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5岁的钟强是新津县某村的村支书,2006年6月,钟强以自己经济困难为由,向朋友借钱1万元,并约定在年底前归还。哪知道钱到手后,钟强就再也没有提起过还钱的事情。无奈之下,朋友将钟强告上法庭。2008年4月,新津县法院作出判决,要求钟强在当年5月31日前归还欠款。面对法院的生效判决,钟强依然我行我素,不偿还欠款。12月8日,新津县法院对钟强采取了强制措施,将其传唤到法院,并作出对他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警钟     
《廉政瞭望》2005,(7):42-43
法官索贿不成告到法院 据《大河报》消息,今年60岁的张其江,原是新乡市中级人 民法院经济庭的一名法官。1997年,张向案件当事人梁卫保索 要5万元好处费无果,居然让其“打借条”。后张要求改债权人, 但没有归还第一张借条,且将第二张借条上注明的“原借条收 回后,此借条生效”撕掉,由此,5万元变成了10万元。2002年 7月24日,张其江多次索要未果竟将梁卫保起诉到新乡市红 旗区人民法院。梁卫保看在张曾是同事且在官司上确实帮过 忙,又临近退休,不想揭开张的索贿真面目。耐人寻味的是,该  相似文献   

3.
论夫妻忠诚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和重庆市一中院审理了我国首例夫妻"空床费"索赔官司,一审判决时,未直接支持女方的"空床费"诉讼请求,而将其作为精神补偿范畴;二审判决明确单独地支持女方的"空床费"诉讼请求,判令男方向女方支付"空床费"4000元.  相似文献   

4.
王先生于1999年5月借给他的朋友赵某5万元,约定1年后偿还,并立有借条。1年后,赵某并没有如期偿还借款。2003年王先生因为急需用钱,要求赵某偿还借款,但是赵某却一再推拖,不予偿还。王先生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赵某偿还借款及利息。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王先生的诉讼请求。王先王感到迷惑不解,自己手里明明有借务,为什么法院不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5.
王全是一家电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2012年10月,王全找朋友贾鹏借款50万元急用,承诺3个月后归还。同时,王全给贾鹏写了"借到贾鹏现金伍拾万元整"的借条,签名后加盖了电子公司的公章。但3个月过去,王全不仅没有归还欠款,而且一直联系不上。于是贾鹏向法院起诉,要求电子公司偿还借款。法庭上,电子公司的代表说,借条上公章虽然是电子公司的,但是公司财务显示没有收到这  相似文献   

6.
沈磊 《党的建设》2007,(5):54-54
2002年7月,福州市民刘先生向林先生借款14000元做生意,刘先生向林先生出具借条并约定借款月利率为0.2%。借款后,刘先生一直没有偿还本息。2006年9月,林先生将刘某及其前妻林女士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相似文献   

7.
审计旧账     
“新官不理旧账”,曾受到众多媒体的批评。债主若将新官告上法庭,只要他手中的那个旧账真实可靠,法庭的判决一定是:照账还款,外加利息。欠账要还,政府要讲诚信,这没有异议。关键问题是,怎样看待旧账,又该怎么个还法。民间有个传统:父债子还,天经地义。难道前任旧账后任还,也是天经地义的吗?前些时,揭露了一个典型案例。某镇前任班子胡吃猛喝,在几家餐厅里欠了一屁股债。欠债人升的升了,调的调了,餐厅老板找新来的领导人要账,新官拿不出钱来,无法付还。债主拿出吃喝的签单到法院打官司。最终法院强制执行,以资抵债,将办公楼划归餐厅老板。比…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张亮因做生意向王萍借款10万元,并写下了约定1年后还款的借条。借款逾期后,王萍多次找张亮催要借款,但张亮表示短期内无力归还。无奈下,2012年10月,王萍要求张亮在原借条上写了"上面金额与日期没还清前永远有效"的承诺。半年后王萍见张亮仍不还款,便将他告上了法院。法庭上,王萍说借条上白纸黑字地约定按期还  相似文献   

9.
胡静 《实践》2013,(6):43
方某购买刘某货物拖欠货款10万元不还,刘某诉至法院要求方某偿还欠款,双方在法院达成了方某分期偿还欠款的调解协议,法院制作调解书予以确认。后方某未履行义务,刘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向方某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其缴纳欠款。后方、刘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方某  相似文献   

