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1):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  相似文献   

2.
梁勇 《人事天地》2010,(25):53-53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让他4岁的孩子当场表演玩电脑游戏.他很得意,一个劲儿地自卖自夸他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可我没有给他"捧场",没有赞赏他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虚荣.我是教育学者,不愿意用无原则的廉价的夸奖取悦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孩子过早地玩电脑,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害处,就像小孩子过早地开大汽车一样危险.  相似文献   

4.
智者之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无疑算是个智者了。他在2005年9月接受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访问时。谈到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美国。说面对东方的新竞争者,“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美国社会已经几乎不再节约。我们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考虑别人和明天”。对于美国的年轻一代,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过去,长大后成为数学家的聪明孩子玩有挑战性的拼图游戏。如今的孩子在经常看电视。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然而,我们在日常生动中,习惯用明示教育,也就是直接给孩子以明确的指点,让他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因为这种规律教育影响的外显性,只采用这一手会使少年儿童觉得自己是被管制,特别是孩子长到六七岁以后,自我意识增强了,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一味地强制要求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一位家长让他4岁的孩子当场表演玩电脑游戏。他很得意,一个劲儿地自卖自夸他儿子如何如何聪明,可我没有给他“捧场”,没有赞赏他的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位家长很虚荣。我是教育学者,不愿意用无原则的廉价的夸奖取悦孩子的家长。他不知道,孩子过早地玩电脑,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害处.就像小孩子过早地开大汽车一样危险。  相似文献   

7.
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8.
爱书才会赢     
正爱迪生说:"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多读书,读好书,人会越来越聪明。爱书的人,最终都是人生的赢家。一个做了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那时,他在一所小学教书,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一年级时,他发现班上有两个孩子有些不一样,一个女孩子成绩优异,但只专注于教材,父母也责令她不许读课外书,一个男孩  相似文献   

9.
正和我一起学车的小弟,每次上车都不系安全带,每次教练提醒他,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事的,考试的时候我记得系上就行了。"看他那么固执,教练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天去考试,他信誓旦旦说自己技术这么好,一定会通过,而且会轻松拿到一百分,可考试出来,唯他一个人眉头紧锁,饭也吃不下,我偷偷问他是哪里出了错,他说两次都是因为没系安全带,还没开始就挂了。我疑惑地问他:"第一次出错的时候,你  相似文献   

10.
惩戒的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而决定他能否真正成为天才的条件是他所受的教育方式是欣赏鼓励还是批判指责.实践证明:对孩子们实施以正面引导、以赏识鼓励为主的教导方法往往能够维持和发展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乔治·奥威尔在《查尔斯·狄更斯》一文中,曾以一个表示不确定性的副词"几乎"(almost),来形容他的这位同胞的创作倾向:马克思主义者说他"几乎"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天主教徒说他"几乎"是个天主教徒,而他们又都说他是个无产阶级(或者像切斯特顿会说的那样,"穷人")的卫士。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因为穷,2个夭折了。在他5岁时,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张峰的失败经历,记者有意隐去了他的学校名字.这是张峰接受记者采访前提出的唯一要求.他说:"我的创业经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给今后想创业的学弟学妹们一些警示."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个乡下孩子,自小沉默寡言、老实懦弱,可他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他考上县城重点中学那天,全家人莫不欢欣鼓舞。母亲单独给他煎了个鸡蛋饼子,父亲激动地用筷子频频往他碗里夹着炒黄豆。父亲兴奋地喝着商店打来的散装白酒,呛得咳嗽连连,眼泪都挤了出来。有七分醉意的父亲用筷子指着他说:"娃子,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跳出农门的出路只  相似文献   

1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政府失败".它根据"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较深刻地剖析了当代西方政府失败的种种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矫治"政府失败"的对策.研究政府失败说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有效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具有理论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国军 《人事天地》2010,(24):61-61
某天,印度德里的一家手机维修店里,一个无腿青年正在忙碌地给顾客更新操作软件。因为生意太忙,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得加班。这个年轻人,便是后来参加"印度达人"而一炮走红的维诺德.塔库尔。塔库尔出身卑微,而且生来就没有小腿,大腿也发育不完善。他之所  相似文献   

17.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有个年轻人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或者去英国参加自由法国军队,这样既可以实现他天真却崇高的卫国梦想,又可以替被德军枪杀的哥哥报仇;或者和因为痛失长子而陷入极端痛苦的母亲在一起,帮助她生活下去.年轻人在这两种抉择之间踌躇难决.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深深困惑,萨特并没有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而是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回答:听任![1](p12)乍一看,萨特这个回答似乎毫无建树,因为对抉择者来说,他不知道听任什么?然而,其实萨特是给出了肯定答案的,萨特的答案就在他的本体论思想中.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一个同学迟到,而且拿着早点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进教室,当时我心里很气愤,真想把他的点心扔进废纸篓,可转念一想,这样做不妥,会在孩子心灵深处筑起鸿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我就迎上前接过他的点心,轻轻对他说:“下了课再给你。”下课后,我一手拿一杯热水,一手拿着点心交给学生,并亲切说“肚子提抗议了吧,早起十分种就行了。”一杯水、一句亲切的话把我和孩子的心连在了一起。从此之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语文课上,坐在后排的一个同  相似文献   

19.
据说当年毛泽东曾经问胡耀邦:什么是政治?并告诉他:政治就是设法使朋友团结得最多,把敌人孤立到最少。通过统一战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天下。蒋介石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他不懂上述道理。以兵谏求抗日的张学良,在恢复自由后,评价蒋介石说:“我认为我说的,都是对的。我说就应该是对的。蒋先生是这么个派头”,又说“蒋先生是把人才当成奴才用”。如此作派,怎能不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历史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将统一战线确定为党的三大法宝,并作为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下来。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作为研究新时期党的统战理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