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社会支持网研究通用的提名法测量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集中探讨在企业工作的外来蓝领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经济支持网、职业支持网、情感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网等维度考察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规模高于一般外来流动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同时,网络关系构成突破了传统流动农民工对亲属关系的强依赖,构建了以朋友关系为主的非亲属关系支持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划分了青年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并指出防治青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逆反心理,需实施优化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帮扶工作、化解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反社会排斥:支持弱势群体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念,政府和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而关注与支持的基点在于消除对弱势群体的种种社会排斥。应当在建构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社会责任观的基础上,通过补偿性社会政策和发展性社会政策两个层面的政策支持,使弱势群体摆脱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TD电子工业区制造业流水线上的青年农民工的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化企业和外资企业时,其正式支持网和非正式支持网在职业获得过程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进而探讨青年农民工就业支持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社会网络的理论研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职业获得的相关情况发现: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企业和外企求职时,由于存在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就业制度壁垒、职业中介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很难从这些正式支持网中获得满意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远水”解不了“近渴”,亲友同质性过高,效用递减,故非正式支持网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因此,他们必须从自己新构建的社会网络中获得求职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提升:从社区支持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具有网络规模小、质量低、社会网络位差小、可转让的社会资本少等特点。社区支持作为一种新的支持力量,能发挥很好的提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作用,具体途径可从促进社区就业、开展社区教育、推动弱势群体的自组织发展、重视社区社会工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教育支持是指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上提供的帮助和扶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制度安排,教育支持一直是社会(政府)救助与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选项.转型社会以来,我国进城农民工弱势群体的教育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在和谐社会建构的整体框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健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强化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把“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提高农民工弱势群体改变弱势地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政府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既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过去社会政策薄弱的矫治。弱势群体的政府支持应从确立公正的政策理念着手,着力实践于就业、社会保障、分配等政策的制订和调整过程中,并落脚于弱势群体自身主体性的提升。这样才能从总体上遏制、转变主要群体弱势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田萍 《求索》2013,(10):238-240
本文以社会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基点,在考察当下中国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之前提下,研究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构建。我们认为,从宏观系统上看,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急需完善顶层设计;从中观系统上看,民间组织和社区组织可以作为政府与弱势群体之间的服务提供和情况反馈的中间媒介;从微观系统上看,通过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的家庭环境,完善家庭结构、改善家庭成员关系、提高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理念,确立其对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信心和能力是实现弱势群体脱离弱势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建立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经济参考报》发表李培林的文章指出,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职工社会保障 和就业保障的社会化。这种过渡的实现,需要一种管理成本较低而运行非常有效的替代组织 。人们原来期望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成为分离国有企业保障功能的替代组织,但由于新建立 的这种机构没有深入到社会基层的组织网络,其监督和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 果新建立这样的组织网络,则成本太高。目前大多数下岗职工主要依赖于亲友支持网络的现 状,说明了就业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脆弱。中国现有的由街道委员会和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H镇一类特殊街角青年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的访谈,本文指出新街角青年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是青少年社会化不足的结果。笔者重点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个案以及导致新街角青年出现的主要原因,指出新街角青年是处于边缘状态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关心和扶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当前出现了学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但社会工作者流失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在社会工作与政府合作逐渐形成深度嵌入格局的背景下,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源出发系统分析其流失原因,发现其面对着来自个体内部、服务购买方、社会工作机构、替代者、其他行业等内外部压力源共同编织的结构性压力网。社会工作者势单力薄,其压力应对力不足以应对强大的结构性压力,导致其成为帮助弱势群体的另一弱势群体,产生逃离行业的结果,即弱势逃离。构建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压力应对力,可有效缓解当前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局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H镇一类特殊街角青年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的访谈,本文指出新街角青年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是青少年社会化不足或失败的结果.笔者重点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个案以及导致新街角青年出现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指出新街角青年是处于边缘状态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关心和扶助.  相似文献   

14.
莘子 《中国妇运》2010,(4):45-45,48
社会弱势群体是在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中,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出现的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其特征或是经济上的贫困,或是政冶上缺乏基本的话语权,或是社会关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社会支持理论,力图建立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丰富了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和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突出特点是社会参与面广、参与程度高,参与主体从原先的相对被动型发展为积极主动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已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型,从集中性、短期性走向社区化、持久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初期生长点,走向关注人的总体生存状态“党团主导,专门机构发动,单位协助,大众支持”的运作模式,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组织机制建设已进入健康配套发展的时期在“谁来管、如何管”两个基本问题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取得重大突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运作有效,管理手段不断走向制度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经费筹措的灵活有效和资金管理机制的严格与规范等方面的探索,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用浩 《前沿》2010,(4):9-11
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发挥教育在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利益表达与整合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青年同性恋群体是边缘性的城市青年特殊群体,也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与其面对面地进行聊天、交流、沟通,是真实地认识、了解、理解青年同性恋者的很好途径。青年同性恋者的思想与行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诡异与不可思议,他们的价值观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企盼得到人们的理解,需要社会的关爱,渴望生活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武汉市7个主城区、22个街道的1065名青年农民工的数据调查为依据,描述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青年农民工存在着高贡献与低回报的落差、"完全剥夺感"与"相对剥夺感"的叠加、"文化震惊"的主动退缩和污名化的被动排挤、职业低初始水平竞争与低水平重复的恶性循环、职业发展需求与信息化"数字鸿沟"、乡村支持网络失灵和城市支持网络低效等特点和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是单方面存在,而是相互叠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使青年农民工不断边缘化为城市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是由在社会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他们处于一种无助和无奈状态,无法参与其他人群的正常社会竞争,日益被边缘化,是处于底层的社会群体。从群体的基本特征上来看,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关心和支持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3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迅速嬗变,社会弱势群体也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以显状凸现出来,并成为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以至普通老百姓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最近,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张敏杰新著<中国弱势群体研究>从阐发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弱势群体的讲话内涵入手,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实的学术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弱势群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研究,并对构建社会安全网、向弱势群体提供有效保护与支持的社会政策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