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各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民族中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成为民族和国家的主人。因此,这个时期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国…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区占全国领土总面积60%以上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而作出的科学论断,它为我国今后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用客观冷静的目光观察我国的民族工作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我国各民族都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民族压迫,各民族都获得了程度不同的巨大发展。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初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它不仅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且必然触及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方面,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心里素质等方面的变革。因此,在各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涉及到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出现新的民族关系和新的民族问题,这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50~60年代各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有2000多种民族,我国是一个具有56种民族的国家,云南省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种,是全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二。多民族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普遍的客观存在,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有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种种原因,要在各民族之间真正建立起这样的民族关系,还需要做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民族工作。什么是民族工作?就是采取倾斜的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发展进步的工作。民族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5.
(十)正确处理新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各民族经历了各种复杂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真正结束了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的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越来越快,一方面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交融在空间上、速度上、层次上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民族间的凝聚力、向心力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得到加强,民族间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6.
肖映胜  游俊 《求索》2013,(10):232-234
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长期和睦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标取向,是我国建设民族地区团结示范区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武陵山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探究其深层原因意义重大。结合历史与现实,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从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民族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乐业安居: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使得各民族共同进步;民族文化的特质与交融使得各民族共同繁荣。这对于促进全国各民族尤其是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关系和睦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辨析题“在我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璃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答:(1)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巩固。(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认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杜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经济、及化等方面,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上享有旱等权利,但是,在发展程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为了使各…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二百余年的春秋时代。春秋及其以后的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各民族迁徒交流、聚散离合急剧发展的时期,它以蔚为壮观的历史画卷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社会基础,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创建的必然性。研究春秋时期的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认清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史实,从而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迁徙、…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民族关系面临向经济发展方面的转型。各民族及地区之间形成地域性民族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形成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和民族优势。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协作、缩小差距、共同发展。本文还分析了各民族立足优势出现的经济协作型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间的关系如何,至为重要,它关系到祖国能否统一和革命事业能否成功。因而,民族关系问题,历来为我国革命家所重视和关注。郭沫若对此虽然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建树,但在他一生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中,却始终体现出对民族关系的重视和对史弟民族的关怀,热爱和尊重。他为改善民族关系,为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曾作过不懈的努力和可贵的贡献。 与少数民族文化人的 交往和友谊 郭沫若生前与少数民族文化人有过广泛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与满族作家老舍,和维吾尔族历史学家翦伯赞,以及众…  相似文献   

11.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当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蒲晓贞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关系的和谐,各民族的亲密团结、互相合作是社会稳定、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巩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超越各民族界限,上升到国家整体层面的概念。民族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各民族能否和谐相处和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要在一体性的基础上承认且创造积极条件,使各民族有利于朝着多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各社会主体和谐相处,社会安定,繁荣发展,才有助于我们国家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13.
莫炳坤 《传承》2012,(8):4-5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为改善和发展我国各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新思想。分别从"两个离不开"到"三个离不开",再到"和谐"的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以展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我国民族关系认识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领导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制度,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  相似文献   

15.
杨成胜 《湖湘论坛》2003,16(1):86-87
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现阶段 ,我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各民族友好交往 ,和睦相处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 ,需要加以正确处理。  一、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一个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平等的 ,又因历史的原因而存在着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它即是团结的 ,又因民族差别、经济文化差别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而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它既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模式,我国则采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6,32(2):73-78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境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从过去几十年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进程中不难看出,它对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改善民族关系,巩固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燕荣 《前沿》2008,(7):91-93
我国的民族关系隶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只有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的改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巩固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立法体制和民族立法概况徐至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既重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和措施来调整处理国内民族关系,也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和措施来调整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国家调整和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