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而复杂,治理主体需要运用更加复杂化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才能应对。从复杂性视角观察,现实中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突出困境是复杂性系统的“拼凑式”治理,其本质是科层治理、网络治理和市场治理失灵的叠加。元治理作为一种治理理论,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具有较强的适切性,能够有效解决治理理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多元治理失灵问题。元治理理论赋予政府新的主体角色内涵,注重发挥政府重塑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府对治理主体的组织、治理方式的规制和治理资源的整合来有效应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局面,进而提升整体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依然是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进行的探究。基本思想还是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看成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然后借助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研究家族企业特有的治理结构是怎样决定家族企业不同于非家族企业功能的。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现有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给予简要的回顾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角度分析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的特征。第三部分则借助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的结构决定功能理论解释家族企业的功能的特殊性,阐述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甘德安 《理论月刊》2010,(1):161-165
本文是作者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研究企业生成理论的继续。首先指出传统企业理论在生成理论上存在的局限;然后探讨了复杂适应系统下企业生成理论的六大特征,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对家族企业的界定。并用复杂性给予解释;最后进一步得出家族企业生成的六大特殊特征,将它们与企业的生成理论结合。成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家族企业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袁良明 《求索》2008,(9):21-23
经济管制必要性的理论解释最初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均衡理论的论证性批评。引入“市场失灵”概念后,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达至有效资源配置的状况,于是“市场失灵论”成了证明政府干预合理性的主流解释,传统经济管制主要在于协调生产者、消费者与利益集团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传统理论通过反对以政府失灵的观点来支持政府的经济管制,但却提不出反对市场失灵的有效论据。另外,传统管制理论忽视了理论与理论间的逻辑联系。这些缺陷将可能成为经济管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治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本身也会出现失灵现象。目前,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从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其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性,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莹  高梅书 《理论月刊》2003,(8):119-1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行纠错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的理念和模式.治理理论的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此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借鉴和吸收其合理因素,对于推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书巧 《理论月刊》2012,(6):97-10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公共危机的复杂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势在必行。市场与政府失灵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专业化、资源动员、行动和视角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发挥危机预警和宣传、社会动员和资源监督、稳定社会心理、关注弱势群体等功能。但我国非政府组织由于受到法律法规、传统管理模式、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优势和功能还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和困境,需要从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由谁拥有并按何种方式进行管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经典议题。“公地悲剧”的提出,为公地治理相关研究奠定学术基准,并成功将问题引向集体行动理论及其实践。本研究围绕“公地悲剧”及其背后的集体行动困境,深入探讨公地治理的三个竞争性制度解释视角与途径:政府管制、市场产权、自主治理,展开系统理论评述。面对现有理论的局限和解释力的不足,提出未来公地治理研究需关注的重点:一是关注中国本土化实践,在经验中寻求治理之道;二是聚焦制度细节,注重公地治理的制度激励;三是重视技术对公地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09,(8):34-34
城(园)中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城(园)中村的基础设施普遍十分落后.各种管线杂乱无章,大多没有公厕,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蚊蝇丛生,街巷狭窄、拥挤,消防通道严重不足或堵塞,存在着严重的消防隐患,基本没有公共绿地和体育设施等;第二,城(园)中村的出租屋聚居了大量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这些外来人口成分复杂,“三陪女”和“卖淫女”充斥其间,也不乏负案在逃的犯罪分子,违法活动屡屡发生,治安形势严峻;第三,城(园)中村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和无证经营较为普遍;第四,城(园)中村居民不能真正享受城市福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12,(3):60-60
游祥斌在《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变迁推动着我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也催生了村民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民主制度。在村民自治架构下,基于治理理念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可能,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由统治到治理是中国乡村治理关系重建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有助于解释与解决中国乡村社会结构重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14,(5):F0002-F0002,F0003,F0004
2013年,固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固阳联社)在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筋称自治区联社)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决策、监督、管理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固阳联社各项存款余额83016.23万元,较年初增加1187081万元,邀幅为16,68%。实现稳步增长;贷款余额为6888184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0441.68万元;段本金余额达到513154万元,较上年增长131.54万元:各项收入9517万元。利润总额339万元,较上年增加117万元。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馥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夏周青 《新东方》2009,(11):38-42
伴随全球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推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政治活动的重心正在从“统治”(gove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治理的目标是走向“善治”(goodgovernance),即良好的治理,也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治理的权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其特征可以归结为:治理不是规则、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治理"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政府部门从事公共服务供给思维的转变。随着治理理论的实践,提供公共服务无疑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终端"。与传统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逻辑格相对应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陷入服务供给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失灵的历史怪圈。作为社会治理理论发展的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在批判继承传统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分析的重点放在政府、市场、社会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相互协作上,并将"场域"和"资本"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的治理网络中加以考察,以此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决定着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国情要求,党和政府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是“元主体”,要承担“元治理”的责任。具体到文化治理,政府的基本职责应该包括:架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保障和实现国家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和发挥“社会”在文化治理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福利治理理论和需要理论为提升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福利界定方面,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内容不明确;福利递送制度方面,缺乏政府宏观政策规划及福利投入;福利递送实践方面,造成了福利不平等且治理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儿童早教服务治理效果,政府制定并细化儿童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重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加强社区早教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徐晓日  张赟 《电子政务》2024,(3):93-104
在个人信息安全治理场域,政府面对的治理情境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表现为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成因复杂难判、影响预估不力等。引入适应性治理理论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政府治理路径,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互动相生:针对制度供给不足,政府开展的行政监管同立法过程交替互动,推动制度更新;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成因复杂问题,政府部门同信息产业链条各环节的从业企业主动互动,借用其技术资源调整监管方案,实现能力适配;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影响预估不力问题,政府部门积极与民众沟通,增进政民双方互信,助力责任重构。个人信息保护全过程适应性治理将有力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常态化和长效化,促进个人信息安全治理综合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的跨界属性具有复杂的形成机理,是风险关联性、要素流动性、系统复杂性、区域关联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跨界公共危机属于典型的“棘手问题”,科层制模式对其治理存在失灵现象,而介于科层制和市场制之间的组织间网络模式成为与之相适应的理想选择。然而,组织间网络具有独特优势和可能缺陷并存的二重属性,中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冷静思考。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构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在科层制组织结构惯性影响、网络成员目标不一致、网络成员间协同、信息共享、社会主体能力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基于此,构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应从风险认知、结构优化、过程控制、制度发展四个维度,采取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调适以应急管理部为核心的综合性体制、形成均衡的全过程机制、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等系统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侦查讯问学在我国推行侦审一体化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其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二)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其学科建设的充分性是具有:(一)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和提高;(二)学科理论体系的准备和提高。作为一门创建中的学科,不论是其学科理论方面,还是其学科体系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这就是其建设性,它包括:(一)实践对理论的修正;(二)理论对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私有财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当前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共同财产界定日趋复杂,而于2011年7月4日通过,于8月13日开始实施的雾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较之前的两个司法解释有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按揭、赠予房产及投资增值收益等方面。“解释三”不仅为当前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判定依据,也从立法角度上对新婚姻法做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对当前年轻人的婚姻生活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建淼  杜仪方 《人权》2008,(2):22-26
一、从平等理论到平等权立法——公民平等权及其相关问题阐述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平等”的含义是:(1)人们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的待遇:(2)泛指地位相等。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上处于相同的地位,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