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在此种背景下,有必要辨明教育理论的多层次性,澄清教育哲学自身的逻辑及其纯粹性与超越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的"自然"或"本性"的学问,要求教育实践联系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法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缺憾,这表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缺失。当今法学教育中不是理论多了,而是理论少了,是真正的有用性理论的缺失,而真正的理论又必然是真正的实践;法学教育中的实践也是缺失的,实践不是"模拟法庭",而是真正的理论与现实的对接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法学教育中之理论和实践的缺失是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以实践合理性为基础去谋划当今法学教育改进的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情境观等方面令教育工作者存在着诸多困惑,在教育实践指导中也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我们要预防该理论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偏差的发生,强调知识的个体性但更应追求其普遍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不该轻视教师指导,强调"意义建构"但不应排斥"意义接受",强调"情境创设"但不应排除"抽象概括",惟有如此,才能确保和促进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4.
我对刚才的专家学者发言持赞同的意见,现我补充两点:一是不容易;二是不简单。首先说不简单吧。据我所知,《判例与研究》是理论结合实践办起来的,是判例的首创刊物。让我高兴的是,主办单位是我们律师,应当说我们律师有办刊物的尝试,但办得最成功的还是《判例与研究》。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有时脱节,而法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随着该杂志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也是一个动态培育的过程。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常态化,而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则需要通过制度化加以保障。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主题、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为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历史借鉴。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为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论渊源、理论依据和理论遵循。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畅通学校教育主渠道,以网络教育为补充,以社会实践教育为验证。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全过程,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传播、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则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在理论教育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能动地判断理论教育价值的实践-认识过程。它本质上既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又是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与理论教育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课程衔接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瓶颈"。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通识类课程与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与心理学类课程以及教育理论性课程与教育实践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贯通,重视引导并指导师范生在不同课程所激发和产生的学习经验之间加强深层次关联。唯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可能真正促进师范生在职前专业教育阶段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进而达成教师教育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伟 《法学研究》2011,(6):155-172
受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工具理性主义的推动,教育刑在时代背景底蕴的支撑下应运而生。教育刑以教育为刑罚本质、把教育作为刑罚目的、强调教育贯穿刑罚实践全过程,造成了教育与刑罚的异质性、刑罚目的位阶性、实践操作性等方面难以克服的多元困惑。教育刑理论根基的缺失以及“以教统刑”实践模式的弊病,不是否定刑罚教育功能的实质理由。区别教育刑与刑罚的教育功能,是结合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理性审视教育要素的结果,是对刑罚正本清源之后合理引导刑罚教育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突显,其中不乏对教育理论的质疑、批评与反思.一场教育改革能否得以深入而持续的展开,关键要看是否有明确而具有内在坚定性的理论信念的支撑.对于教育理论研究来说,应具备明确的理论信念并明确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关联的不同方式与内在机制,在变革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理论影响实践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10.
侦查教育创新是侦查教育和侦查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侦查教育创新必须富有批判精神和突破精神,侦查教育创新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法律移植国家,国外的法条与法学理论在植入本土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真正实施,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的难题。几十年来,我国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之间脱节。人们经常对学者的理论进行抱怨,但批判论者也对"理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有不同的担当,应当加以区分,但二者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后,应当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谋求二者的良性互动,以此促进我国法学与法治发展。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及实务部门在探求二者互动方面虽然做了一定努力,但依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等方面予以变革,并在体制上建立沟通二者的渠道,真正走出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脱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类人员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不断增强,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迅猛发展,成人教育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成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因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差别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中国矿业大学成教学院的实际出发,探讨成教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询问技术是一种科学实用的侦查询问手段,这一技术自其产生便受到司法实践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英美法系一些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不断修正。其理论基础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特性理论与记忆多元视角性理论,主要内容包含四个记忆提取规则和若干辅助技术。近期的研究发现受询问者的视觉图像表征、精神状态、情绪唤醒水平以及询问前不当干预等因素对认知询问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实践应用表明,认知询问技术对于包括成人、儿童以及老人在内不同人群都有良好的记忆提取效果,这一技术从测量学角度讲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但是,从英美法系国家实践应用角度看,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认知询问技术执行较为困难,并且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因而亟待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敏 《中国审判》2009,(7):F0002-F0002
200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强调,要下更大的功夫深化研究、深化教育、深化实践“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从而真正履行好审判职责,把人民司法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研讨会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景汉朝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围绕法学教育的难题之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的兴起 法学教育应当侧重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方法以讲座式为主还是以讨论式为主?恐怕再没有什么问题如同这一经久不衰的争论这样能引起法学教育界的如此关注了。 在我国法学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后,特别是法律制度的突飞猛进之后,法学教育中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和学院式教学法与日益丰富多彩的实践和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不少学者(包括笔者在内)都认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到了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改革的关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无论是创新性实践还是理论性建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中国人权理论因此而逐步确立,其蕴含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论品质,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取向的全球人权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产生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三大理论之后,教育社会学理论似乎进入了一个积累的高原期,难见突破性的理论进展。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对时代发展的趋势、社会学大师们研究策略的转变、以及社会学分支学科发展潜力的不同选择性关注和估计,就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未来趋势作出了相异的判定,主要有三种主张:教育社会学的"现代化—后现代化—全球化"趋势、"教育社会理论"趋势、"新制度主义教育社会学"趋势。鉴于对不同新理论资源的选择性支持和运用,必然带来的后果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受制于所选理论基础实现的可能性,如中西社会发展趋势的相似度,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与技术条件以及相应分支学科理论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按照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近日在京分别听取联系点县委和所在省区党委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强调要敬终如始、一鼓作气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落实,巩固扩大成果,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联系一  相似文献   

19.
解释学使教育的理论获得新的本质和使命,它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宣告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真理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质不是自然属性的体现,而是人类意志和自由想象的赋予,在解释学的框架下,教育获得一种主观性本质。教育的理论是人对世界的理解,而不仅是对世界的一种"反映"。教育的理论提供了对教育的解释,同时教育的解释又创造了教育的理论。人不断地建构着教育,而不是被教育所建构。教育的理论既是人的想象的结果,又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人如何想象教育,教育就如何显现自身;人如何解释教育,教育就如何认同自我。教育的理论在解释教育的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与形态。  相似文献   

20.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8):106-106
<正>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发[2013]4号)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是第一批教育单位。自7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规定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