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政权结构中,区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连接点,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是党的事业的根本,国家政权的基础。古人说:“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区委书记作为地方的主要领导,其德能勤绩如何,事关地方的发展、百姓的福祉、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好区委书记,要结合岗位实际,围绕六大要点,忠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2.
"郡县治则天下安",这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自秦汉以来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史上,县始终是我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县级政权始终是政权系统中最基本的较为稳定的单元.当今时代,县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直接面向基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政令贯彻落实到基层的关键层级,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县委书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郡县治则天下安."在中国的行政体制中,自秦以来,县都是重要的行政层级之一.县一级政权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县委书记代表着执政党形象,连接着基层群众,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4.
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管理层次,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现代意义上的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业,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郡县富,天下安”。县域经济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考量着一方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全省20强”的排名一直触动着无数人的神经。4月,一年一度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在潜江和天门召开,再次吹响了县域经济竞进提质的号角。本期特别策划推出——  相似文献   

6.
“郡县治,天下安”。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作为民族贫困地区,许多重要发展指标还远远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在新的形势下.县域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地位已越来越突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是富民固本之方、治国安邦之策。  相似文献   

8.
“郡县治,天下安”。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围绕中共云南省委提出的“四个翻番”、“两个倍增”奋斗目标,紧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结合禄丰实际,坚持抓好“四项工作”,处理好“四种关系”,解决好“四个认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奋力推动禄丰科学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形象地提出“县域腰论”的观点,认为如果把区域经济比喻成正在跨越发展的巨人的话,县域经济就是巨人的腰,让这个腰粗壮起来,巨人的头才能高昂起来,脚步才能自信和坚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壮大县域经济,是我们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郡县治 ,天下安” ,县域在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域范畴。不包括市辖区在内 ,目前全国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合计2073个 ,县域人口9.4亿多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73%。因此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 ,对于全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重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经济总体水平快速增长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为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 ,近年来 ,县域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 ,增长态势明显趋缓 ,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自古以来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古训。然而,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县域经济耍想取得长足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优势产业,都离不开现代科技和信息的运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挖掘并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等优势,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县域经济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县域经济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增强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为此,笔者就依靠科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著者在该书《引论》中介绍说:“本书以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为切入点,围绕‘两汉国家司法权的运行重心在郡县’这一核心论题,通过对七个大的分论题的研究,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考察两汉地方司法制度史。笔者将通过对郡县制的萌芽与确立,汉以前郡县司法在国家司法体制中的地位,两汉郡县司法重心地位的形成及主要表现的考察,对两汉郡县司法重心地位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农村稳则天下安.贵州农村警务战略建设状况大势良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警务的运行效能,亟待研究解决,主要表现为“形式化”与“运动式”严重、警力不足与保障滞后顽症并存、“非警务活动”过多、民警群众工作能力与水平差强人意、警务社会化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对近代中国局势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成,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其"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在政治上是使政权"公之天下",使"政权公之天下"则需要建成一种"良善政治",也就是"组织一良能政府",并在社会上创造一个公序良俗的政治环境。良善政治和良好政府是孙中山设定的理想政治目标;当今中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政府、善治的政府,为此,可从中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则天下安。在新型城镇化纵深推进大背景下,对流动人口住处的疏解整治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必要手段,但实践中拆迁整治引发了"堰塞湖效应","堰塞湖效应"使得流动人口流入地社区演变成"堰塞湖"型社区。对此类社区的治安管理应革新以往防范式治安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社区治安问题"审视→分析→反应→评估"的治安管理模式,根据"堰塞湖"型社区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管理困境,形成一套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严谨、运行有序的治安管理体系。具体可从树立"善治"和"共治"治安管理理念、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和社区治安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解决"堰塞湖"型社区治安问题,以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一直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完备编年史<左传>中,作青者明确提出史学著作的目的有两个"上之人能使昭明"和"您恶劝善",即"经世致用".到了后来"懦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青以为名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安者也"当然,经世意识的强弱显隐程度,在不同学派间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一统"天下观是历经战乱的古代中国人对国家类型的期盼和提升。后经秦汉统一王朝的实践,最终上升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之本。以后中国人又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且一统多于分裂实践中使得"大一统"观念深入从天子到庶民的血脉之中。自然而然,受"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边疆统一、国家认同、以和为主便成为中国边疆观念的核心和边疆治理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守中治边、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便成为中国边疆治理的方略。对今天边疆治理的启示则是:"大一统"天下观仍然是边疆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俗而治的延续;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水患国家,洪水危害祸及全社会。古训“治天下者必先治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洪事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防洪抗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党和国家对防洪减灾更加重视。江总书记指出:“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要增强全民族的水患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兴修水利这一安  相似文献   

19.
民心篇     
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人民群众对一个政权的向与背。古往今来,一个历史性的规律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个千真万确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秦内史初探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着手建立和健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