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蓝田县普化镇全家岭村一带。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传人民间并与民间音乐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乐种。其主要用于民间庙会、取水伐马角、大型祭祀活动、水陆道场等,每年春节也在村中神庙前吹奏。乐器分为吹奏和打击乐器两大类,旋律委婉、清雅细腻,悦耳动听,俗称细乐,具有明显的唐代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和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演奏形式分为行乐  相似文献   

2.
梨园始末     
戏曲界有个别称,叫"梨园",演员则称"梨园弟子".这种称呼,颇有历史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时代.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诗是遐迩闻名的,而音乐艺术也有辉煌的成就,歌舞大曲代表了唐代音乐的高度发展.歌舞大曲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大型音乐形式,包括乐队、器乐演奏、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艺术.这种规模空前的大曲产生在唐代并非偶然.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大曲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自公元二世纪  相似文献   

3.
张卉 《前沿》2009,(1):183-186
西部音乐是历史的存在,而且对东部地区的汉族音乐发生过巨大的影响。西部音乐对东部音乐的影响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南北朝时期,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的大融合,它的积极结果是为唐代音乐文化的大繁荣作了准备;一次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以新疆民歌为主的西北民歌大量传入并风行于内地,为我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代士人大量入幕,其中不乏许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尤其是唐后期,士人入幕形成了风气,改变了士人入仕的途径,为国家储备了大量可用之才。同时,士人入幕还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歌、小说作品,繁荣了唐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于淳 《前沿》1996,(12)
从音乐的审美特征看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于淳音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与飞跃,伴随着人类走到今天,产生着任何事物都不可比拟与代替的巨大作用。尤其是科技水平高速变革发展的二十世纪,“托起明天的太阳”更是每一位教育家与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个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郭丽 《求索》2011,(3):148-150
唐代国力强盛,教育发达。由于疆域幅员辽阔,中原内地和较为偏远的敦煌地区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还是教育者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认识这种差异有助于更全面的把握唐代教育全貌、解释两地文学创作差别之成因等。鉴于学界鲜有从比较学视域讨论唐代教育的成果,加之现存史志和敦煌学郎题记中又有两地较为丰富的童蒙教育记载,因此,本文拟以童蒙教育为考察对象,对两地教育进行比较,寻找二者之异同。研究表明,中原内地童蒙教育内容应试性较强,尤其强调诗赋,敦煌教育则更重教育的实用性;两地教育均有多种途径,但覆盖面和受众差别较大;就中原教育教育者学识水平普遍较高,而后者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7.
《木氏宦谱》部分疑难地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川、藏三角区,尤其是神秘的迪庆高原,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唐代,吐蕃在此建立神川都督府,借金沙江吐蕃铁桥与南诏各民族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元代,忽必烈大军兀良合台部又从旦当岭(中甸)济革囊渡江进入云南;明代,强盛一时的丽江木氏土司向...  相似文献   

8.
乐府采诗以配乐,汉代《明妃》和《昭君怨》两首曲子影响了后世昭君诗的创作。在时代的发展中昭君诗所呈现的诗、乐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互动关系到渐离关系再到互相独立。昭君诗到了唐代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独立的诗体,形式、内容、情感也发生变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谢遂联 《求索》2007,(4):176-178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诗人都市经历及情感的唐代都市诗自有其研究之价值。本文以唐代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对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做一番梳理和研究。都市作为一个名利场,往往使诗人于其中感受到多重苦闷并由此导致了诗人山林田园情结的产生。但是,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诗人难以彻底逃离“衣冠所聚,身名所出”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着佛、道两务途径以平衡内心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21,(5)
正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又因嗜好饮酒,常一饮五斗而不醉,故又自号"五斗先生"。隋唐时期著名诗人。少有才华三仕三隐关于王绩生年,史籍没有记载。闻一多先生的《唐诗大系》定为隋开皇五年(585);著名的唐代文学专家傅璇琮先生在其《唐代诗人考略》中以为不确;王绩研究专家韩理洲先生在其《王绩生平求是》中考证,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9)
抗战时期,桂林版《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刊登了很多的抗战歌曲、抗战音乐文论和抗战歌咏报道,尤其是发表了大量的纪念音乐家聂耳、张曙等人的文章和报道,为桂林抗战音乐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盛行于唐代的佛曲对当时的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带来了佛教音乐艺术的变革,而且推动了唐音乐文学的曲艺化、庶民化的发展趋势。戏剧的起源与形成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近代学者王国维提出戏剧起源于宋元以来,学者多承袭此说,然尚有可补之处。本文尝试发挥前人未尽之言,就佛曲与古典戏剧之起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着重探讨敦煌卷子中保留的佛曲戏剧。佛曲对戏剧起源起到了润滑和催化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古典叙事文学的曲艺化和庶民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马晨光 《新东方》2011,(3):53-56
对权力尤其是司法权的控制与监督是现代司法管理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通过对唐代司法权控制模式的研究,结合现代的控权模式,提出了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加强对司法权监督与制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史与现实多重原因的存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存在和发展面临着困境,需要对其加大保护的力度,尤其是在版权保护方面。鉴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普通音乐相比具有特殊性,使得普通的版权制度很难对其形成有效的保护,因此,必须针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特殊性构建不同于普通版权制度的特殊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贵  韦琳 《传承》2013,(6):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受"以礼入法"的礼教与法律束缚和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习俗的共同影响,唐代家庭中的妻既"与夫同体",又被视为卑幼;既享有离婚改嫁权、财产权、家政权等权利,同时又须履行主中馈、承血脉、参与祭祀等义务;在复杂的宗法家庭由卑而尊的身份演变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上,国家则通过制度层面对家庭尊卑秩序进行调整,维护统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不求好听只觅知音 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成系统的古琴流派就是"浙派". 中国的古琴文化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至唐代已是大盛,但只有到了宋代才成系统.在宋代皇帝和著名文人中有着不少的古琴发烧友,如宋太祖、宋徽宗、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等,也形成了一些流派的雏形,如京师、江西与两浙(浙东、浙西).  相似文献   

18.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1,27(5):78-80
唐代服饰美学体现了社会风气与服饰变化的互动互摄现象.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唐代服饰富于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造型别致,甚至有男性化倾向.唐代服饰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然而,由于唐代审美思潮变化更迭的特点,所谓"胡服"在盛唐以后就不再盛行了.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觉得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似乎又进了一步。音乐带给人的愉悦感受,是直接而短暂的;可音乐带给人心灵的影响,却是递进而隽永的。那些曾经为音乐投入毕生精力的人,如若看到今日人们对音乐出现认识上的欠缺,那应该是会忧伤的;那些正在为音乐努力着的人,对于此时社会上音乐素养普遍缺乏的现象,也许是感到无奈的。既然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音乐、接近音  相似文献   

20.
方冰 《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22-225
高校是民族音乐传播及传承的重要根据地,在现代多元化的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播大多是通过高校教育而广受人们关注。在高校增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拓宽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入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既加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又为未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