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青云亭座落于马六甲区的庙堂街(Temple Street),取平步青云之意。是马六甲市唐人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根据庙内碑文资料记载为第一任华人甲必丹郑芳扬筹资修  相似文献   

2.
李想 《今日广西》2010,(7):59-59
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要冲的马六甲一向以交通战略重地闻名,2008年,马六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笔者日前在马六甲看到,申遗成功的标语也许足这座古老小城最富时代性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3.
妙子 《八桂侨刊》2010,(3):18-18
青云亭座落于马六甲区的庙堂街(Temple Street),取平步青云之意。是马六甲市唐人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根据庙内碑文资料记载为第一任华人甲必丹郑芳扬筹资修建。青云亭是马六甲的重要名胜古迹,占地49520平方尺,它的外观雄伟庄严,建筑结构极富中国传统的艺术性,不但古色古香,而且多姿多彩。整座庙宇,不论建筑风格、雕工、图案,充满浓郁的闽南地区色彩,是十分难得的中华建筑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4.
壮丽的航程 我横渡过渤海,游过北戴河的海,看过澳门的海、广东的海、朝鲜的海、海参崴的海、马六甲的海,唯独西沙的海非常特别。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的国家,当中不乏华巫亲善的事迹和故事,马六甲马接峇鲁新村之拿督公信仰和清真寺的建盖,即为其中一例。清真寺左旁走廊的华文碑记,志明华人兴建清真寺的缘由,再辅以华巫村民的口述资料,梳理并还原马接新村清真寺的兴建、拿督公信仰,以及双方关系的面貌。这间已逾百年的清真寺,曾经是拿督公祭祀的场地,见证华巫信仰共存的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980年以后,由于有关方面的干预,不仅拿督公信仰盛况不再,逐渐没落,华巫亲善的情况也一去不返,委实可惜。  相似文献   

6.
对于“亲亲相隐”,有学者认为要弘扬,也有人认为其为中国几千年腐败与王朝兴衰的根源.鲜有学者对“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中能长期存续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亲亲相隐”原则能否在刑事法上得以确立,实质是国家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博弈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难忘马六甲     
马六甲州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介于森美兰与柔佛两州之间。马六甲港是马来西亚早期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曾经吸引着来自中东、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商进行商业贸易。今年5月,我应邀赴马来西亚进行为期4周的讲学活动,热情的主人特意安排了我的马六甲之行。马六甲是由一名流亡的苏门答腊王子拜里米苏拉于1396年发现的。传说他在外出狩猎时发现一只鼠鹿,一群猎狗蜂拥而上,不但没有捉住鼠鹿,反而有一只猎狗被鼠鹿用后腿踢到河中。王子见了,认为这是大吉之兆。这时,他转身一看,身后有一棵马六甲树,就随口说到:“马六甲!”王子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从…  相似文献   

8.
赵姝岚 《今日民族》2012,(11):19-23
在马六甲海峡北岸,有一座独特的小城。这个小城被穿城而过的马六甲河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河西有灰瓦白墙的中国城,河东则耸立着葡萄牙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色建筑。这个小城因历史悠久,至今拥有多种居民,并保留着多元文化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首府马六甲。马六甲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现代马来西亚的起源,还是马来西亚与中国  相似文献   

9.
王志润 《新东方》2005,(1):28-34
中国传统王朝走向灭亡,是阶级斗争的结果,这无疑是正确的。传统王朝末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的农民战争,导致旧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已屡见不鲜。有学者进而指出,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官僚的贪污腐败、地主的大规模土地兼并和过度剥削。清代历史教科书和很多有关清代的学术著作也反映了这种观念。如果抛开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官僚的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10.
熊茂松 《人民论坛》2012,(14):150-151
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相似文献   

