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雯 《法制与社会》2011,(25):295-295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律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自律是市场规范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不健全的市场和欠缺市场自律体系之下 ,市场法律的作用常大打折扣。但是自律规则和体系也有它自身的缺陷 ,它需要法律规则的有效补充和监督。正确地认识法律与市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是确立法律权威和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本文探讨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概念,研究了我国法律体系中尚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对建设我国完善的法律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旭 《法制与社会》2013,(18):244-24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资产评估这一服务于资产市场的中介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以二手车评估市场法制化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二手车评估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评估法制体系,提出了适应我国二手车评估实际需求的法制建设对策,希望能够对完善资产评估法律规范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不仅与社会保障模式有着紧密联系,而且立法层面的宏观规划和现实国情的制约都会影响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制度内容.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讨和逐渐完善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完善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期望对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实际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期望值。这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只有进路,而没有退路,必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落实到实处。要实施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使法律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信仰.我们必须树立法律高于一切的理念,同时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正确的权力观念。而且要做到:法律不仅应该公平正义,而且必须在百姓身边、惠及百姓,给百姓幸福感: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率先垂范,模范遵守法律,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庄严写入《宪法》,建构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以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列入时间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发展历程,论述此体系的构成,分析它的特点与缺陷,最后认为,我们建成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现阶段需要法律调整的各主要社会关系领域都已有法可依,它还不完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构建模式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也会体现改革开放的总策略。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不可能完全依据建构理性而为,而必定基于经验理性的探索试验渐进形成。这种渐进主义改革观反映在我国立法工作上,就是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审慎立法政策及其包括试行立法、试点立法和先行先试等在内的法律试行机制。然而,基于整体利益考虑,在法律体系的渐进形成过程中政府都占据主导地位。法律体系构建的中国模式一方面因其试验性而体现出渐进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因其政府主导性而具有明显的人为控制色彩,这种"试验-控制"模式使得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建方式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法律体系形成过程明显相异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键就是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我国未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标,要求“在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研究海外相对成熟资本市场,有助于我国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外开放的30年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当初以企业立法形式确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必然地会从目前实行的“双轨制”企业立法阶段发展到国家宏观调控立法阶段的外商投资法典制阶段,从而使外商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的各市场经济主体一样,在中国享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2.
夏亮  孙夏 《行政与法》2013,(11):114-121
国际多式联运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加以整合,其目的是实现高效的“门到门”货物运输,便利国际货物贸易的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业的外资准入法律问题与GATS体制下海运业的外资准入问题密切相关,但因其牵涉到向外资开放东道国的整个国内运输市场,因而相比海运业更为敏感和复杂.就我国而言,国际多式联运业外资准入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GATS体制下国际多式联运业的归类问题、国内法中国际多式联运外资准入的“多轨制”问题、外商独资企业的经营资格问题以及国际多式联运业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Counsel for a manufacturer of medical devices or durable medical equipment must have working knowledge of various legal disciplines to draft contracts with intermediaries (sales representatives and distributors) for the marketing and sale of the manufacturer's products. If the manufacturer wishes to sell its products abroad, counsel must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laws and business practices of the target country, and methods of gaining access to the foreign market. This Article gives readers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ble legal principles, under U.S. and foreign laws, in the areas of agency, contracts, healthcare regulation, consumer prote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dealer protection. To aid counsel in drafting intermediary agreements, specific contractual terms and issues are explored in depth, including: appointment clauses, performance provisions, provisions concerning pricing and payment, protective clauses (shielding the manufacturer from liability), term and termination provisions, independent contractor clauses, export control clauses, recordkeeping and audit provisions, choice of law clause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clauses.  相似文献   

14.
论涉外案件处置的制约因素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剑波 《政法学刊》2008,25(1):110-113
涉外案件处置中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表现为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现行法律法规关于涉外案件实体性和程序性权利设置不合理,涉外案件办案机制不健全。宜深化执法理念,构建完善的涉外案件处置法律体系,完善涉外案件警务合作机制;提高办案人员素质,增强办理涉外刑事案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薛建平 《中国法律》2010,(4):16-19,72
国际投资及企业并购的法律问题范围比较广,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境外朋友们可能感兴趣的,就是内地企业“走出去”这个大趋势背後的理念,国家政策和境内相关法律的配套究竟是怎样的。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领导人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到2004年商务部出台的两个规定,并在2009年颁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证书”的批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杨家雄 《中国法律》2010,(4):20-22,72
如何处理股价敏感信息(下称“PSI”)是良好企业管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10年年初,为进一步改善香港的上市平台,香港政府就法例迫使上市公司披露PSI的建议向公众展开咨询。今年6月4日,在香港董事学会午餐演讲会时,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教授就今次展开公众咨询有以下解说: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关国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素有“经济宪法”、“市场经济大宪章”之称。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导致适用于现代经济的法律体系构建也比较迟缓和不健全。结合法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反垄断法》适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以经济学的博弈均衡理论分析行政垄断问题,以此说明经济学分析方法不仅是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重要的辅助性工具,可以为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引。  相似文献   

18.
王葆莳 《时代法学》2012,10(6):105-113
德国国际私法认为,识别源于对冲突规范所使用之“体系概念”的解释,发生识别冲突的原因在于内、外国实体法存在体系差异,内国实体法体系中存在漏洞,内国实体法和国际私法之间存在体系差异。在识别冲突的解决上,存在法院地说、准据法说和独立识别说等三种主要理论。在德国国际私法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地说占据主导地位,但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也采纳独立识别说,作为法院地说的必要补充。采用独立识别说时,法院一方面要对冲突规范中的体系概念进行广义解释,突破其在内国法律体系中的内涵范围,兼容外国法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体系、文化背景等方面对外国法制度进行比较法分析,以确定其功能和目的。如果能够确认该外国制度和内国某一体系概念在目的和功能上具有对应性,就可以将该外国制度纳入该概念,从而拓展冲突规范的适用范围,否则就必须发展新的冲突规范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保险代理人制度是保险中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自1992年引入保险代理人后,保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但 相对于保险代理人队伍的迅猛发展,我国保险代理人的主体法律制度存在着保险代理人资格之授予主体不适当;保险代理人资格消 极条件的规定存在明显漏洞;代理人能力级别制度之缺失,应参照各国和地区立法例,力臻完善,以促进我国保险事业有序、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秦国荣 《行政与法》2014,(1):101-108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起点和内在要求,其历史起点在于我国变革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其发展的两条主线为,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建构中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建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化市场经济;在后发式“变法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法律进步相互促进,在社会关系变迁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及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