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慧兰  陈利华 《求索》2010,(11):122-124
道德自我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它以感性生命为存在前提,又包含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互融,并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作为生命的存在,道德自我具有个体性的规定,表现为身与心的统一;作为现实的存在,道德自我又具有社会性的规定。它所具有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规定,在社会历史的现实结构中进一步展开为自我之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自我在实践中以道德自律为存在方式,以道德人格为外在形态。就其特点来说,具有完整性、可塑性、自主性、实践性和自我同一性。此外,它与道德主体、自我意识、良心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是否是可能的问题,最终取决于关于超验对象能否作为实体而存在。只有承认超验对象为实体,形而上学作为关于超验对象的知识才是可能的。超验对象作为实体是如何可能的要依附于思辨逻辑,就如同经验知识所以可能要依赖于知性逻辑一样。而在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当中,遇到的第一个超验对象就是自我。这个先验自我如果能够成为实体性的存在,那么关于自我的形而上学知识就是可能的。先验思辨逻辑必须作为实体的逻辑才能够同时成为真理的逻辑,否则就会仅仅是幻相的逻辑而不是真理的逻辑了。  相似文献   

3.
客观自我是主体对外部世界及主体自身的客观处境、客观存在、实践行为的反映 ,是对感性自我世界的认识。主观自我是主体对内部世界自身的意识与体验。意识既对自身自在地同时又自为地存在着 ,它自相主客 ,能把自身当作对象去理解和把握。意识的对象化或客体化表明意识向意识的展示或意识对意识的反思。同时 ,意识又对客观对象自为地也自在地存在着 ,它在能动与受动的交替中 ,把自己作为反映和改造外物及主体自身存在的精灵 ,同时亦接受客观世界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刘文 《求索》2005,(12)
拉康认为,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对应物,即来自于镜中自我的影像;自我通过与这个影像的认同而实现。镜像阶段是一个自欺的瞬间,是一个由虚幻影像引起的迷恋过程,是想象性思维方式的起点。自我并不是自己的主宰;人们苦苦寻找自我,而当找到它时,它却外在于我们,总是作为一个他者而存在,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所决定,永久地被限定在与自己异化的境地。镜像阶段的想象性认同与人类知识同构,具有相似性。最后,笛卡儿式的主体不再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相反,该主体要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时候,他有权利享受生命的意义,而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我生命的存在被社会忽略,视而不见。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甚至作为人的存在都被社会所忽视,人们仿佛看不见他的存在。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失去自我、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的分析,揭露了后工业社会中,文明世界人为的精神歧视导致黑人失去了自我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7.
谢俊 《桂海论丛》2012,(5):70-74
虚拟自我是近年来活跃于人学界的主要概念。作为自我的重要内容和人学研究之核心,它不仅促就了自我人性的丰富和发展,是自我的精神性表征,也是对自我虚拟人性的总结和概括。由于虚拟实在技术所造成的多种非确定性的存在,虚拟自我陷入虚拟异化的生存困境之中。随着人文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与接洽,虚拟自我必将会在痛苦境遇之中找到摆脱异化之路,并以芬芳之花朵绽放在人学百花园地。  相似文献   

8.
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德国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的中篇小说《追忆克里斯塔·T》主人公克里斯塔·T终其一生追求自我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其自我迷失的存在主义肇因,从而揭示出“自在”的不合理社会现实是“存在”走向“本质”的自我创作、自我选择、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性之路不能实现的悲剧性根源。  相似文献   

9.
以歌妓为参照物,词人兼有词中的自我、词外的自我双重身份,前者指向娱乐生活,后者指向主体的精神境界,分别显现出词人游戏与严肃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二者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苏轼是完美的典型;前者向后者的逾越是对社会的挑战,柳永的遭遇最典型。词人对后者的选择高扬了人类形而上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源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不断自我革命的历史自觉,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处,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任务,也是外在的压力,对于一个有使命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这又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外在动力。内生动力是党自我革命的关键性动力,决定了党自我革命的深度。外在动力是自我革命的条件和目标指向,决定党自我革命的广度,也是进一步激活党自我革命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进一步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需要凸显内外动力的互动,将外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党永葆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