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西 《中国减灾》1994,4(2):43-46
日本的自然灾害减灾对策杨维西(北京林业大学)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大国,同时它也是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环境,日本频繁地遭受强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土砂灾害;火山喷发和地震等灾害的袭击。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2.
代山 《人民政坛》2013,(5):23-23
日本应对灾害的法律体制主要由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和复兴、灾害管理组织五大类。1947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这是日本防灾领域最早的立法,旨在发生灾害时,国家在地方公共团体、日本红十字会及其他团体和国民的协助下,实施必要的紧急救助,以保护受灾  相似文献   

3.
袁艺 《中国减灾》2004,(12):54-56
在上期《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中所谈到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对国家、地方政府、指定公共团体、有关灾害对应组织以及各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有明确的规定。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完整的对应体系,由此进行系统的、有规划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灾害管理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和日本的行政管理体制,日本建立从中央政府到都道府县到市村町的灾害管理行政体系(见图1)。中央建立了中央防灾会议。中央防灾会议(CentralDisaster M an鄄agem entCouncil)是日本防灾方面最高的行政权力机构,其建立是为了促…  相似文献   

4.
开展城市人为灾害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开展城市人为灾害研究刻不容缓人为灾害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城市,尤其大中城市,由于人口密度高、工业发达、技术先进,一旦发生人为灾害,其危害程度与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如前苏联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毒气事件,印度化工厂毒物外泄等,均系举世震  相似文献   

5.
试论灾害意识及在减灾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强 《中国减灾》1992,2(2):20-22,10
灾害意识在人们同灾害斗争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日本从1982年开始,把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作为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日本东海大学贺世治等人开展的关于沿海居民防水防灾意识长期变化的考察;名古屋工业大学尾正志等人进行的对名古屋市南部集中暴雨灾害(1979年9月10日—13日)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灾害管理(之一) 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日到10月1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袁艺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位于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AsianDisasterReductionCenter(ADRC))进行交流、考察。访日期间,她参观访问了一些灾害管理机构和设施,参加了一些防灾活动,同时阅读了大量文献,全面考察了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最近,袁艺博士完成了考察报告《日本的灾害管理》,报告分为“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和防灾计划”、“备灾-救灾-灾后重建”、“防灾研究和防灾宣传、教育”等几部分,本刊将分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气象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大雪、干旱和酷暑、冷夏、浓雾和冰雹等,其中台风、暴雨和暴雪给日本经济社会,尤其是交通、电力以及农业等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饱受气象灾害之苦的日本人非常重视气象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8.
日本安全防灾文化教育与综合管理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日本安全防灾文化教育的作法及日本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提出中国发展城市防灾空间的 3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袁艺 《中国减灾》2005,(2):51-53
在上期的“备灾—应急—恢复重建”中,笔者谈及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只是作了一些概念性的介绍。而笔者在日本访问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的防灾宣传、教育已经深深融入到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这固然和其高频度地受到地震、台风等灾害的影响有关,也说明了日本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应对自然灾害。日本的灾害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普通群众的生活、进入到寻常的社会经济生活中。1)繁多的防灾博物馆在日本,一方面由于发生过很多损失惨重的自然灾害,一方面也是顺应灾害管理的需要,建立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正7月5日以来,日本关西、近畿、四国、中部、九州等地区普降暴雨,引发河川泛滥、山体滑坡等数十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生命与财产损失。日本曾出台"强韧国土"规划,防灾减灾能力居世界前列,本次暴雨造成如此大范围的灾难,仍不由让人深思。本文将对本次日本西部的暴雨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得到灾害背后的警示。"7·5"日本西部暴雨(又名"平成30年7月豪雨"),是2018年7月5日起发生于日本西部中心的连日暴雨灾害。此次灾害共导致日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改善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在中国,民众缺少灾害风险意识是造成自然灾害损失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自然灾害风险图成为政府进行灾害管理,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工具。日本政府已经绘制了一套完善的全国性自然灾害风险图,旨在让政府决策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大众了解所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笔者在日本担任访问学者期间,  相似文献   

12.
灾害文化是推进减灾事业的基础。接受了灾害存在的事实后,老百姓才会考虑灾害来临时应该做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在日本,以居民为主体的防灾组织——自主防灾会在社区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艺 《中国减灾》2005,(1):49-51
按照灾害管理周期,日本针对“备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灾害管理。  相似文献   

14.
10月31日,首次"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部门部长级会议"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举行,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日本防灾担当大臣前原诚司以及韩国消防防灾厅行政长官朴演守分别率团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灾害管理合作三方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5.
牛力 《中国减灾》2011,(4):36-36
从汶川、玉树、舟曲、盈江,到日本大地震,面对频发的灾害,人类该怎样应对,又该怎样进行灾害管理?这不能不成为一个迫切和严峻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灾害管理(三) 备灾—应急—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灾害管理周期,日本针对“备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灾害管理。备灾1.防灾设施的改进为了使灾害管理活动快速有效地进行,不断改进防灾措施和设备,主要包括观测设备,应急反应时需要的物资和器材,紧急情报的联络和通讯系统(通信和广播设备),交通设施,避难场所和路径的设施,灾害对策指挥部的设施。其中日本大部分区域都建有或正在建设防灾基地,这种防灾设施在平时可作为公园、体育场、防灾教育基地,以及物资储备基地,而在灾害的紧急状态下,可立即转为避难场所,并可作为应急指挥中心、物资调配中心…  相似文献   

17.
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日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基础和行政主体及其分工,进一步介绍了日本的应急组织体系、灾害救援体系以及应急教育、社会应急宣传和动员,总结了日本应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气象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大雪、干旱和酷暑、冷夏、浓雾和冰雹等,其中台风、暴雨和暴雪给日本经济社会,尤其是交通、电力以及农业等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防灾公园在地震灾害引发相关次生灾害时,具有防灾、避难、救援和重建等功能。2003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防灾公园——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随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公园等防灾公园相继问世。公园成为近些年来为抗御严重灾害规划建设的避难疏散场所之一。日本作为地震多发频发国,格外重视公园绿地在地震等灾害中发挥的应急响应作用,本文对日本防灾公园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介绍,并对我国防灾公园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在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方面取了很大进展,初步建成了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但山洪监测预警水平、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地震预警预报以及预警预报信息发布能力等与美国、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推进我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