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才是可以操作的.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也需要一个客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因其主观性、不确定性和能动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实践在检验真理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的复杂性,就成为正确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经验教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实践观.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实践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时间长度上必然表现出的巨大区别.努力避免可能发生的各种片面性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实践哲学内涵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它们相互联系、补充和渗透,构成互动开放的科学标准体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并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推动着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和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标准科学性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评价理论研究中,我国学者大都以主体需要为根本的或基本的价值标准.主体需要并非天然合理,以主体需要作为价值标准,存在着内在逻辑矛盾,会导致作出荒谬的结论.社会进步的实效标准是科学的价值标准.邓小平同志关于"猫论"、"三个有利于"、"拿事实来说话"等论述,为我们研究价值评价、特别是价值标准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只能说明"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真理的标准指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方式,或把认识与客观世界相比较的方式.前者规定和制约着后者,实践方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归根到底是由客观世界自身状况是否得到正确、全面和充分表现决定的.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方式又是密切联系的,检验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必须把二者同时使用.实践与感性直观、逻辑证明等检验真理的方式比较,具有根本方式的性质.这种根本方式的最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与阶级性、人民性的价值主体及其价值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依据实践标准,才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才确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两面伟大旗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价值主体及其价值目标比较明确,可以说,是否有利于人民军队打胜仗,是否有利于壮大革命根据地,是否有利于人民夺取政权,这就是当时的实践标准。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这一判断标准达到了实践标准与价值标准或者说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中国的生产力不发达,决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必然也必须走一条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提出之预想的特殊的道路。对于“市场经济”、“证券、股市”等等,我们应该“以实定名”,即以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行此之“实”,定此之“名”。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二者都是在认识论角度论证,因此应引入价值论分析方法.国外存在客观的"排除合理怀疑"和主观的"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具体界定我国"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时,应当根据所要证明的罪行轻重,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7.
现有著作权法对合作作品的界定、判断标准和归属等内容的规定过于简单和概括,致使学理解释不一。本文主要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等对合作作品的判断标准进行分析和界定。同时对合作作品的归属从一般和特殊规定两方面加以阐述和评价,并对司法解释中不按合作作品处理的两种情形即领导作品和特定人经历作品的归属提出了不同观点,前者应排除在作品客体范围以外,后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新的实践条件下,提出了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地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关于实践标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一、邓小平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个哲学命题的提出,并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只有从社会实践需要中提出的哲学命题,才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实践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常识,在我国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警察行使防卫权的主观标准方面尚不明确,权利行使面临着舆论质疑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压力,主观上存在着危急情境难界定的困惑,进而导致客观上警察防卫难进行的现实问题。警察防卫权与正当防卫权有诸多相似之处,应当参考正当防卫理论中主观方面标准的防卫意识学说,在生命威胁原则大前提之下,采"防卫认识""防卫意志"的概然性标准重构警察防卫权行使的主观标准,保障警察防卫权的规范行使,保护人民警察自身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是犯罪论乃至整个刑法学体系的基石,对刑事立法及司法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社会危害性本身固有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对其判断标准学界始终未达成一致。随着德日大陆法系刑法学说的引入,我国传统刑法学理论受到重大冲击,社会危害性判断标准更是众说纷纭。综合各学说观点,对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应当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基础上,站在"修正的结果无价值论"立场,坚持以客观行为内容为标准,排除主观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来,生产力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变迁,从改革初期简单的“猫论”,到改革进程中的“三个有利于”,再到今天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标准在变迁中不断完善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电子商务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逐渐达成共识,但是在实施何种创造性判断标准方面却各行其是。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标准进行阐述,认为应当从发明方案的整体角度考察,并且厘清了创造性与技术性的关系。继之,文章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实践中并未坚持贯彻该理论标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具体标准还应考虑各国专利法律制度整体及科技与产业发展水平。最后,结合具体国情,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明确以“非显而易见性”即“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为标准,从发明方案的整体去判断,而不必苛求其中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过高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价值认识的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对其审前羁押标准的界定亦有所区别。笔者于文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审前羁押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实行的着手即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实行的着手是预备犯和未遂犯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司法意义。不论在大陆法系刑法还是在英美刑法中,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都是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外国刑法中关于着手标准的各种学说,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对着手的判断,应当从主客观相统一的立场把握行为的内容,以行为在客观上对保护法益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为着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其中既有矫人的成绩,也有一些的失误,我们必须对此认真地加以检讨。文章力图客观地从整体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激荡的法治进程作一宏观的梳理与把握,为同行,也为后人留下一点记忆,总结其成绩,暴露其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从中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公诉证明标准是一种排他性的绝对确定的客观标准,其不科学性及缺乏具体操作性的缺陷制约了检察职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借鉴域外经验,应将我国的公诉证明标准确立为"有足够证据证明对被告人的指控极有可能导致有罪判决",并针对不同性质的犯罪和案件的不同事实,实行区别性、多层次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严格执法标准,准确运用法律,保证办案程序,注重办案质量,均有利于树立良好公安机关声誉和人民警察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以此充分体现出公安机关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职能作用。然而,公安机关能否在执法活动中严格执法标准,注重执法质量,是衡量公安机关执法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把握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推动生产力发展 ;必须认真解决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全社会形成凝聚人心、引导民众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必须切实把人们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协调好、兼顾好 ,把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保护好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好。要进行党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制度的革新 ,坚持用先进文化塑造党 ,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认真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并依据新的社会结构变化 ,扩大党的队伍的群众基础 ,才能经得起新的历史考验 ,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力量。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应有之义,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总结。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将群众路线创造性运用,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存在三方面缺陷:限制行政赔偿范围;不能解决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引起的行政赔偿问题;难以解决共同侵权、混合过错等情况下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行政赔偿应主要采用客观过错原则,并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辅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