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调查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低,但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但农村大学生的精力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年级差异,且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平衡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四年级学生和独生子女在完成学生与社会人员的角色演变上存在问题。为此,要教育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提前做好准备,学校教学也应满足社会角色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852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二年级高职学生较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低,文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高社会支持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的学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警察院校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人际交往三方面的心理状况既有警察的特点,又有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并受其性别、年级、地区、专业的影响。调查显示:男女生因竞争激励源不同而心理状况不同,男生学习态度不如女生,女生工作态度、人际交往不如男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好于高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的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强于低年级学生;苏北地区学生学习态度最好,苏中地区的学生工作态度最积极,苏南地区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最强,不同专业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只有细微差别,技术专业好于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警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针对警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要构建外部支持系统、内部支持系统和自我支持系统,强化警察主观幸福感,提高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41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女性警察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在情绪稳定性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警察。警察幸福感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倾、神经质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又通过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普通本科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已有不少的报道和成果,但对警察院校学生体质现状研究鲜有涉及,为准确认识当前警察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特以2013年福建警察学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数据和评判指标为例,采用SPSS19.0 for Window的数据统计功能,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项指标,按公安、司法本科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性别、年级分别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福建警察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公安、司法本科专业学生和普通本科专业学生三项指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觉察的能力以及情绪觉察与人格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等级量表(LEAS-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女生情绪觉察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0.001);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在情绪觉察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专学历的大学生(p〈0.001);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显著低于三年级学生的情绪觉察能力(p〈0.001);非独生子女的均分都要高于独生子女,而且在觉察自己这个维度达到了边缘显著的水平(p=0.05);觉察自己与神经质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1),觉察总分与神经质也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运用问卷法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结果表明:(1)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程度相对偏高,其中职业意志平均分最低;(2)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3)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的程度,但会影响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某些维度;(4)公安院校专科大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大学生;(5)体改生和学历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警察职业价值因子上学历生显著高于体改生;(6)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亲戚中是否有警察对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7)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程度没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的状态,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诸如年龄、性别等自身因素,通货膨胀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及人文环境、体制环境等环境因素。本研究从收入水平、医疗条件和服务、安全感等14个方面构建了幸福感指标体系,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展开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启示为:影响幸福感因素随着所处物质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当下非经济因素正成为提高居民幸福感关键。提高居民幸福感靠发展并正确引导人们对幸福的认知。本文同时建议,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服务型政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多方面提升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萨提亚的家庭理论对2929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开展调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2)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动态因素,包括父母职业支持、父母职业冷淡、亲子关系质量、家庭压力感和家庭正面感,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3)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静态因素中,没有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4)控制变量中,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均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对子女择业给予支持与正确的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不同的社会人群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幸福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检视可以发现,很多青年人都沉迷和陶醉于自我营设的虚幻幸福感中,内心却非常苦闷。间隔年旅行可以帮助青年人获得幸福感的自我体验,在欣赏大自然的奇绝与壮美中,在与异域人群的接触与交往中,在劳动创造和挫折经历中,在义工和志愿活动中,青年经受着岁月流年的洗礼,把成熟、仁爱与自信熔铸于内心,同时也体味和获取着别样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15.
消费现象中体现的城市归属感是考察贫困大学生适应现实生活、体验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贫困大学生在城市消费物质层面对城市的认同度较高,而在城市消费群体层面对城市的认同度方面较弱。应从高校社会和个体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幸福教育对提高警察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和谐,促进公安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认知重塑警察幸福观,情绪行为引导改善警察的幸福感,文化感染提升警察幸福的心理品质,切实提高警察幸福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渗透和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警察感悟幸福、珍惜幸福、享受幸福和传递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的度量指标决定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可分为三类指标,即幸福经济、幸福政治和幸福文化。幸福政治、幸福文化、幸福经济共同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东南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试从公共政策和赋权政策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消费文化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消费观和幸福观产生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生活的需要和享受,消费观、节约观与老一辈不同。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积极向上,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幸福、金钱和消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并关注自己的主观幸福和精神生活,但在幸福价值观和幸福行为追求上有一定的知行背离。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财富、消费代表幸福,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反对消费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