11.
南诏在其后半期(九世纪后期),频频使用武力进攻周围地区。其主要对象,一是今缅甸北部的骠国;二是当时的中央王朝——唐朝。笔者认为,无论从南诏对唐所采取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及其对唐末动乱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来看,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除了唐朝官吏的横暴引起南诏反叛的史料记载以及一些学者对整个事件作概述或介绍外,还没有人专门就南诏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此发表自己一点粗浅看法,探求南诏后半期与唐王朝的关系。 一、九世纪初期唐和南诏的关系 (一)南诏的再归唐 笔者在《南诏国的成立》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中曾论述过:唐王朝对云南政策的转变,带来了南诏王蒙氏的兴起。下面,就这一点作些补充。 从唐玄宗开元、天宝前期开始,唐王朝打破了一直沿袭的羁縻体制,以武力直接进入云南。很明显,选在开元年间,是为了同渗透到云南的吐蕃进行对抗而采取的措施。另外,唐  相似文献   

12.
主权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本质属性,也是国际法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美国学者路易斯·亨金在《国际法:政治与价值》一书中充分论述了他的主权思想,在国际关系变化的背景下,路易斯·亨金认为国际人权法的兴起、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豁免制度演变等因素构成了对传统主权学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谢徽  陈亮  张强 《重庆行政》2015,(4):69-71
监视居住制度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照搬过来的制度。有学者认为该制度存在适用条件模糊、界限难以把握等问题,主张取消该制度。[1]也有学者认为,该制度是否保留,取决于是否有其他强制措施可以取代它,有则可以取消,反之则不可。[2]新刑诉法不仅没有取消该制度,反而增加了该制度的条款,明确了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制度,这表明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其生命力,体现了新刑诉法中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要求。针对其适用条件,现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正亭 《思想战线》2008,34(1):125-126
一、明初"析麓川地"的背景及过程 14世纪初,元王朝几次征缅,缅蒲甘王朝的势力逐渐衰落,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的金齿势力也受到削弱,与此同时,国内的反元斗争此起彼伏,元朝无余力顾及西南边陲,云南西南边地傣族势力趁势兴起.1311年,思可法称王,后因受封麓川宣慰使,故简称"麓川".  相似文献   

15.
认为美国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自80年中期兴起。介绍美国学术界 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动力和理论来源及主要著作和学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学者吉姆·克拉克和日本学者青木昌彦等为代表的“模块化”理论兴起。该理论主张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不同的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并通过确定的联系规则,使这些功能模块结合成协调运行的系统整体。“模块化”作为一种现代设计理念,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结构化”方法,在产业结构、产品开发、商务活动和区域经济规划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也包括在区域人才开发规划理论与实践上的应用。青木昌彦认为模块化理论超出传统专业化分工合作理论的要点有三:其一,分解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组成复杂的系统)后得到的模块…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军事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军事文化研究的成果综述如下,以供关心这一研究的同志参考。  一、军事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内容1 军事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军事实践所创造的军事理论、军事艺术、军事科技、军事制度、军事教育和一切含有文化要素的军事装备、国防设施等以及军人特有的心理情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复合体。这两种观点的…  相似文献   

18.
陈元光创建漳州扩大了唐王朝的国家版图,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王朝疆域最广的年代。武则天实际掌权的时候设置了漳州。之后,她登基称帝,重农业、重科举和发展工商业,因而国力强盛。陈元光是武则天选拔的南疆将才,也是朝廷的忠臣,他遵循朝廷的治国方略,带领漳州人民克服困难,兴漳强漳。他注重发展经济,尤其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较快地改变了漳州的社会经济落后状况,使漳州成长为有"闽粤重镇""海滨邹鲁"之称的繁荣富庶之地。  相似文献   

19.
徐煜 《理论月刊》2006,(5):155-157
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早期政治文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当时政治精英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的研究、对斯图亚特王朝宫廷文化的研究、对地方民众政治文化的研究、对地方城镇政治文化的研究等方面。而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再访马六甲郑和遗迹梅日新1994年12月我再次参观了马六甲郑和遗迹。从吉隆坡到马六甲约150公里。我们乘坐小汽车,沿着宽敞、整洁的高速公路,以高出100公里的时速疾驰。公路两旁风景秀丽,一排排茂密的油棕树和橡胶树,随风摇动,象碧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