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法医检验鉴定中,常利用体表刺创口形态分析判断刺切的先后顺序与刺器宽度,但由于受人体皮肤组织状态、肌肉回缩和死后尸体腐败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利用人体刺创口形态判断创口形成顺序与刺器宽度存在误差。而衣服上刺创口与体表上刺创口相对比,因其组织形态和腐败因素较之体表创口具有更稳定的特点,所以本研究依据衣服上刺创口痕迹来判断刺切顺序与刺器宽度。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现代创伤惨重知识与损伤时间的推断对损伤时间的推断历来建立在创伤修复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上,即以不同经历时间的创口在修复过程中所表现的生活反应(vitareaction)特点,亦即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及上皮增生和疤痕修复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组化及生化变化特征作为推断损伤时间和性质的依据[’·‘]。然而,多数需司法部门立案的暴力伤害致死,受害个体的生存期短(仅数分钟或数小时),创口缺乏形成典型组织学生活反应所必需的时间,给藉创口损伤时间来推测作案时间带来困难。加之死后早期阶段(超生反应期)的一定时间内仍然存活的…  相似文献   

3.
对330例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相互关系。在 330例不同年龄的伤者的不同部位的钝、锐器伤口 ,用精确的测量方法 ,在伤后 3d内、伤后 1个月、伤后 3个月进行测量 ,并计算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在伤后 3个月面部瘢痕的收缩率为 15 4% ,躯干、四肢瘢痕收缩率为 13 6 % ,头皮瘢痕收缩率为 10 1%。不同致伤物形成的创口 ,在伤后 3个月时 ,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6 1% ,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1 2 %。结果表明 ,创口在伤后 3个月时 ,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 ,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比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大。  相似文献   

4.
切创方向和顺序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切创是常见的锐器损伤。正确地判定切割的方向及顺序,对确定案件的性质非常重要。从创缘的错角、创底的逐渐加深、创的末端皮下囊腔、创壁末端处组织间桥等细微特征,及创缘缺损与合拢程度,判定切创的方向和形成顺序,一般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判定切创形成方向的根据1.创缘错角活体皮肤有一定弹性和松驰度。切割时,在凶器摩擦力的牵引下,可  相似文献   

5.
毛发常见机械性损伤形态的环境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环境扫描电镜(ESEM)法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的新方法。方法应用ESEM观察分析不同锐器、钝器及致伤方式形成的毛发机械性损伤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毛发锐器、钝器损伤的表面微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类型致伤工具,其锋利程度、作用方式不同时,其损伤特征也明显不同。结论ESEM法能够真实、自然反映毛发机械性损伤表面微观特征,可应用于推断毛发致伤物种类。  相似文献   

6.
依据创口损伤特征推断致伤凶器是法医工作者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在长期的法医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典型的变异、特异创口,其损伤特征不符合法医病理学中有关此问题的一般规律,给推断凶器增加了难度,甚至出现了失误。为了总结经验,减少错误,现将体会与同道们共同探讨,以利提高。一、无刃刺器形成的变异创直径较粗的无刃刺器制入组织时,由于无切割作用,当刺器拔出后,组织收缩,创口顺着皮肤张力方向呈梭形裂隙状,难以反应刺器特征。此刺器形成的创口易被误认为有刃刺器(包括单双刃刺器)形成,其与有刃刺器所形成的创口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厚度的单刃刺器在肋软骨上形成的刺创口进行了肉眼和实体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肋软骨上的刺创口与皮肤和骨质上的刺创口有着明显的不同。观察结果表明,创口的宽度不能反映刺器的厚度。一定厚度的单刃刺器所致的肋软骨上的创口肉眼及镜下无明显的钝角特征。据此,对在肋软骨上刺器所致刺创的凶器种类的推断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宋天福 《法医学杂志》2006,22(4):309-310
腹部由于体表面积大,又位于人体中部,发生创伤的机会较多,所以腹部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比较常见。引起腹部损伤的外来暴力可以是钝器、锐器或火器,造成腹腔的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腹壁由软组织组成,无骨性结构,受到外力作用,容易引起腹腔内器官受损,组织挫伤或破裂。腹腔内器官损伤多呈现外轻内重的特点,尤其是闭合性损伤及创口较小的开放性损伤,不容易引起医生及鉴定人的重视。虽然腹腔损伤死亡率不高,但腹腔内拥有肝脏、脾脏、肾及肾上腺等实质性器官及胃、肠、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等空腔器官,对生命均有重要作用,因此,腹腔内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9.
在凶杀案尸体检验中,根据损伤形成的分析是推断致伤物(凶器)的一个有效方法,绝大部分能够区分是钝器伤、锐器伤或是火器伤,但有少部分损伤(除火器伤外)较难推断致伤物。本文通过3例杀人案尸体损伤检验,及其对损伤特征的分析,探讨致伤物在致伤体上的非典型钝、锐器损伤特征,现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郭某,男,54岁;某四合院居民,因多年邻里纠纷矛盾较深,一日再次发生争吵并欧斗,被他人顺手拿起一把尖头铁锹砍在头部致死。尸体检验:郭某头左顶部至左额部有一12cm头皮裂伤,创缘整齐,创角锐,创壁平整,创腔内无组织间桥,创口周围无挫伤带,裂伤处…  相似文献   

