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改革要求并展开试点工作,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第58条规定了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主体资格,20H年《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修订,正式确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民事公益诉讼到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逐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中的重要力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在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在推进中仍面临结构性、协调性的细化问题与环境治理新要求的双重考验,受案范围、诉讼程序、多元诉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包括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各级法院检察院加强环境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中的重要部分,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赔偿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有哪些需要继续推进的地方?均需要进一步探析。本期选取江必新、吕忠梅、张雪樵、曹明德、秦天宝、巩固六位专家学者的近期论述,就当前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新研究动向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益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涉及公益的案件也随之增多。在此背景下,公益诉讼作为解决公益纠纷最具效力的方式,却因各种制度性缺陷备受羁绊针对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尝试在制度上为公益诉讼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3.
王毅 《人民论坛》2011,(7):132-133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以及民众的愈发关注,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迫在眉睫。我国现行法律及法制环境不利于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和司法实践的正常运行,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应该坚持环境权入宪、诉讼主体多元化,净化公益诉讼运行环境,努力建立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益诉讼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成为保护环境、实现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环境公益诉讼包括环境公益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在当前“环境危机”深刻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夏云娇  王国飞 《理论月刊》2007,(10):109-112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现象时常发生。据此,国内一些学者建议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从研究成果来看,对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这一前提性、基础性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界定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进而探讨律师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唯哲 《浙江人大》2012,(Z1):58-6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公众利益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公众利益?2011年10月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意味着公益诉讼有望获得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使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保护环境的迫切需求。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在考虑本土司法承载量的情况下,确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标准和相应的诉讼模式。公民个人、检察机关、环保机关和社会团体在不同情况下都应是适格的原告,检察机关在环境刑事公诉时可附带提起公益诉讼,个人和社团则须经过请求行政处理的前置程序方能起诉,环保机关对于无法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并且无人起诉的案件也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8.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是人类法制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美国和日本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完善,较好地解决了环境行政侵权问题。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拓宽原告资格,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实行责任转移原则,设置诉讼前置程序,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设立诉讼激励机制,对解决当前国内环境侵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宁 《前沿》2012,(19):115-116
我国环境法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的缺失使环境公益的司法保护呈现出很大的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得现实意义.本文从环境法的属性出发,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马平 《前沿》2009,(8):44-48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能够在排除环境侵害、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合法权益,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环境诉讼形式。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沿革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设想,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雁 《求索》2012,(9):96-98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诉讼制度,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也在积极推行这种现代型诉讼制度。但学者们高度开放的引入态势让笔者十分困扰,特别是对美国式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推崇。笔者认为,吸纳新的司法制度应当是极为审慎的过程,甚至应当采取保守推进方法。我国的公益诉讼应该建立在和现存的法律制度融合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环保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优势,已成为众多国家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应改革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准入资格制度,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建立竞争机制,以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13):22-22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司法如何介入,如何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国内环境法权威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吕忠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的根本问题是没有法律保障,应尽快启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程序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梁从诫呼吁:尽快着手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形成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责并举”的环境违法制裁机制,以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意味着环境公益诉讼有望从理论探讨通过立法上升为切实的规则或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两大法系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两大法系均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其国内存在的环境侵权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拓宽原告资格;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设置诉讼前置程序和保证金制度;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诉讼激励机制。这对解决当前国内环境行政侵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诸多消费领域中,都出现过严重的消费者维权难问题。面对消费者无力诉讼大企业的现实,我们应该如何诉讼,或者由谁提起诉讼?有专家认为,中国应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充分发挥消费公益诉讼权的能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宋晓丹 《前沿》2010,(13):61-65
当代社会环境纠纷解决手段虽然已经多元化,诉讼方法却仍然是解纷机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诉讼法在救济环境侵权时存在重重障碍,需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学界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路径有改良与革命两种观点的争论,但实质上两者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所做的解答。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应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成,一方面需要传统诉讼法通过改良作好接纳新制度的准备,另一方面则要完成环境权理论的夯实,具体通过诉讼先行的方式推动现实准备的完成进而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公民环境权与接近正义——以环境公益诉讼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根 《求索》2007,(9):69-71
在一味发展经济的短视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最近太湖的“蓝藻事件”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我国掀起了几次环保风暴,但是污染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甚至愈演愈烈,能否在现有的制度之外寻找其他制度,能够对环境保护有所裨益,如何发挥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文从公民接近司法的角度,阐述了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及在我国如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何艳梅 《前沿》2009,(11):66-70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确立和运用,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根本目的是预防和救济对公共利益包括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尚未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已经"逼到门下"。我国在现阶段宜赋予环境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环境非政府组织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