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行》2009,(1):33-33
农民工回流潮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现象。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不仅是经济问题,处理不好更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湖北省农民工总数达1036万人,每年出省务工农民工有713万左右,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之一。到2008年底提前返乡农民工已达100万人以上,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失业农民工如果长期不能再就业,势必成为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当前要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十几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失业和待岗职工将不断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解决得不好,则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二十一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下岗职工群体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因而解决其就业问题也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下岗职工群体再就业的成本分析,进而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若干对策思考。一、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成本分析我们知道,任何生产…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南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狠抓政策落实,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截至2008年11月底,南安市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5人,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97%。南安市也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着手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一是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利用技能就业本领。二是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着力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  相似文献   

4.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一种困扰世界各国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各国当政者无不把治理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认真对待。中国的失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在当前经济改革的形势下显得特别突出。一、我国下岗失业人口的现状及成因随着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5.
失业,如今已成为国人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影响失业者的生活,更影响到社会的安定。而安置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也许会为人们再就业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又一次衰退的到来,失业问题又成为困扰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据统计,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绝对失业人数已超过3200万人。克服高失业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八十年代后半期经济政策重点之一。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危机必然反映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中来。当前,各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失业问题的兴奋点集中在以下  相似文献   

7.
李燕 《江东论坛》2002,(2):14-16
近几年来,我市下岗失业职工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市下岗失业职工在劳动部门登记在册的约5000人,比去年的3500人净增加1500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失业人员的增多,不但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影响到经济发展甚至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对此,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对再就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失业是一个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感到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就业岗位几近饱和,劳动大量过剩,世界性的失业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增加就业,消除失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国家为此做了许多努力。新加坡:采用"滚动饭碗",调控就业。新加坡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时,以充分就业为宗旨,对因产业结构变化而下岗的职工实行有组织的再培训、再就业,实行"新饭碗"换"旧饭碗"的衔接体制,这样有利于对整个国家的下岗人员进行重新组合,使富余人员不只是简单地被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9.
再就业问题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我们必须对再就业的工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定位,本文准备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我国再就业工程中的问题。一、再就业工程是否能解决所有下岗人员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失业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愿性失业,二是摩擦性失业,三是非自愿性失业。政府要管的主要是第三类,也就是在现有工资水平上想就业而不能就业的非自愿性失业。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国家这些类型的失业在我国都存在,但是在我国就业问题中矛盾最突出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失业下岗现象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失业下岗容易引发急躁心理、投机心理、“失落”心理、无奈颓废心理和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增强人们对失业下岗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再就业”工程,注意加强管理,掌握治安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失业与再就业,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关乎社会民生。坦然面对失业,热情高昂再就业,是政府传达给老百姓的承诺,也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就业的信心,心里就有了盼头,社会和谐也就有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然而,作为社会中心的城市本身却没有均衡地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幸福,相反却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令人关注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群体。其中以“4050”人员居多。这些人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技能偏低、女性偏多,而且人到中年,他们又承担着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的重压。虽本人有就业愿望,但难度较大。我们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是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准确把握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宣传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宣传当前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宣传这一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宣传做好当前和今后…  相似文献   

13.
失业问题既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又是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亿万劳动者热切关注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出现的富余劳动力下岗现象,正式承认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就业困难的现实,从而打开了对于失业问题讨论的禁区,使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有了进展。为政府探讨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构建再就业工程设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这里,我们拟通过对摩擦性失业及摩擦性失业群体进行探析,以加深对失业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失业、下岗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面对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一些学者的见解引起了笔者对一些问题的深思:1、失业、下岗产生的都是负效应吗?2、能否把失业、下岗归咎干科学技术进步?3、失业是改革的结果吗?4、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我国失业、下岗问题之根本吗?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失业、下岗产生的都是负效应吗?根据经济学家胡鞍钢的统计显示,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589万人…  相似文献   

15.
下岗失业问题之所以使政府、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者个人手足无措,且深感再就业压力甚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缺乏思想准备和精神、心理准备,认识滞后、理论研究滞后,从而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滞后且乏力。随着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逐趋严重化、复杂化,经济理论界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再就业对策越来越感到不满意,于是较普遍地提出了尽快建立再就业理论的共同要求。但是,关于如何建立我国的再就业理论的问题,经济理论界却存在着争论,并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关于失业、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建立我国…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关爱民生当固本,促进就业自和谐。自2002年厦门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全市共有144712人次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占40%以上。灵活就业已成为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深受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的欢迎,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中惠及面最广、最有成效的政策。以下就厦门市这几年在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效应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政报》2006,(1):3-8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各社会团体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0,(12)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失业不但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影响到经济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因此,有的经济学家把失业视为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我国的失业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男一部分是由社会需求不足,也就是消费不振所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根据各方面专家的计算,前一种失业大约在1.5亿左右,后一种大约在3000万左右。中国所面临的失业,其大头(1.5亿左右)是长期问题。这部分失业,不是因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更加深化,产业结构实行重大调整,经济运行方式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化,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出现的。解决再就业问题,既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也面临着利益分配格局调整,传统观念和下岗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一)下岗失业与改革的关系。除了要充分认识和解决职工下岗失业不利影响与困难外,也要看到,国有和集体企业长期存在的在职失业,具有隐蔽失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