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离主义是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之一,也是造成最暴力和最持久群体冲突的原因之一.以"选择分离权""民族分离权""唯一补救分离权""程序主义分离权"等为代表的西方"分离权"理论打着"保护人权、避免暴力冲突"的旗号,试图赋予"分离权"正当性与合法性,推动所谓"和平型"分离主义,成为近年来全球性公投分离浪潮高涨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类理论与现实政治严重脱节,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均不成立.它不仅不是解决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良方,反而成为破坏领土完整原则、加剧分离主义暴力冲突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的分离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尽管全球化的潮流开始主导当代国际关系,但必须承认的是,现今国际体系仍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成员单位。对任何主权国家来说,国家内部的地区、族群可能提出的分离主义要求是非常严重的挑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相继解体,分裂为二十几个新独立的为国际体系所接受的民族国家,这预示着在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分离主义的挑战可能更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势力最强大、教派最多,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国家。在美国,宗教与政治联系密切,“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记忆是建构、维系族性的观念要素。创伤性历史记忆更为民族提供了尊严情感来源,也为民族精英制定冲突性决策提供了带有"复仇"色彩的理由。伊拉克库尔德人通过观念、制度、行为三个层面将"安法尔行动"历史记忆政治化,作为独立运动中具备"悲情"和"偿还"底色的政治工具。历史记忆在这种政治化循环中得到巩固,与宗教、资源等其他矛盾杂糅在一起,对民族冲突产生催化作用。历史记忆体现着权力结构,经由民族冲突一方政治化的历史记忆能否为另一方所认可,成为民族和解的一大前提。  相似文献   

5.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族群冲突从国家层面向国际层面演变的方式之一就是“族群冲突的国际化”。族群冲突国际化的渠道主要有四种 :1、族群民族主义者和面临冲突国家的国际外交行动 ;2、来自于国家外部的党派干预 ;3、国际恐怖主义 ;4、难民流。大多数情况下 ,族群民族主义对世界体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族群联邦制是一种处理国家结构与族群政治问题的制度设计,理论上兼有族群冲突缓解与激化两种相反的效果,实践中正反面案例均存在。从相对静态的视角来看,历史文化、国际力量、经济、族群的政治地理等结构性的情境条件导致族群联邦制在一些国家成功而在另一些国家失败。从过程导向视角来看,与族群联邦制相作用的具体政治实践过程及其他相关联的政治制度体系的运行也会影响族群联邦制的表现。族群联邦制同时强调自治与共治。各行为体如何在特定的结构性情境条件下,以何种策略展开互动实践来动员和运用认同与资源,决定了族群联邦制在管理族群冲突中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族群分离运动是全球性的政治与社会运动,对这一问题发生机制的讨论已经成为西方政治学界的重要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地理—安全、制度—体系和攻击—回应三个视角展开的,但缺乏对变量的分析。从分离运动的过程论分析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族群分离运动的产生是国内断裂型制度安排与族群政治组织化相结合的结果,当分离族群与主体族群(中央政府)之间在权力获取、利益共享与权利机会等方面的矛盾难以在现有政治框架内解决时,当分离主义族群政党能够有足够的政治能力去开展分离运动时,分离运动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9.
