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竞赛之风日烈,听说有的地方连微笑也被列入竞赛的项目了。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历经那以“斗”为纲、人见人都怒目相视,欲说无言,欲笑不敢的不正常年月之后,更感到笑是多么美好!所以近些年来,不少地方,不少单位,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大力提倡微笑迎客,开展起多种多样的“微笑活动”来。听说其中有些活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说过:“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古往今来,真正有力量,有作为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只能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他活着,除了金钱之外,不会知道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以来,发端于文坛的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已风行于京、沪,波及汉、宁、穗、深,正在向全国范围蔓延。从学科范围看,也已从文学延伸到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甚至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那么,人文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讨论中真可以说众说纷法,莫衷一是。有的人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关注”,有的人说: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高扬的精神”,有的论者说: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有的论者说:人文精神“是一种理想、崇高…  相似文献   

4.
冯并 《瞭望》1988,(33)
被称为“读书无用”现象的冲击,波及社会的许多阶层和角落,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有的指呼其为“教育危机”,有的指呼其为“短期行为中最短见的行为”,有的甚至说,这是周期性的社会紊乱的症候,大约也是十来年一次。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9,(12):60-60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感情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6.
<正>痛苦和磨难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接受这一事实,我们才能超越它,更加看清生命的意义。你说你不要这些苦难,那么生命也就失去了框架。很多自杀的人,就是因为没有理会这种意义,一厢情愿地认为生命是应该只有甘甜没有挫败的。特别是在恋爱早期,那种汹涌的荷尔蒙带来的欢愉,让人把激情当成了常态。生命的常态,其实就是平稳和深邃,还有暗流。在最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12):24-24
训言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谁都拥有“此刻”的时光,也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此刻是如何利用的,也不想知道此时的自己在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的是时间,大把大把的时间,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涉及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有的同志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有的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归结为“一切为了人”。这些说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本文仅就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作一简要的研究和探讨。从抽象的人出发是空想社会主义世界观、历史观有的同志说:“一切为了人,这是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尺度,是判明一切思想理论的标准。”因此,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的思想体系,还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从抽象的人和人道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笔者走访浙江灯塔蓄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领导说,企业正处于生产经营发展的关键时期,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依靠全体职工,同样也少不了“灯塔人的楷模”这样的“明星”。 企业有自已的“明星”,这是职工教育的务实之举,也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有效体现。企业“明星”以企业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引导和熏陶职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凝聚企业人心,提高劳动效率,促进各项工作的完成,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经过“改制”,把职工的主人地位“改”掉了,有的甚至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严重挫…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党和国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人频频出访,举世瞩目,开拓了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海外舆论评论中国刮起了“外交旋风”: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的外交年”;也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外交获得成功的一年”。的确,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方高层往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两国军队交往得到恢复。1994年3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5月26日,克林顿宣布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且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某中学74岁离休教师翁文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67天、支付该院医疗费用近140万元后,最终撒手人寰。这一被认为是时下“看病难、看病贵”的典型个案,令各界高度关注,如潮热议。目前我国尚有9000万居民年人均收入低于865元,2000万城市居民依靠低保金度日,医疗保险覆盖面仅有30%左右,绝大多数人口靠家庭的力量抵御疾病风险。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药卫生费用支出却增速惊人——不要说农民“小病扛,大病拖”,就是白领去医院也有遭“打劫”的后怕,有的富人在医院一掷千金后也自有其委屈和无奈。有的医疗机构账目不合理、不清楚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据称,  相似文献   

12.
(一)所谓“推己及人”,是说从自已本身出发,拿自已和别人作比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并且反省自已,对自已的言行作出道德评价。经过进一步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已的道德境界。在中国伦理学史上,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首先是孔子提出的。在孔子看来,“仁”是一般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具有了仁德的人,也就具有了各种美德。他认为实现仁德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有所树立,首先要别人也有所树立;自已有所通达,首先要别人也有所  相似文献   

13.
吴宓情事     
王凯 《各界》2011,(10):95-96
吴宓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授业弟子季羡林在《(吴雨僧先生回忆录)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磅以“千古多情吴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4.
古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易经》的疏文也说:“性者,天生之质。”可见,在我国古代的早些时候,对性的认识和态度还是较为开明的。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男女授受不亲”等道德规范得以确立。到了宋朝,“存天理、灭人欲”更成了吓人的天条。在性禁忌观念的禁锢下,性教育是无从谈起的。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上海市通报了挪用社保资金案的进展情况,引发网民一片议论。有的认为“目前宣布全部收回违规金显得速度太快”,有的提出疑问,说这是否“意味着宣布上海社保案全部结束”,也有网民称,上海方面应该能提供具体证据及资金来自何方,以供公众查证。还有网民说,挪用资金是暗箱操作,而回收资金不应该也变成“看不见的战线”。  相似文献   

16.
“严 禁”与“言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严禁”强调的是做 ,而“言禁”强调的却是说。因此 ,“严禁”不能代表“言禁” ,“言禁”同样也不能当作“严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却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如有的单位在逢年过节时 ,为了刹住歪风邪气 ,制定出了这样那样的“严禁”措施。如严禁到领导家窜门 :严禁收授他人财物 ;严禁陪吃陪喝 ;严禁侵占公家利益……诸如此类的严禁 ,几乎在每个单位都能看到、读到或听到 ,可落实起来似乎不尽如人意 ,有的明知是严禁的事 ,偏去“顶风行事” ;有的只是将禁令视为一纸文件 ,口头上说说 ,行动中并不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改革的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关心与担心:对改革前景的诸多议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航船驶向何处?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议论:第一种议论,认为中国改革的前景是资本主义。有的说:“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层窗户纸,捅破全是资”;有的说:“农村和企业的承包,实际上是搞私有  相似文献   

18.
市场体制下我国政府角色的变迁与定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面临着全方位的变迁与改革。全方位变迁与改革的关键与重点是我国政府的角色变迁与重新定位问题,因为我国曾经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高度一体化的超大社会,政治成为社会的轴心,而政府又是政治的外在实体和行为表现,因此政府处在十分重要的环节,于是政府的角色的变迁与定位、行政体制与行政行为的变迁与定位便成为社会全方位变迁与改革的关键。然而,社会的变迁与改革、旧的破改与新的立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有些“立”起来容易“破”起来难;有些是“破”起来容易“立”起来难;有的欲“弃”不忍,欲“留”不能,正是如此,当前我国政府的角色变迁陷入多重矛盾困境之中,欲退不能,欲进艰难。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全党正在讨论和落实的一个重要话题。胡锦涛同志说:“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竞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失去了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下,怎样才能使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保持先进性呢?我想到了四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迈开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致富”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比如有的说:“改革形势好不好,就看给的钱多少”。有的说:“工人苦,农民甜,不三不四赚大钱”。有的说:“干同样的活,钱差那么多,太不合理了。”种种议论,有的有道理,有的没有道理。如何正确认识“致富”问题,涉及到对改革的实质和政策的理解,我们应当通过学习,把认识统一到党的政策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