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4年前,一场命案让无辜公民于逵亮丧失了7年的人身自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为自己洗清冤屈,争取赔偿,又用了7年。  相似文献   

2.
王实味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上,实在是一位小人物,如同长江大河里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太特殊,以至消逝60多年了人们都还记得他。  相似文献   

3.
灰黑麻雀     
新书记到任后不久,发现了一种北方并不多见的麻雀,浑身灰黑。 起先有一只呜叫着,栖息在他的窗台。 他的目光从文件堆里跳出来。麻雀那双眼睛透着机灵,又像是有什么冤屈要向他倾诉。身子不时抖动着,像要努力甩掉什么。  相似文献   

4.
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却依旧百折不挠,蒙受冤屈但最终彪炳史册。在那风云诡谲的特殊年代中,潘汉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殚精竭虑,东奔西走,纵横捭阂,凭借不凡的智慧胆识和对党的耿耿衷心,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留言板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高尚的情操,演好自己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角色,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精彩,大角色有大角色的气度。有真本事的人总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时间简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说:世界在每日更新的常态下,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在运行,这个东西就是负物质。什么是生命的负物质?举例来说,一个人,青年时渴望成为书法家,每天习字不止,后终因欠缺天分而放弃。中年后该男子遭遇冤屈,每日誊写诉状、上访材料、情况说明,矢志为自己平反。7年后,他如愿以偿。在判决书  相似文献   

7.
看了《中州统战》 2001年第 3期田玉斌先生写的《忌日的怀念》,十分欣赏。当年的抗日战争,就是依靠无数个像田玉斌的父亲田海顺这样的小人物的支撑,最后才取得胜利的。大人物运筹帷幄固然重要,但没有小人物的支持与参与,胜利也是难以实现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回忆录或者纪念性文章,都很少提到这些小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贵刊刊登《忌日的怀念》不仅是对田海顺、田玉斌父子的承认和安慰,而且也是对千千万万曾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所有小人物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的一种承认和安慰。今后,希望…  相似文献   

8.
一农民乘坐出租车返乡,不想却卷入一场打人事件中。警方将责任转嫁于他,对其拘留12日罚款800元。事后。这位没有任何背景和权势的农民,为了洗清冤屈,愤然提起诉讼,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最终告倒了执法不当的公安局。  相似文献   

9.
李建桐  蔺嘉德  李春乐 《春秋》2011,(6):15-16,1
蒋介石在潍县整军碰壁是1916年的事情.此事在有些史料上也略有涉及。但当时他还是个小人物,用的是他的学名蒋志清,所以多不被人注意。不过此事在寿光老年人中曾多有传闻。因事情发生在潍县、寿光、高密、昌乐、青州、安丘、昌邑诸县,正是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攻克袁世凯驻潍县一带的部队第五师之后.那时寿光人在东北军中干官兵的...  相似文献   

10.
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爱。在这场战斗中,左拉“单挑”国家权力,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就是他一个人与整个国家机器进行PK;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和安宁作代价,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小人物伸张正义,彰显了无与伦比的良知、勇气与大爱。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元年,我有幸“结识”了一个具有大智慧的小人物——王小平。读了她的处女作《本领恐慌》以后,我频频地向自己发问:你有本领恐慌吗?直问得自己脊背流出了冷汗来……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在宁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让自治区多家新闻媒体聚焦在他身上。他就是温海全,宁城京东学校董事长,与“感动中国人物丛飞”有着相似的创举,负债近百万却收养了21名孤儿。  相似文献   

13.
归宿     
十年前,我以观望的心态,犹犹豫豫地第一次参加了青岛市肢协活动,那是肢协为一位姓辛的残疾老大哥举办的悼念会。在他的坟前,会员们倾听肢协领导含着泪水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有一副热心肠。他常常将自己的家腾出来,给协会的兄弟姐妹提供卡拉OK,自娱自唱的机会。他的妻子端水倒茶,耐心照顾……我站在队伍里,认真听着他的事迹;看着会员们自发地为他的家人捐款,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多么有亲和力、人性化的组织啊!像“家”一样!辛大哥定会安息九泉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自身就是“小人物”的网友,最近在红网论坛发表题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十大小人物”,列举了10位感动中国的小人物,并分别说明了入围理由。帖子发表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捧。  相似文献   

15.
易靖茗 《台声》2014,(1):76-79
她在台湾17年,他在大陆17年,两个人都在对方的“家乡”扎下了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人脉,有了自己的习惯。但即使天各一方,爱情依然甜蜜,婚姻保持温度。她说,我们这才叫——  相似文献   

16.
正在国家版图上,云南处在中华羽翼的腹部,既是温暖、孕育、安全的庇护所,又是中华昂首腾飞的支撑点。云南不仅在中华历史大潮的矛盾尖锐时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也在历史产生冤屈、误会、杀戮的残酷时刻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和柔情,成为中国庞大政治殿宇边缘部位的透气阳台。1525年的明嘉靖四年正月,一个"几毙于廷杖"、连半条命都不剩的人,来到了云南,他就是新都状元杨升庵。到达云南之  相似文献   

17.
“演好平凡角色,小舞台照样能出主角;目标专一,不懈追求,小人物也能活得精彩”这是胡伟工作日记扉页的一行字。他在保安岗位上坚守18年,  相似文献   

18.
言守义 《今日广西》2012,(12):37-38
正年轻时的他们,在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时,有过经受挫折的痛苦,有过自身渺茫的挣扎,但无一例外,他们都从一个小人物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一 老舍是个大作家,可一生都在写下层百姓和小人物. 新中国之后,老舍先生著作等身.可真正被后人熟知的只有两部话剧:一部挽歌《茶馆》;一部颂歌《龙须沟》. 老舍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尽职尽守,业绩昭著.但是老舍很清醒,他曾经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对英国人格尔德夫妇说过这样的话:"我虽然同情革命,但我还不是革命的一部分,所以,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而对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写出有价值的东西的."  相似文献   

20.
结识薛林,也是因着那本诗集《盈盈秋水》,在其中赫然罗列的60位诗人中,自然少不了作为《秋水诗刊》编委的薛林。且看他的这首《小鱼的梦》──我是不服从/团团的小鱼/也不望大海/只是在自己的小河/做些小梦/或许有异族/侵犯我的河城/我就向逆流游去/士。果他还追赶/我,回过头来/问他:为什么?/我是不服从/团团的小鱼/不问秋霜春雪/不问河上冰层/不问河水涨落/只固守我的信念/纵是伤了纵是死了/是我自己的选择诗人的坚定信念,执著追求,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特别是那句“为什么?”一种“小人物”维护自身尊严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