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他打下了深深的思想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合理成份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
汪志强 《探索》2001,1(1):19-22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国土壤中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超越历史来塑造自己.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学说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即与中国实际、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取代儒家学说,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是五四运动以来思想进程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西学东渐,儒家学说衰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创立的历史,清醒地告诉人们:中国需要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但不可能再以儒教治国,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具体来说与以岳麓书院为标志的湖湘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的,湖湘文化的经世务实传统和注重现实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使得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够独树一帜地提出和阐发“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名命题。  相似文献   

5.
煌煌儒藏——评《孔子文化大全》○黄伟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是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很大的文化名人,他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垂范久远达二千多年之久。孔子学说和中国其它诸多学说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批判、...  相似文献   

6.
汪志强 《探索》2002,(4):8-11
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思想,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毋庸置疑,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锻造了他“睥睨六合,气雄千古”的文化性格,使其建党学说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吸收、改造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在毛泽东建党学说中的凸显,使得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这种联系,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冲突、互相简单否定;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又被儒家化了.本文认为,在当时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汇的高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落后性的批判,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境文化初次蕴涵了认同、冲突、交融、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和谐思想作为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和普遍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重要支柱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这种多元共生、动态统一的文化理念,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传统和谐命题的提出及和谐思想的生成与传播,昭示和彰显出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向往和追求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面临世纪之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拥有众多的现代化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当然,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主要靠现代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观念和社会机制来培养,但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是也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呢?这是一个需要讨论清楚的现实问题。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分量最大,并对传统的各个层面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几千年来,它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协调人际关系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指导、鼓舞炎黄子孙在神州大地休养生  相似文献   

10.
王宪明 《理论学刊》2020,(1):151-160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中国传播者,其孔子观在五四时期颇具典型意义。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针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客利用孔子复辟帝制及实行文化专制而作了"实在的孔子"和"历史的孔子"的区分,反对军阀政客利用孔子而倡导尊重"实在的孔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从时代变迁、学理等角度论证孔子学说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不过,孔子学说中有关人生修养等的精华部分,仍是其人生实践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王锐生 《新视野》2003,(4):42-44
本文将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中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称为“企业美”,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实现“企业美”的不同层次和难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提升人品政德,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身边的党员群众,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认识两种社会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对目前学界有关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是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行政与法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行政与法关系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行政与法不应是消极对抗的关系,而应是积极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法与行政不应该成为敌人,而应该成为朋友,法律能够和应该做的贡献应是创造而不是破坏;行政在运作过程中,应该守法与自律,在"法律空白"地带和法律有漏洞之处,行政要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要以实现公益和私益的最大化为宗旨发挥其能动作用,并推动法律向健全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艺术想象和科学想象既有共同性也各有特殊性。就它们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想象而言,无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探索两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对人们从事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建立领导干部选拔择优机制要探索以下问题:一是建立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干部人事制度;二是建立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拔择优机制;三是建立完备的党政领导干部择优机制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党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如何办好党校期刊提供了新的机遇。党校期刊的基本任务是反映党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成果,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是党校期刊发展的基础,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要加强和重视党校期刊的建设,使期刊融入党校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充分发挥学报功能,为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做好服务,促进党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视角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和效率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两种基本价值目标,它们分别表征人本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过程来看,表征人本身的发展的公平是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所追求的目的。确立公平作为目的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吴宓为中国现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以来,以进化论为特征的激进文化典范,几乎牢笼了中国思想界急欲图强的知识精英,而吴宓处此天下趋新之际,痛感于传统精魂的失落与西学的片面张扬,遂引美国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理论相抗衡。但时势难拂,吴宓文化观主张中西融汇贯通,另图重建文化典范,实为新文化之异响,且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片面之处,有矫正之功。如欲对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有通盘认识,此皆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20.
利益是推动人们进行历史运动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变更的杠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时,任何权利本身即是一种物质利益,也是一种精神利益.它是人们生存必需的两大利益.由于经济利益是产生政治利益的根源,任何权力主体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无不是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而且把政治权力用来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