉴国外法规定、完善特殊程序等方面,可谓相当助力。本文仅对其中的给人权助力、给辩护助力、给效率助力之法理蕴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地写入了总则当中,修改内容还涉及到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措施等方面;而且还规定了特殊程序,刑事诉讼法条款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90条。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全面地增强了检察机关的功能,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8.
翁文 《公安教育》2013,(12):25-27
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修改内容涉及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  相似文献   

9.
刑诉法二次大修这次刑诉法修改的面较大,修正案草案99条,拟将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85条。修改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等原则。修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七个方面。8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现此草案及草案说明已在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草案在原有"严禁刑讯逼供"规定的基  相似文献   

10.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本次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多、内容重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修改刑事诉讼法是本届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门对侦查工作具有总结和指导意义的应用型学科,侦查学学科在自身建设过程中应认清职责和作用,以特有的面貌反映侦查工作新情势,并实现自我的完善。一、侦查工作新情势对侦查学学科建设的期许(一)刑事立法的修改与完善呼唤侦查学学科建设要有新观念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及辩护制度的完善充分体现了刑事诉讼法修改对  相似文献   

12.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辩护制度,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从审判阶段提前到侦查阶段。这一重大修改,不仅使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而且对侦查机关的严格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侦查程序中控辩平等原则的践行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喆 《求索》2012,(2):135-137
当前我国正处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关键时期,以辩护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控辩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重构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核心问题。刑事诉讼法改革旨在构建一个充分体现法治理念的刑事司法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程序制度。对侦查阶段控辩关系的研究,不仅对于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刑事诉讼立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也是实现刑事司法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大动态     
全国人大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彰显"人文关怀"12月26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二审稿从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以及特别程序等方面,对草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增加了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收集证据,严格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侦查权天然的侵犯性以及我国侦查中心主义的传统刑事诉讼模式,有必要对其进行制衡。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制度的修改打破了传统封闭的侦查模式,加强了侦辩双方的对抗性;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职能的强化亦对侦查活动的合法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师辩护权与检察监督权共同构筑了对侦查权的外部制衡机制,对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侦查法治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这一机制良性运转,有必要转变侦查理念,充分落实刑诉法相关规定,并对相关制衡机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婷茹 《理论月刊》2003,(12):118-119
自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律师法》修改以来,律师因刑事辩护而遭无端刑事追诉的情形时有发生。面对我国因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立法缺失致使律师执业屡遭不测的现状,笔者在考察国外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人民论坛》2013,(8):128-129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结合了我国的实际状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修改内容涉及公民人权的保障、强制措施的完善、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刑事辩护和代理制度的发展、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等,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加侧重保障人权,是国家人权事业在刑事司法中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诉案件撤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平 《求索》2005,(9):54-5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公诉案件撤诉制度,但“两高”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此加以规定。这些规定,不但有越权解释的嫌疑,而且由于其粗略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公诉案件撤诉制度应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并就撤诉的时间阶段、法定事由、操作程序及法律后果予以明确、完善,且必须取消被动撤诉。  相似文献   

19.
在对抗制国家刑事诉讼体系中,代表被追诉人的辩护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辩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刑事案件最终的实体结果。因此以有效辩护理论为基础而构建起的制度体系是刑事辩护律师实现有效辩护的保障。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突出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如何尽快提高辩护质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的辩护就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刑事辩护从单一的实体辩护发展为实体辩护与程序性辩护并行,甚至程序性辩护先行,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宪政价值理念。程序性辩护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辩护",与实体性辩护不同,它通过促使法庭宣告警察、检察官程序性违法行为无效,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制度,但是由于这两项措施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上的缺陷和不足,使得这两项措施没有起到程序性裁判所要求的控制和审查公共权力以及权利救济的作用。因此,建立程序性司法审查制度应该完善刑事程序性裁制,使刑事讼诉充分体现现代法律的宪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