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极具特殊性与复杂性,而民族学生较强的外语学习需求和较好的语言感知力值得学者欣然为其多维度解决对策深入探究,以期对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景颇族学生三语习得中语际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从语言距离、语言熟练度、年龄、新近性等角度探讨了景颇族初中生三语习得中母语景颇语、二语汉语对三语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距离与语际影响成反比;母语与二语熟练度越高,对三语语际影响越小;年龄与二语影响成反比,与母语影响成正比;语际影响与新近性密切相关,新近习得的语言对语际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艳萍 《前沿》2013,(12):132-133
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问题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三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及复杂性,并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的心理语言距离是指少数民族语言认知心理造成的主观英语习得与客观英语实在之间的差距,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这一外来语言体例的心理警觉、对抗与防御机制。以藏族英语教育为例,详细阐述了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的干扰体系、认知依据障碍,以及民族主义情愫杂糅其中的心理语言距离产生根源,分析了其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基于心理语言距离的调试目的,呼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应对繁杂语种干扰的认知辅助工具,并致力于推动英语学习的语言权力观向语言资源观过渡,实现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平衡。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语言学家是斯蒂芬·克拉中(Stephen D.Krashen).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说构成,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核心部分.我们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听、说、读的教学实践,找出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焦虑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情感表现,是影响语言学习者二语习得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语言焦虑有性格焦虑、暂时性焦虑、情境焦虑以及良性焦虑、损性焦虑之分;导致语言焦虑的因素有两类:个体化因素和过程化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识别语言学习者语言焦虑的部分外在表现特征,采取如下应对语言焦虑的相关策略:树立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讲究课堂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模因的基本理论出发,来探索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基于语言模因的思维运作方式可以寻求到语言模因介入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以语言模因传播的过程和特点来优化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结合二语习得过程动因来研究已有知识模因(包括母语知识)与二语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同时解析在此过程中语言模因扮演着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阳 《前沿》2013,(20):148-149
根据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成人在学习外语前已掌握一门语言-母语,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原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建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即母语思维的正迁移,负迁移作用,本项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来研究在医学类大学英语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中的负迁移对医学院校科研工作者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影响要素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11.
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中,全球濒临消失的语言按照濒危程度分为五种不同的濒危等级,其中,包括满语、拉基语等在内的26种少数民族语言极度濒危,10种少数民族语言已经灭绝。少数民族语言的危机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危机,民族语一旦无人使用,不仅新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无法产生,而且现存的少数民族语地名也将由于无法判别相应语源而逐渐消失。中国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资源及地名遗产保护形势已经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学得和习得是两种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本文在介绍第二语言的学习和习得基础上,分析它们对外语教学法的改变产生的巨大影响,并详细叙述如何在外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得和习得。  相似文献   

13.
杜小红 《理论月刊》2004,(10):78-79
本文借助多媒体网络在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输出方面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来研究二语习得,试图为 二语习得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域。这对提高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输出意识和输出能力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芳 《人权》2005,(5):30-33
中国有56个民族,约使用120多种语言,汉族、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其他的5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壮语,约有1500万人使用。不少少数民族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如不同地区的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布央语,景颇族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浪速语、勒期语,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族语、西部裕固语。  相似文献   

15.
葛厚伟 《求索》2013,(5):268-268,198
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彭增安著述的《跨文化的语言传通》,2007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彭增安先生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化与语用、课堂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书中广泛吸取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对语言教学的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细致的探索,为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56个民族,约使用120多种语言,汉族、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其他的5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壮语,约有1500万人使用。不少少数民族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如不同地区的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布央语,景颇族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浪速语、勒期语,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族语、西部裕固语。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创造出相应的文字,各民族共使用30多种文字,蒙古、藏、朝、维吾尔、哈萨克、锡伯、哈尼、布依等民族使用一种文字,苗族使用5种文字,傣族使用4种文字,壮族、彝族、景颇族、傈僳族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词汇量大小是学习者所学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表现。如何获取更多的词汇,扩大英语词汇量并有效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词汇?这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和第二语言研究者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附带词汇习得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阐述附带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证明附带词汇习得确实能帮助学习者增加词汇量,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华 《理论月刊》2007,(4):132-135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目的是发掘第二语言习得内在的规律,而教材的选择,内容难易的顺序,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应遵从这个基本规律,所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是必要的,如何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它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影响以及外语教师如何在课堂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进行充分有效地教学,促进新的形势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卢婷 《前沿》2012,(14):139-141
Krashen的监控理论和Schumann的文化合流理论同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这两种学说对中国的二语教学也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本文首次对监控理论和文化合流理论的心理因素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且总结出两者存在的差异,最后在此差异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