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类型看,政府公信力属于政治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组织与公众对政府公共行政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和评价,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自身形象在行政客体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其本质是一种政治认同.在属性上,具有公共信任而非私人信任关系、无形而非有形资源以及主导性与系统性三方面的特征.按照信任对象来划分,政府公信力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政府体制公信力、公共政策公信力以及政治精英公信力三种.  相似文献   

2.
好的治理——善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并能够进一步巩㈤和促进信任关系的发展。这其中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占据核心位置。而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公信力的损耗已经成为凼扰政府发展的紧迫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目前态势下,放任政府信任危机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在后真相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构建面临来自信息本身、传播过程、公众信息解码三个方面的挑战。即信息噪音带来的政府信息干扰,信息传播规律影响下的政府信息弱势传播,公众特性导致的政府信息解码偏差。技术发展带来信息噪音放大,社会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公众信任异化,政府与公众互动过程中的不足带来的政治不信任扩大是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的原因所在。基于此,后真相时代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核心议题就是通过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构建政府与公众长期稳定的良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电子政务作为一种能更方便地沟通信息和提供服务的工具,在客观上搭起了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通过对电子政务的使用能否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进行研究,期望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在改善政府与公众关系方面的作用,促进地方政府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0,(9):55-55
曹文宏在《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广义的政府信任是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因此,改善政府信任须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是,在改善政府信任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聚焦于政府本身,而忽略了公众,特别是没有认识到公众对政府的理性怀疑在政府信任改善中的重要性。改善政府信任还离不开公众的理性怀疑,这是一种研究路径的转变,一种思维定势的转向,需要在学理层面上给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1,(7):1
广大干部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珍爱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是抽象的,干部是具体的。政府的形象取决于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政府公信力就像一个储存信任的"银行"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作为衡量当前政府工作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反应了社会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程度与满意程度。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为起点,结合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从社会、政府、公众三个角度浅析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公信力:影响农民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前制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信力是主体(公众)对于客体信用的期望、客体赢得主体信任的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概念。来自政府、司法、媒体等公共机构的公信力对政治社会化起着前制性的影响,其影响通过信用度和信任度显现。只有提高公共机构对农民的信用度和农民对公共机构的信任度,才能促使农民政治社会化效果呈现良性态势。  相似文献   

9.
试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与重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本文在论述政府公信力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探讨了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公共信任理论是公信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公信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核心价值,政治信任与执政党公信力密切相关。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包括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规范、执政绩效、制度规范与法则以及民主法治等方面。政党要赢得民众广泛而持久的认同与信任,必须善于开发其意识形态、权力配置、利益整合能力、施政有效性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性资源。政治信任的动态构建与执政党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主要有: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的持续积累,民主政治与有限政府的运作,建设和完善公共权力的运行制度以及制度化不信任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1):36-36
高星在《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信任缺失已经危害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现阶段社会信任缺失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转型期信任模式交汇更替衍生了信任缺失,价值观扭曲导致了信任缺失,社会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异化加剧了信任缺失。有效提升社会信任水平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大力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政府公信力建设、社会信任应对调控机制建设,以寻求提升我国转型期社会信任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基于某种利益需求和权利主张,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向有关方面传递诉求的网络民意表达形态和社会传播现象。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网民更愿意通过网络集结起来,共同表达利益诉求。因此,政府要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就必须重视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支撑下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孙肖远 《群众》2014,(7):16-17
<正>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互动的现代治理格局中,实行有效的政府治理,关键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凭借自身的信用能力而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它涉及价值、能力、关系等要素,包含政策信用、绩效信用、行为信用等,与政府执行力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以公开促公信、以效率树公信、以公正赢公信。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信息的激增和公众素质的提高 ,每一个政府 ,无论其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如何 ,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范围会越来越大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也会越来越频繁和重要。因此 ,在这种双向沟通中 ,怎样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 ,增强公众对政府的支持、理解和信任等问题 ,即与政府公共关系有效执行相关的问题就日益变得重要。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现代民主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其本质是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它的工作是围绕着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 ,让公众满意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企业公关得到了较快发展。其实 ,在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加强政府公关以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同样应受高度重视。所谓政府公关 ,即政府为有效进行各种管理 ,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行动。政府公关的基本目标就是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因为政府形象直接决定着政府的威信 ;直接影响着政府效能的发挥 ;直接决定着政府最终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安危。因此 ,努力塑造政府的良好社会形象是提高政府职能有效性的重要课题 ,也是吸引和凝聚公众对政府接受、亲近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对社会稳定及其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社会信任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度也面临考验。要解决社会信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如健全法律体制,巩固社会信任的基石;规范政府行为,不断提高政府的威信;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执行力标志着政府的履职力和创造力,公信力决定了政府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作为一级政府,提高执行力、增强公信力,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严格依法行政,始终以规范诚信的政府形象赢得公众信任。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主要表现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规范运用行政权力,认真接受社会监督上。一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设置行政审批项目,不是人为地制造“门槛”、体现权威,更主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19.
李永生 《前沿》2007,(2):147-149
当前,我国政府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将形象建设重新提上日程。良好的政府形象,对维护和提高我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学习型组织作为组织发展的全新理念,已经渗透到各类型的社会组织中,因此,本文从政府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分析新时期我国政府如何加强形象建设,构建学习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诸如在三公经费、舆情应对、惩治腐败、监管缺失、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表现: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三鹿幼儿奶粉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及不时发生的房屋强拆事件等上面的表现,屡屡遭到公众的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还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行业不信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