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精英     
刘培强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以对社会、经济的多项贡献与杰出成就,获得“台湾经济科技发展研究院”颁发的“荣誉院士”头衔,刘培强是大陆地区获颁这项头衔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执政近7年来,全岛经济一直不振,今年的增长率仍然在4%左右徘徊。不久前,《联合报》刊文指出:台湾经济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那么,台湾经济的“内忧”和“外患”表现在哪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何在?内忧重重首先,经济竞争力明显下滑。一般来说,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创造财富的能力。竞争力的高低,关系到一国或地区的富强程度。根据今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去年台湾经济竞争力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从第11下滑到第18和从第8下滑到第13位,主要原因是“制度环境恶化和基础设施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后,台湾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更引人瞩目。至70年代后期,台湾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与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并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70年代的奇迹”。台湾经济目前尽管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弱点,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考验,但3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是举世公认的。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07,(6):27-29
台湾曾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成就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台湾当局以经济实力作后盾输出“台湾经验”与以经贸力量加强国际双边关系与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以台湾的倍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在超越台湾后双方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即将超越台湾。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顽固坚持分裂祖国的立场,加紧与外国反华势力相互勾结,制造“两个中国”,岛内“台独”势力也日趋猖獗,分裂活动甚嚣尘上。这不仅使两岸关系出现严重挫折和倒退,也直接危及台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伤害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 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大致可归纳为:经济上繁荣富强,政治上当家作主,以及社会安定,社会风气良好等。而所有这一切,台湾民众都不可能在“台湾独立”中得到。 台湾几十年来在经济建设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台湾毕竟地窄人稠,资源不足,缺乏发展空间。台湾是依靠加工出口来发展经济的。当今随着西方地区保护主义的抬头,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为削弱。而随着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商人纷纷进军有着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祖国大陆。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  相似文献   

7.
一进入8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步入转型期。作为转型期的重要现象,台湾开始从过去的资本输入地区演变成资本输出地区。台湾“中央银行”编制的国际收支统计表显示:1987年,台湾资本帐净流入16亿元,1988年则逆转为净流出75.12亿美元,1989年净流出额更达82.49亿美元;另一方面,随着“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台湾岛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其与各地政商团体、企业、个人相互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8.
近数年来,随着台湾加工出口经济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例如,台湾社会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外国在台资本有些什么新的特点?台湾经济是不是象当局和西方某些报刊所吹嘘和渲染的那样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楷模”?以下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台湾社会经济的性质关于台湾社会经济的性质问题,包括台湾、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 殖民地性质的,(二) 资本主义性质的,(三) 带浓厚殖民地色彩的,  相似文献   

9.
张华 《两岸关系》2012,(2):25-26
惊心动魄的2012年台湾“大选”平静落幕,马英九以过半选票优势顺利连任。选举结果显示,肯定“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已成为台湾民意主流和台湾民众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台湾南部地区民进党铁杆支持者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红利”受益匪浅,其“反马”、“反中”立场开始松动。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0.
范越龙 《两岸关系》2005,(12):32-34
台商向大陆产业转移已经经历了三轮投资浪潮,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并且金融保险业成为重头戏。台湾金融业向大陆的转移是其产业结构优化及在岛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所迫下自身生存的选择。入世后,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台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到大陆布局。近期在大陆的台湾金融业界将以服务大陆台商为主。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陷入僵局,台湾当局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改采“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最近,台湾一些工商界人士公开批评此项政策,呼吁海峡两岸尽快实现直接“三通”.这里透露出一些问题引人深思:台湾工商界发展经济的要求真的是罔顾“国家安全”而图私利么?“戒急用忍”政策真的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么?在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贸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2.
发展经济学家们曾经称颂台湾为典范的“经济奇迹”。他们指的是台湾工业生产的飞速增长率,以及台湾的收入分配(没有关于财富分配的资料)比其他“准工业化”国家公平。总之,台湾曾在相对自由的市场体制之下获得了“公平的经济增长”。因此它成为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从依附经济理论家的观点看来,台湾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台湾完完全全是一个“外  相似文献   

13.
黑泰 《两岸关系》2001,(2):11-12
一场台湾经济何去从的争论高潮近来又在台湾掀起。这场争论的焦点仍是台湾经济与祖国大陆经济的关系。一位民进党“立法委员”这样提出问题:“是要继续维持过去50年来冷战体制下所形成的日本进口、美国出口、台湾制造的依赖分工关系,还是选择向新兴的两岸三地华人经济圈移动?”,“为台湾寻得一个新世纪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4.
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简称三化)是俞国华组阁以来台湾所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1985年还专门成立了为期六个月的“经济革新委员会”,就“三化”研拟各种方案。台湾当局为什么极力推行“三化”,它对经济转轨、工业升级有何作用,对台湾经济今后发展有什么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当前台湾经济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小农制与台湾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台湾土地改革所形成的“小农制”是一种受限制的现代土地制度。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60年代中期以前对经济起飞和农业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而在台湾经济实现转型后,却逐渐变成了台湾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本文主要考察“小农制”在经济转型后对农业发展主体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小农制”的困境、出路及其对祖国大陆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顺应当今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大趋势,台湾当局加快了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步伐.1993年1月4日,李登辉在“二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临时会上强调,要把台湾建成“西太平洋地区金融、交通转运中心及科技重镇”,使台湾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近年来台湾当局在政经方面的一大举措.动因“海岛型”的台湾经济的繁荣,取决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朝着集团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又加上全球经济萧条,台、美、日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结构发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台湾对外资本投资的特点 (一)反映了“亚太时代”的特征首先从“亚太时代”的观点来探讨台湾(乃至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经济的发展时,台湾的对外投资与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对外投资的急剧增长体现了“亚太时代”特征的最突出的一面。以往一谈到台湾经济,往往只注意到它在出口贸易方面的成绩,而对它们的对外投资则一直未给予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陷于债台高筑的困境,而台湾却资金“过剩”。但这仅是表象。台湾并非真正资金过剩,乃是患严重的资金消化不良症,暴露了台湾经济结构性的弊病。研究这个课题将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台湾经济的认识。一 80年代以来,台湾的外汇储备与国民储蓄一直急剧增长,大大超过了社会、经济的吸收能力。没有出路的巨额资金日益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9.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就其经济向度而言有积极的一面 ,但由于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关系上掺加过多政治考量 ,致使台湾经济“全球布局”和“两岸经济一体化”由本源的一致性趋向现实的对立化。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经济学理论考察 ,台湾经济“全球布局战略”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和政治“劣根性”。台湾经济要真正实现“全球布局” ,就必须顺应市场规律 ,务实地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198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香港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向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共25篇。经济方面论文9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及其属性、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与互补关系、跨国公司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的外汇储备和政府的政策、台湾小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及劳工招募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的见解。社会方面论文6篇,这些论文,着重于分析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环境保护、台湾社会的亲属结构、台湾意识、台湾的长老教会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方面论文3篇,分别对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模式、禁止偷渡和携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