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李晓斌今年三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现场直播了四川省“人大”40名代表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质询,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们注意到:此次质询开创了我国省级“人大”监督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的先例,其对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7,(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编者按:本刊于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后,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地方的报刊作了转载和报道,编辑部也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赞成或不赞成的意见,为了开展百家争鸣,我们选登如下几...  相似文献   

3.
在新浪网首页上,“人大将对国务院部门展开质询等监督”的红色大字标题颇为显眼。依照媒体的说法,前一天,吴邦国委员长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而网络标题“人大质询国务院”的由来,是常委会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4.
去年,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多场专题询问工作.而被媒体描述为“束之高阁”的人大质询权也正在被“激活”。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中就对质询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规定,2006年监督法又对质询权的运用进行了有效规范.但由于多种原因,质询这种监督方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为推进质询权运用常态化,笔者试就完善质询制度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质询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同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中较为强有力的监督形式.是人大监督方式中的“重武器”.能产生较为明显的监督效果。然乞今为止各地人大却用之不多。有的地方甚至从未用过,给人一种“千呼万唤仍不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是什么原因使得质询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形式被束之高阁,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30余年中,2010年这一年,因“询问、质询”两个关键词。显得格外不寻常。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案例,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全国90%以上的人大没有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司法机关,人大在通过质询监督司法机关,防止司法腐败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人大以个案实体是否公正作为主要的质询事由,未能适当地尊重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性。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出现了人大监督不足与司法独立丧失的双重弊端。人大质询司法机关制度应当予以完善,既要提高人大质询司法机关的行使频率,又要在质询中体现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应当禁止人大对司法机关办理的个案进行质询,此属于司法独立的核心领域,人大应当主要以"司法行为不当"而不是以"司法案件实体不公"作为质询的事由。同时,在质询的过程中,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弱化质询的批评、纠错功能,弱化质询的强制力度,以保障司法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1年第二期刊载了《萧县人大质询县政府》一文,反映了安徽省萧县政府有关部门从1996年起把近80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借”给一些企、事业单位等,违反了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规定。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就这一问题先后两次向县政府提出质询,要求县政府作出答复并整改。时至今日,整改情况怎样了呢?  相似文献   

9.
在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的职权中,监督权无疑是一种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常规武器”,如检查、视察、评议、审议、意见和建议、信访督办、询问、质询乃至特定问题调查等等,均可纳入监督的范畴。如何行使好人大监督权?记者在  相似文献   

10.
刘志青 《江淮法治》2008,(19):25-26
“经与会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代表满意率为100%。”7月9日,在四川省开江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质询案整改情况汇报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传超宣布。而在2月1日举行的开江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质询会上,代表对物价管理的满意率仅为26.7%。  相似文献   

11.
人大质询法院必须遵循集体质询原则、当事人回避原则、事后质询原则、形式性原则和间接性原则。人大质询法院应以确有证据的违法违纪行为、明显的违反程序、失职渎职、判决不公行为等为主要内容,不能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提出质询,不能就判决的实体内容的正确与否提出质询,不能就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提出质询;人大质询法院还必须从启动程序、答辩程序及结果程序等三个环节进行必要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2.
论质询案     
一、质询案的法律法规依据及法律效力(一)质询案的法律依据“宪法”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质询案未作规定,仅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质询案提出的程序和形式作了原则性规定。而“地方组织法”第23条和42条则分别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质询案提出程序和形式作了较为原则性的规定,概括起来即:地方各级人大开会期间,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同级“一府两院”的质询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  相似文献   

13.
人大质询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定位的偏差却使人大质询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由支持式质询监督转为制导式质询监督将有助于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民主化以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法治化,从而促使现有体制下的存量民主得到激活。这就需要增加人民代表个人作为质询提案主体,建构"可质询是原则,不可质询是例外"的体制,明确质询相对人的责任,以正当程序理念完善质询程序等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运用包括质询在内的方式或手段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无疑是民主代议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天职,建立一套完整的质询制度对加强人大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建立在监督和控权理论上的政务公开和对权力行使的解释义务是质询权存在的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大质询制度应从完善质询规则、健全配套机制、政治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宪法对质询制度规定的疏漏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宪法有关质询制度的规定存在两点疏漏,一是质询对象狭窄,仅限于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二是质询的后果仅限于“答复”,难以发挥质询监督的真正效能。文章还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1年8月29日上午,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内气氛严肃,原来,常委会组成人员正在质询安徽电力凤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原凤阳县供电局)。质询的事由是该公司对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部分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工作报告提出:全国人大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这是在监督法生效后全国人大首次提出专题询问和质询,被媒体描述为“束之高阁”的人大“质询权”将再次被“激活”。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1年第五期刊载的通讯《人大代表质询公安局》,报道了今年2月初发生在湖南省会同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质询县公安局的全过程。这件事缘于一起当事人陈端文状告公安局的“民告官”案件,此案经县法院1996年审结,其中判县公安局对当事人作出赔偿,但县公安局却拖了近5年仍不执行。县人大代表质询后,公安局终于承诺赔偿。如今,所有赔偿款都落实到位了吗?其社会效果和反响如何呢?本文作者于5月底至6月中旬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19.
就质询的本质而言,质询权的性质既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也不是人大的集体性宪法权力,而是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力。质询权作为人大代表的一项法定权力,具有不可放弃性、有限性、法定性和强制性。准确界定质询权的性质,有助于确保质询权的运行规范、有序、高效,加强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特定问题调查”是监督法规定的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及常委会就某一专门问题所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作为一种监督形式,多年来一直很少开展,在全国范围都处于探索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特定问题调查写入其中,指出“要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当前,加强对特定问题调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此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诸位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