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在东南亚经商者,人数众多,失败者固然有,但成功的例子却数不胜数。华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与西方企业显著不同,出于文化历史相同,东南亚各地华人企业在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上,与香港、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 许多华籍商人出身闽、粤两省的农民家庭,过去并没有经商的历史,但后来却成为所在国的成功商人或企业家。其中原因何在?一般来说,华人企业经营成功主要有下列因素:  相似文献   

2.
前殖民时代,“潘泰”是活跃在华南和东南亚北部的出色马帮商人,他们实际控制了整个云南的马帮贸易。从贡榜王朝晚期开始,“潘泰”开始在曼德勒定居。1868年,华人清真寺的建成标志着“潘泰”在曼德勒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1873年,云南杜文秀起义失败后,大批云南穆斯林逃亡到缅甸,曼德勒“潘泰”的数量逐渐增加。虽然第一代“潘泰”的数量还不多,但是他们保持下来,标志着曼德勒第一批华人穆斯林会众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的华人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人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只想概括地谈一下这些华人少数民族是什么样的人和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论文的后半部分,我将探讨他们与当地多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些重要方面,以及在东南亚的新国家中,他们归属于那些多数民族的有关问题。不首先了解这些华人少数民族是些什么人,他们有多少人,他们以什么方式组成一个社会或许多社会,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感觉自己将来有些什么选择等问题,就来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人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的命运并不是当地华人所能左右的;恰恰相反,华人的未来将在东南亚地区变迁中的社会范围内决定。但是,不容否认,东南亚华人拥有巨大的实力,他们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不会象表面看来那样仅仅充当被动的角色。由于这个原因,东南亚华人的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东南亚地区较为集中。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与当地人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们使优秀的华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到19世纪20年代东南亚创办近代华文学校,华文教育可谓逐渐步入正轨。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已赋予其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与中国联系时,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包括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帝汶岛(葡属)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人。据不精确统计,海外2千万至3千万华人中,90%左右分布在东南亚。东南亚的华人是千百年以来先后从中国东南沿海等省迁居到东南亚各地的。他们在东南亚发展了几代甚至几十代。长期以来,华人一方面积极吸收居住国人民的优秀文化,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引言尽管东南亚华人千差万别,但专门研究这一群体的学者还是倾向于把他们看成一个统一体,称他们为“华人”或“华侨”。在这些东南亚国家里,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这种倾向在大多数人中很明显,他们使用了“支那人”、“中华人”或“华侨”等名称。我们认为,这些名称只能应用于那些外侨、非混合血统者、以及那些起初并没有打算永久定居的人。我们认为,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术语和下什么定义对文化、社会、心理、特别是政策考虑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目前约有2000多万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0%。早在唐代,史籍就有华人移居东南亚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移居是在鸦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华人移居东南亚的潮流,到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才结束。 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世纪30至70年代,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最快最大的历史时期。在这半个世纪的  相似文献   

12.
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诸国的文化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然是不同的。但是,华人对东南亚海岛地区文化形成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却是相同的。华人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对海岛地区文化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在语言、文学、艺术、建筑、舞蹈以及风俗习惯方面,也在海岛地区文化中刻下了明显的痕迹。文化的接触和传播是以人口的流动为媒介的,这在古代尤为突出。华人在东南亚海岛地区活动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他们就泛舟在太平洋上,穿梭于东南亚海岛地区。随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93,(1)
在近代,秘密会社曾是东南亚华人社会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它对东南亚华人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近代东南亚的华人秘密会社,对于我们了解华人在近代东南亚的社会经济生活,了解华人在近代东南亚的各种遭遇,可能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的华人资本与国民经济(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我们探讨了围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政治社会结构及其环境,从本章开始,将集中探讨华人资本与经济的问题。读者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围绕着华人资本的“政治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到底有何关系、有何联系?其实,任何经济行为都不是在政治的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特定的政治社会中运营的。何况东南亚华人在政治上也好、社会上也好,都可以说是“处境微妙”,为了正确理解他们的经济活动的实况,也有必要抓住政治的、社会的环境进行考察。反过来说,就是对于华人在这样的政治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经济行为,人们通常应有怎样的认识和观点? 那末,在现代东南亚各国中,华人资本在国内经济中占有怎样的比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的确,在东南亚各国发展经济的同时,诞生了许多的华人资本和企业集团,那末,形成了企业集团的大资本,其产生和发展类型又是怎样的呢?所谓华人资本支配着东南亚经济的说法,其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在已有的关于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论著中,华人的宗教问题虽屡有提及,却总是处于从属(sub-set)的地位.事实上,"宗教是文化的中心要素"①.而且,"华人通过宗教来维持他们的特性"②.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华人社会的特征、现状和走向,对于寻找华人文化渐入东南亚社会的最佳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是全球华人聚居最多的地方。东南亚华人"华人性"逐步调节、适应、然后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与本源"华人性"相异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华语使用"、"传统习俗继承"、"华文教育"以及"与祖籍国关系"这四个维度。而这一嬗变的过程直接反映了东南亚华人因应国际局势外生变量的变化与居住国同化政策、多元文化政策的外在结构性环境变化而发生演变的事实,反映了东南亚华人既秉持一些"中国元素"又融入"移居国元素"的历史进程。事实上,东南亚华人"华人性"的嬗变是华人社会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华人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他们今后还有可能经受更深刻的变化。现在已有这样一些研究成果。它们指出:华裔虽然是华人的后代,但不再承认自己是华人。另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华裔虽然对华人的含义不甚瞭然,但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身上的华人气质,并极力将自己重新汉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许多华人有双重认同。他们既认同于他们的寄居国,又自认是华人。这类研究表明:人们所承认的华人认同可能有好几种。尽管人们为规范华人认同已付出了好多  相似文献   

18.
俄国人在远东地区建立定居地以来,华人劳工、商人一直是当地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为伯力和海参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俄国政府试图限制他们,但是同时也依靠他们建设铁路、开展小额贸易和服务行业。华人和华商的存在说明了俄国阿穆尔边区政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经济的限制一直是过去(往往是成功的)华人经济活动和一些新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把华族(无论加入其国籍与否)看成异己分子的倾向之间互相对抗的结果。下面的历史评论将摆出与此有关的某些事实。(一)华人不是这个地区的新移民,因而不是真正的外侨。(二)华人同那些从西方来的新移民不一样,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试图在东南亚建立政治殖民地。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东南亚活动舞台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华族的定义华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