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碳金融交易金融支持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晖 《中国发展》2010,10(6):17-20
低碳经济是当前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也引发了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该文从中国碳金融市场现状入手,提出了构筑中国碳金融市场体系的设想,包括建立银行主导型的碳金融市场体系;建立新的碳金融政策性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以及设立碳基金等。  相似文献   

2.
后京都时代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京都时代"我国CDM市场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存在项目类型分布不合理、最终签发成功率低、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碳贸易体系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推出鼓励政策引导CDM项目协调发展;培育咨询机构、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加快我国"碳金融"建设与改革,为CDM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渠道选择;构建科学合理的碳贸易体系,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和CDM市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京都时代"我国CDM市场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存在项目类型分布不合理、最终签发成功率低、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碳贸易体系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推出鼓励政策引导CDM项目协调发展;培育咨询机构、提高项目申报通过率;加快我国"碳金融"建设与改革,为CDM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渠道选择;构建科学合理的碳贸易体系,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和CDM市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龙 《中国发展》2011,11(2):27-31
当前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商业银行竞争的新领域,中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该文对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七个主要障碍,进而提出了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是指围绕碳交易、碳减排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的银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等相关主体构成的生态服务系统与共生关系网络。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对于加强碳金融合作、开展碳金融业务、扩大中国碳金融市场、获取国际碳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应加强碳金融政府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业银行的关键种作用,创新碳金融衍生品工具与服务模式,构建碳金融服务共生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6.
冯哲芸 《前沿》2006,(6):44-46
我国银行业通过改革,对经济、金融一体化可能带来的利弊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在经营机制、组织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处于劣势;而且在经营管理、经营效率、风险防范方面也将面临挑战。本文拟从总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尽快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建议对策,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存贷款等传统业务上,如何控制好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必须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我国利率、汇率等可能造成市场风险的因素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多数商业银行实际上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市场风险并提供应对之策。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组合的视角和统一的视角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今后的竞争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中间业务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的、历史的条件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商业银行相比较,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加快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在拓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潜力、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切实加快步伐,努力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刘昕雨 《前沿》2012,(14):101-10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居民购买住房的主要融资模式,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重要的项目.近几年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规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然而近年来银行实际运作情况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安全性不容乐观,贷款风险正在日益增加,逐步进入风险暴露期.如何控制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规范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永恒课题.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然后对已出现的风险和潜在风险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带来了我国商业很行运行方面的诸多问题,抑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体制落后、银行经营体制存在缺陷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入手,试图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网络经济的冲击、国内证券业和保险业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等因素,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势在必行。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是建立银行控股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据介绍,今年将逐步改革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包干供应流动资金的局面,弱化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各种行政干预,减少国家计划安排的投资贷款项目,扩大商业银行自主选择贷款项目的范围,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力度,逐步替代贷款规模的硬性限制.同时,适当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新发放的贷款原则上都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期限自行确定利率差别.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在改革的同时,商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念中我国商业银行是不可能破产的,所以商业银行破产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破产时就显得无章可循、程序混乱,给社会经济带来大量不必要的损失。可见,在我国建立商业银行破产机制是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国际碳市场博弈格局出发,考虑我国在未来国际碳市场中可能的地位变迁,必须选择大力发展和完善现有的CDM项目市场,并开拓金融市场以及渐进式的建设和发展国内碳市场,并辅以相应的制度安排作为保障,以挽回和争取已经被发达国家抢先一步的碳市场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没有任何国家的法律或国际条约中出现“碳关税“这个术语。《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的“国际排放储备项目”是碳关税的国内法原型之一。碳关税与边境调节税、碳税、碳壁垒、绿色壁垒等概念之间存在交叉关系。碳关税是指基于碳排放的进口环节边境调节措施,具有税收、配额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国庆 《长白学刊》2007,(6):89-92
我国商业银行进入规制较为严格,限制商业银行的进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集中度非常高,市场结构趋于垄断性。我国商业银行高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结构的垄断性导致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下,不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以,适当放松商业银行的进入规制,提高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付群 《前沿》2007,(8):21-24
目前信贷资产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取得利润的主要途径。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期望能以此引起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注意,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塞尔委员会在新资本协议中突出强调了银行信息披露在市场约束中的作用 ,将其作为确保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内在要求 ,而我国也颁发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在真实性、充分性、及时性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为了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 ,本文建议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 ,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改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审查机制 ,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综合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融资项目中现金流、收益及资本结构比率的变化会逐步降低项目融资担保额度的特点,本文提出项目融资中投资者担保逐级降低的动态担保模型的原理,确定担保模型的各相关变量,并利用我国商业银行项目融资43组实际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投资者担保逐级降低动态担保模型,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巴塞尔委员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从法规制度、银行产权结构、信息市场、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改进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