在区隔化族群制度下,苏联始终存在着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的难题.族群联邦制度规定的族群行政边界、差别化优惠政策强化的族属身份界限,使得民族边界意识在激进民主改革过程中,被政治大亨们轻易激活.当民族主义政治动员浪潮冲垮了维系国家统一的联盟中央时,苏联便遭受到改革失控与国家解体的双重失败.多族群发展中国家,应当以统一制度的方式整合各族成员,充分保障各族成员福利,努力提高国族认同,在政治转型中坚持渐进稳健的改革节奏,以消解民主与民族问题之间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巴斯克民族分离主义产生于 1 9世纪末 ,是影响西班牙国内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埃塔组织派生于巴斯克分离主义 ,是一个思想狂热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西班牙反对分离主义的斗争要取得完全的胜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概念 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主要指苏联解体、俄罗斯立国后,在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围绕对俄罗斯民族国家的忠诚所形成的政治思潮和实践活动。它既是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摒弃、排斥,对传统俄思想、价值观等文化的再认同;又是为了摆脱西方国家抑制俄的困境,以国家权力为诉求、以重现俄大国地位为目标、以民族国家的构建为己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它与俄国家利益相一致,是为了维护俄国家利益而在国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思想和行为,是试图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以夷制夷”是清朝政府在其后期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和策略。这个政策是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与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中的产物,是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从疑忌转向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谓“以夷制夷”就是这样一种政策:即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及历史等因素使该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上面临诸多困境。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教等领域的民族政策,以服务于国家建构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但同时,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也受到该国认同政治的强烈影响,执政集团与多民族社会的政治互动让民族政策不断调整,反对党势力和宗教因素对政策演变的影响也越发显著。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通过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和缩小族际发展差距促进了国族身份的塑造,却又在认同政治的作用下导致族群界限固化,束缚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后殖民地国家需要在尊重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培养国民的政治认同、妥善分配族群利益,从而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创造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当代世界》2011,(8):41-43
20世纪末的"民族国家终结论"全球化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西方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看法,其中最为重要的讨论是围绕国家主权展开的。国家主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民族国家独立和完整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历史上看,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肇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后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分离促使国家和国际体系适时进行系统地自我更新。民族主权与族群冲突、国家建设与政权崩溃、民主化与政治失序、全球化与国际干预是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路径和表现。它们分别从社会原生要素间的政治关系、政治系统内外部权力的结构和关系、政治社会与垄断权力开放竞争和参与的关系、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性质与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关系,说明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动力来源,即"主权"要素改变、"政权"建设遇阻、"政治社会"关系不对称以及"超国家"外部介入。这四种动力统一存在于国家主权的"同质性""专断性""对称性"和"正义性"四种属性内。它们是主权国家在全球持续裂变和扩散的原因,也是当下国家发生分离的路径和动力从单一走向复合的提示。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话语中,政治合法性论证的危机使无政府主义对公民自由和国家权威的批判与思考被重新提起.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本发展图景呈现出当代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思想逻辑.分析表明,当代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不应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其传统的存在形式已然有了诸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闫健 《国际政治研究》2023,(2):85-105+7-8
在非洲国家独立之后,非洲国家间边界充满韧性的一个表征是分离主义运动相对较少。对后殖民时期非洲的分离主义运动进行整体性梳理与类型学划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后殖民时期的非洲,“是否寻求创立新的国家”与“是否采用强制力”是判断分离主义运动的两个条件,而“军事斗争能力”与“分离主义目标的实现程度”构成了对非洲分离主义运动进行类型学划分的基本维度。后殖民时期非洲分离主义运动呈现出一些主要特征,如倾向于从特殊的殖民经历中寻求合法性、较少出现跨国家边界的分离主义运动及充满了内在的分裂倾向。在2005南苏丹分离主义问题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后,非洲的分离主义运动出现了“和平化”以及日益与伊斯兰势力相结合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8.
石徐 《法制博览》2013,(11):317
本文从民族自决的内涵写起,谈到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的定义和原则、当今国际社会对民族自决的共识。简要的介绍冷战后民族自决运动,着重揭示了冷战后民族自决是民族分离主义的表现,是西方国家分化、西化发展中国家阴谋,是国家利益斗争的结果。最后,本文建设性的提出了我国应对西方主导下民族自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愈演愈烈,宗教极端势力与跨国恐怖主义组织的联合和呼应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同时,外来移民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议题,也使欧洲等地不得不面对本土存在的大规模民族群体和宗教势力的挑战。传统国家边界不断被内外民族、宗教势力所渗透,但解决上述问题却又需要仰赖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国内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化,以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内化,是当前世界民族问题发展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反对派加紧发难瓦希德面临危机 1999年10月,深孚众望的伊斯兰宗教领袖和民主斗士瓦希德当选印尼第四任总统,是印尼从集权专制向多党民主制过渡的第一位总统.上台伊始,他面对的是一个政局动荡、经济衰败、党派纷争、民族宗教冲突频仍、地方分离主义猖獗的烂摊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