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信治 《党建研究》2011,(10):16-18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这一论述内涵深刻,要求明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指明了,方向。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我们感到,加强年轻于部培养只有紧紧抓住党性修养这一核心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21世纪里,“中国梦”与“美国梦”必将是两大影响世界的梦.但二者在文化背景、国家性格、根本价值观、具体内涵、圆梦途径和世界意义等方面都有重大区别.尽管二者有诸多不同,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都是一种激烈竞争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必然也是这样.那么,“中国梦”和“美国梦”也应该是一种大国比翼双飞的关系,而非大国对抗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邓卫卫 《求索》2013,(2):208-210
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环节,是目前我国法学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法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诊所式”教育是高校法学实践教育改革的有效模式。但作为“舶来品”的法律诊所教育在中国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诊所式”教育的内生性诉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在逐渐建设的过程中找寻其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契合之路.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与优势,探索最合适的“诊所式”教育的本土化进程方式和优化路径,本文从我国高质量法律人才不足的实际出发,以理工院校理专业特色为依托.构建了一套综合发展科技基础、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陆坤 《今日上海》2012,(4):58-59
继“小资”、“潮人”后,又一新的“身份标签”呱呱落地,那就是“文艺青年”。似乎一夜间,我们的周围就蹭蹭蹭冒出几个贴着文艺青年“标签”的可爱家伙。他们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向往“低处生活”这种不被物质奴隶,  相似文献   

5.
高剑平  ;仇小敏 《求索》2008,(3):40-42
文章讨论了信息论对系统科学思想史的贡献:确立了信息概念并清算了机械论;其方法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重视“整体”与“关系”;信息离不开物质,但它与所表征客体的可分离性则带来了对世界图景的新看法,并为阐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一辩证唯物论原理提供了信息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莉雅  沙磊  薛玮 《群众》2023,(5):69-7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江苏综合实力雄厚,实体经济发达,科教优势明显,人文底蕴深厚,有能力有条件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探索协同推进“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特色路径,进一步促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图景。  相似文献   

7.
他国也崇孝     
《精神文明导刊》2009,(2):17-17
韩国:“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浸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先说韩国的年俗,它是韩国人祭祖尽孝的最直接体现。每年春节,韩国都出现“千万人以上的大移动”,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茶礼”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先由主祭者焚香、下跪、  相似文献   

8.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治理现代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演化出诸多治理类型,其中“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地方治理的新趋势。“共享”式治理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价值基准,它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国家治理一以贯之的主线。地方“共享”式治理的内在本质在于制度分权和多元共治。为此,地方“共享”式治理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以党和政府为核心,通过市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为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实现地方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导向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涵体现为思想引领性、人民主体性、文化创新性、价值指向性、目标渐进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共识、价值共识、精神力量与智慧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向度在于,以富于凝聚力和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风尚;以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研究存在两个视角:一是全面生产实践的视角,按照人的生存领域和活动层次的不同,实践分为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二是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的视角,按照实践内部结构要素的性质是否发生本质变化,实践分为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两个视角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融合在一起,不仅普遍地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而且普遍地相互联系。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的地位存在差异。人类历史的基本图景是:在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交往实践和常规实践处于统治地位;在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突显出来,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分庭抗礼;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精神生产实践和创新实践成为普照的光。  相似文献   

11.
能力十议     
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了:不仅物质与精神的生产需要能力,而且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也需要能力,甚至连人们追求的快乐或身心愉悦的“笑”,也需要能力。能力,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成为了一个人们追求的议题.以至有人提出了“能力本位”说。  相似文献   

12.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清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以“虚”带“实”,把精神转化为物质,把企业做强做大,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笔者认为,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为何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既可感受到“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同时又会不断遭遇让整个社会尴尬无奈的“范跑跑”等事件。消解这一不和谐局面.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09,(9):I0002-I0003
海南省临高县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突出“弘扬‘抢滩’精神,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这一主题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出新招、实招,求实效;坚持“三农”为重、基础为先、项目为主、民生为大的“四为”工作总体要求,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5.
赵炎才 《学习与实践》2006,(10):120-132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其内涵主要围绕彰显民族整体精神、丰富民族理想精神、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等方面展开。彰显民族整体精神涉及关注民族、国家、世界与人类社会,拓展了传统整体范围,并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国家全方位近代化的美丽图景;丰富民族理想精神主要包括大同理想与人格理想两方面;重铸民族人文精神又体现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同、重视教育事业、谋求人的体、智、德全面发展,注重社会文化等;而弘扬民族实践精神则涵盖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等内容。此四方面构成孙中山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诉求、核心理念、行为方式等获得新的时代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方茁  胡松 《前沿》2004,3(6):7-11
井冈山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分别是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育和提出来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 ,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与弘扬井冈山精神结合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具有丰富的精神意涵。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的时代答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建立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为对外合作原则的新路;大国重器的创新超越彰显了自主创新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这些伟大成就所体现的精神意涵,可以增强信心、砥砺人心、构筑同心、铸凝民心,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从而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及时、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共产党和怎样建设共产党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民革作为参政党,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就是要努力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参与“三个代表"实践。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2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讲话发表之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在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最近,党中央又决定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又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深刻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