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汉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水”!武汉“优”于水,也“忧”于水。历史上,武汉水患频仍。当今之世,武汉人又大做“水文章”,把水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利用“圆心理论”发挥区位优势 把武汉建成内地的国际大市场利用“圆心理论”,取半径的优势,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加快“共建”广大内地的武汉国际大市场。从国际看,巴西马斯,是内陆丛林城市,自从开辟为自由贸易区后,很快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并带动了亚马逊流域和其他...  相似文献   

3.
刘永明  周先荣 《政策》2008,(11):37-39
武汉是典型的富水城市,长江汉水市区交汇,拥有大小湖泊166个,市域1/4以上为水覆盖。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武汉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保护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汉市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计划总投资87.69亿元,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湿地群、世界一流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是武汉市近年须用大手笔做好的一篇“水文章”。  相似文献   

4.
禁毒工作机制是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保证,是打牢禁毒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武汉市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社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对外协作交流不断深入,毒品问题成为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禁毒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迫在眉睫。本文探讨如何按照“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的整体要求,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建立长效禁毒机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上善若水     
秦桂生 《当代广西》2005,(18):59-59
时常到旷野散步,见水而思水,于是渐渐感悟到“上善若水”的真谛。孔子有云:“智者乐水。”吾托腮苦思:水,为何为孔子这般大智者所乐呢?此惑一直困扰了我许久。后来从大理学家朱熹处得知:“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之。”就是说,水的各种自然形态和功用,常常给智者认识人生及社会以启迪和感悟,故而“乐水”。  相似文献   

6.
王超 《学习与实践》2008,(4):116-120
武汉市顺应台商在大陆投资西进的态势,适时地提出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的目标。这是充分考虑武汉自身优势和台商在汉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首先,武汉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其次,台商在汉投资的良好势头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再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武汉投资环境的继续改善是实现这一目标良好机遇。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已具备了许多有利的客观基础,关键是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创造促进汉台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金义华 《世纪行》2009,(1):20-20,27
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带动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并以新港建设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武汉新港,要实现其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集先进港口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  相似文献   

8.
武汉是"百湖之市"、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长江、汉江在汉交汇,"得水独厚"是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 武汉做好"水文章"有着丰富的题材,但从总体情况看,应重点解决好两大问题,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武汉水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综合开发,尽快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二要充分保护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惠及子孙后代,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认为,武汉的科技力量雄厚,有着令人自豪的人才优势,其表现在“三多”:一是科研机构多,二是高等院校多,三是大型企业多。的确,这“三多”构成了武汉人才优势的基础,并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历史和现实,作一点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武汉的人才优势便不能让我们一直乐观下去。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由计划配置,不仅资源,而且机构设置和人才分配都以计划配置。建国以来,国家在武汉建立  相似文献   

10.
汉正街在武汉乃至华中地区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武汉商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汉正街市场是武汉“拿得出、叫得响”的商业品牌,为武汉商业改革发展发挥了品牌效应;是武汉商业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为武汉商业新一轮增长起到了“生力军”作用;是满足多层次需求,提高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性流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器”;是武汉商业学习市场经济的“大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武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腹地广阔、商品聚散的市场优势,科技发达、人才济济的科教优势,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厂商来汉投资、设店办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将国内资源引向武汉,它们在武汉做什么,对武汉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急于知道的,也  相似文献   

12.
一是突出基础性。俗话说,衣食足知廉耻。衣不蔽体食不果肚,不解决温饱就难以讲道德建设,谈了也是空谈。尽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道德意识才有基础。二是突出榜样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领搞好道德建设。齐恒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领导干部能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民众作出正确的榜样,规范和实施好公民道德建设,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很有希望的。李世民“器水论”曾说:“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若领导不作出好的榜样,甚至严重违反道德标准,而…  相似文献   

13.
“光谷”是武汉再造产业优势的世纪工程,也是武汉人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实现经济腾飞的“民心工程”。现在,“中国光谷”已落户武汉,武汉人乘上了进军光电子时代的首发列车,这是武汉人的光荣和骄傲。但是,谁都清楚,国内几大城  相似文献   

14.
魅力西溪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她的生命,水是她的血液,水是她的霓裳,水是她的明眸,水是她的陈酿……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这片原始湿地1600年前就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了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态湿地。水网密布,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苏轼、米芾、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自古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杭州西溪,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块大面积城市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可惜,近百年来因被废弃湮没而少为人…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为了充分展示武汉城市的文化魅力,推进武汉文化产业升级,日前武汉举办了首届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在博洽会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聚焦文化产业主题对话”上,来自国内外以及武汉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聚集一堂,围绕如何认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开发壮大武汉文化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武汉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宋明时期形成了“九省通衢”的兴盛。武汉作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的武汉,在文教、军事、外贸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当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集中投资、地理优势、西方列强重点投资以及张之洞坚韧不拔的行政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共武汉市委2005年提出构建“和谐武汉”的战略目标。本文对“和谐武汉”建设的现状作了科学分析,认为武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较多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于“十一五”期间和谐武汉建设的前景和2006年的形势作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江城”涌动投资潮裴祎,郭严丁在本世纪初,因武昌首义推翻中国历史上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而闻名全球的江城武汉,曾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认定为“沟通大洋计划的顶水点”;在本世纪末,已建立起雄厚工业基础的江城武汉又被列入沿江开放城市。伴随着...  相似文献   

19.
蒋敏华 《世纪行》2007,(11):37-38
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湖北省政当局为了实现孙中山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最完美都市”的宏愿,提出了建设“大武汉”的一系列规划设想,拟定了武汉区域规划,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规划机构”——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开创了我国区域规划研究的先河。武汉区域规划的核心要点是以武汉三镇为中心、周边大中小市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一思路已初具现代“城市圈”或“都市圈”雏形。回顾当时提出的武汉城市圈概念。为研究当今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发展也可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