10.
王全是一家电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2012年10月,王全找朋友贾鹏借款50万元急用,承诺3个月后归还。同时,王全给贾鹏写了“借到贾鹏现金伍拾万元整”的借条,签名后加盖了电子公司的公章。但3个月过去,王全不仅没有归还欠款,而且一直联系不上。于是贾鹏向法院起诉,要求电子公司偿还借款。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民王朝(化名)两年前用信用卡透支欠下银行7884元,两年后,欠款已经变成35478元.因为和银行就还款金额发生争执.被银行告上法庭。法院开庭时.他的代理律师提出的“银行收取复利和滞纳金违法”的观点语惊四座.博得了众多网友和法学专家的支持。然而,律师的意见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吗?最近.南京市白下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2.
[案例简介]石家庄市栾城县何先生的父亲生前合伙与人开办工厂,并于2004年3月向朋友李某借了1万元做生意。当时约定半年内还清欠款,并支付利息500元。但因生意亏损,何先生的父亲并未在约定期限内还清欠款。同年底,何先生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他经营的工厂也随之破产。一些债主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6)
<正>案例小故事::2012年,周某向生意伙伴钱某借款30万元,当天写了张欠条,上面写明了出具日期、欠款人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及家庭住址等信息,但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周某写下欠条后消失,钱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周某。一晃3年过去,钱某终于找到周某的下落,但周某拒不还钱。钱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周某立即返还欠款。  相似文献   

14.
朋友正在打一场官司,因为许多年前借出去的十万元钱至今不能收回.他是看在朋友面上借出去的,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担保人.十万元钱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最后一次催款连借款人都找不到了,他只好把担保人告上了法庭.没想到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手脚,借条上"担保人"的"保"字龙飞凤舞,看不清到底是个什么字.就因为一字不清,一个本来一清二楚的官司便搁浅了.  相似文献   

15.
短信平台     
两级法院欠工程款成被告云南省红河州中级法院和其下辖的河口县法院,同样因为盖办公楼、欠同一家建筑公司工程款总计达1000万余元,被建筑方告上法庭。对此尴尬,该州财政局有关人士表示,应由财政负责承担的钱早已拨付到位,现在欠款是因为红河中院的工程结算金额超出工程预算50%计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援助热线     
《北京支部生活》2008,(2):68-69
债主去世能否起诉继承人张某欠我16万元,去年4月,他去世了,他的遗产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请问,我能不能起诉他的两个儿子,要求他们还钱?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4):62-62
案例小故事:通过朋友介绍,魏女士加小蒋为微信好友,小蒋经常在朋友圈发布海外代购信息。2018年,魏女士向其购买了一款女士皮包,微信转账1万元,小蒋承诺月底前发货。时隔一年,对方以货物被海关扣押、邮寄地址错误等为由始终没有寄出皮包。魏女士遂将小蒋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小蒋返还货款1万元并赔偿利息损失。  相似文献   

18.
引言原权、救济权、公权力都是法律概念,存在于法律世界中,而法律是不具有自在价值的,法律附属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在生活中,我们崇尚的是自由,故法律应以实现自由为旨归。因此,原权、救济权和公权力都是实现自由的法律工具。但这三种工具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1.乙向甲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1年,但1年后乙没有依约偿还,甲遂向法院诉请判决赔偿,法院判决甲胜诉,乙没有自动履行判决,于是在甲的申请下,法院对乙的银行存款进行了强行划拨。2.丙有一古董,丁一日去丙家做客时将古董窃走,丙遂向法院诉请丁返还古董,法院判决丙胜诉,而…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到法院打官司,靠的是证据,没有证据就有可能输了官司。一团一个体户李某于去年12月向某打米厂王某赊了1670元的米糠,并出具一张欠条。到了约定的还款期限,王某找到李某索要钱款。李某以为没有欠条就没有了证据,耍无赖说我再看一下欠条,在接过欠条后他竟当着旁观几个人的面将欠条撕毁,从而引起双方发生争执,并诉至法院。近日,金银川垦区人民法院对此纠纷,按照调查的事实,结合证人证言,对李某当众撕毁欠条的行为予以确认,并确认王某与李某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依法判决李某偿还欠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月,张亮因做生意向王萍借款10T元,并写下了约定1年后还款的借条。借款逾期后,王萍多次找张亮催要借款,但张亮表示短期内无力归还。无奈下,2012年10月,王萍要求张亮在原借条上写了“上面金额与日期没还清前永远有效”的承诺。半年后王萍见张亮仍不还款,便将他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