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什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笔者在2011年7月曾指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一趋势并不是经济周期性问题,也不是宏观政策力量所能支配、调控的。"(见7月11日《中国证券报》)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到市场,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官升东 《求索》2007,(7):16-18
从蕴含经济思想的古希腊哲学开始,到萌发资本主义幼芽的重商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直至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孕育产生的20世纪经济学,经济增长都是一个永恒的论题。什么是财富?国民财富怎样得到增长?经济学家们从许多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少有说服力的答案,但是增长之谜仍然没有彻底解开。目前人们将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放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上,实际上,经济增长的思想理论早就存在于经济学的发展之中。本文力图从人类探讨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开始,对有关经济增长的思想、理论作一个回顾,期望能够理出一条经济增长思想、理论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凡勃伦"制度趋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特殊流派,虽然在经济学说史上并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无论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还是理论支撑、理论结论都有别于传统经济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经济学革命的种种不同的理解,除了对经济学革命的衡量标准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经济概念的理解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把握不够准确,从而把一些不能被称为革命的经济学理论,也看成是一次独立的经济学革命。以爱因斯坦的科学革命思想来衡量经济学革命,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市场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第二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政府调控—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以后创立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和纠偏。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技术进步是马克思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定位。将技术进步因素"搁置一旁"或者"空投进来"的西方增长理论,遗失了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精神特质——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最终动力。本文首次使用"技术生态"、"步速"和数理技术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并计算出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6.
<正>由黄铁苗教授与青年学者孙宝强合著的《新节约经济学》一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了中华民族和人类古今中外的节约理论精髓,紧密结合了我国和世界资源短缺及浪费严重的实际,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无论对于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还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书有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警务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警务活动的决策落实往往以行政命令代替科学经济规律,致使警务部门存在诸多不经济、低效率、高成本、高浪费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有限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阻碍了警务部门长期目标的实现。在军事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等警务相近领域学科得到深入发展的同时,我国警务经济理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警务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警务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的视野和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难以回答而又不得不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在概括分析经典理论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研究范畴。并试图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中,辨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本原关系,认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是经济活动经验和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增长和发展,正在经历着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实践创新。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马克思基本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增长理论革命"把经济增长研究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在对增长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侧重剖析9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各主要学派的新贡献及其近年来的最新发展,又对美国型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理论和实践对战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3)
正如今,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制的GNC系统,其中还有一些"中国独有"的设计,神舟十一号的飞天代表了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飞跃。科技强国我们清楚,可是细细想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年代,先进的科技为我们带来多重福音。飞天跟你有啥关系?你吃饭还用出门吗?你出门还用带钱吗?你读书是不是一部手机就够了?你旅游是不是能够全程都提前安排好?包括住宿和线路、机票等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被科技深深影响。"数字经济",G20杭州峰会上的热词之一。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  相似文献   

12.
一抓经济发展,到底抓什么?关键就是抓项目。不抓项目,抓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起码说没有新的项目就是吃老本,就没有经济的新增长和新发展:抓了项目,抓发展就有了实际内容和具体载体。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一,项目建设是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学把投资、消费和出口称为拉动经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经济思想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经济理论像价值论那样,引起无数学者对其进行论争。尤其在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价值论都成为争论的焦点。20世纪后20年,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目标的确立,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尤其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之后,我国经济学界对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经济学研究中,对于为什么要研究价值论?人们包括很多经济学者并不是很清楚,甚至一些经济学学者认为是搞理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作为首都,北京是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之一,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达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分析经济增长一般都从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入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出现了1997年以来的最好开局,正是这三方面的因素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投资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从投资的主体结构看,北京的政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一再就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问题发出警告,并连续采取措施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以避免对经济健康增长构成威胁.其实,关于中国经济"过热"还是"过冷"的争论是一个老话题了,每当经济保持比较快速增长的时候,总有人问中国经济是不是过热;每当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减慢的时候,总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衰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经济正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 9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近 10年的"高增长 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的新经济现象。美国经济的这 种持续繁荣是否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可以超越"经济 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客观规律的制约 ?如果说美国经济仍无法 超越其"周期性发展"规律的制约,可为什么它能够持续增长 如此长的时间而没有看到以前资本主义那样阶段特征分明的 再生产周期呢 ?对这些疑问,本文试图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和解答。一、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周期的一种"长波"表现  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出现过两个最长的经济繁荣 时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是否已转入良性循环轨道   记者:厉以宁教授,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百姓都非常关注:它是不是已经转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率会反弹,还是内需仍然不足?政府究竞应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我们很想知道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秦韬  李路 《理论月刊》2013,(1):100-104
对中国金融系统是否有效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在面对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部门发展较慢的矛盾时,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文章将在批驳新古典论证的基础上,用凯恩斯-熊彼特的货币金融理论,对中国金融部门促进资本深化和结构转变进行论证。通过探讨创造贷款的事实和作用,阐明中国的金融部门并不如主流经济学所宣称的低效率或亟需改革,而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并最终带来了经济增长效应;其中的关键则是通过资本深化达到结构变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并未迎来"刘易斯拐点",中国出口市场的潜力依然极其巨大,中国仍有巨大潜力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刻意降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带来灾难性结果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高增长不可能就此结束自2009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遭遇到了短期瓶颈,经济增长因此而趋于下行。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瓶颈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投资回报率下降,遏制了投资的增长;第二,出口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是否已转入良性循环轨道记者:厉以宁教授,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从各级领导到普通百姓都非常关注:它是不是已经转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率会反弹,还是内需仍然不足?政府究竟应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我们很想知道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厉以宁教授(以下简称厉教授):对这些问题,大家很关心,经济学界也有过讨论。这里,我就简单地谈一些看法。先看看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它是否转入了良性循环轨道问题。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状况是在好转。比如,去年增长率达到8%,出口增加了,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减少了。但这是不是等于转入了良性循环呢?学术界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