10.
BFGF与创伤修复的关系及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 tor,bFGF)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 ,在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促进多种组织的创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机体重要的创伤修复因子之一 ,特别是在局部创口的愈合中占有重要地位。1 bFGF的研究回顾及理化性质早在 1940年 ,Trowell和Hoffman等就在组织提取液中发现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到七十年代中期Gospadarowicaz等从牛脑垂体中初步提纯 ,并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其等电…  相似文献   

11.
相交骨折线的研究比较成熟,其理论依据也充分,但对相交创口、皮下出血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实际检案过程中对相交骨折、创口、皮下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他们顺序表现的各自特点和推断依据。研究发现截断处骨折线的形成存在先后顺序,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后形成,截断之处很可能不是外力直接作用点;未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同时、先后形成均有可能,对合后的相交骨折线错位明显的后形成;相交创口因创缘、创腔截断、错位,或是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先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表现为变形或被截断;即被截断的骨折线、创口往往较后形成,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较早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被截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牛角对人体的损伤形态特点及其成伤机制,阐述牛角损伤的规律和特点,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2014年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受理的100例牛顶人死亡的数据归纳,对牛角成伤部位及形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被害人仅胸腹部、腰背部、四肢与牛角、牛头接触部位有特征性损伤,多数皮肤创口有锐器伤特点,皮肤软组织出现条形"竹打中空"样棍棒伤的特点比较明显。结论牛角可以在人的胸腹部、腰背部、四肢形成类似锐器伤、棍棒伤等非特征性损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仔细分析甄别。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相加原则”“就低原则”评定皮肤软组织损伤伤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法医活体检案中,常遇到对多部位皮肤软组织创伤进行轻伤鉴定。由于不同的鉴定者对《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的不同理解及对处于模”糊分界区域的创口属于那个部位的不同认定,同样的伤情往往产生不同的鉴定结论。为解决这类问题,笔者提出对皮肤软组织创伤进行伤情评定的“相加”和“就低”原则。所谓"相加原则”和“就低原则”,前者指各部位皮肤软组织创口长度累计相加,而后者是指重部位的创口长度可加到轻部位的创口长度上,按轻部位标准评定伤情。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有关皮肤软组织伤情评定条款,如…  相似文献   

14.
扩创后刺创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身伤亡的法医学检验中,经常会遇到经医院抢救。扩创后的刺创检验,因创口被延长,创道被破坏,改变了创伤的原始形态,极易将刺创误判为砍创从而影响对致伤工具的推断。为了避免发生上述差错,除了对经治医生的过细访问,了解原创口、创道的形态特征及救治经过,对经扩创后创伤的认真检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28个劳工非政府组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发布的11791条微博的被转发和被评论情况为例,使用多层次回归模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博空间的数字不平等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工非政府组织的线上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组织的线上影响力仅具有较低水平的差异。组织的线下特征对线上影响力无显著影响,但组织的微博使用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线上影响力的组织间差异。就微博文的线上影响力而言,微博文所涉及的话题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影响,粉丝数、标签话题与原创微博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正效应,原创率则对被转发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之,自媒体空间的数字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微博文所涉及的话题而不是线下组织特征对线上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伸展创 (exlensionwound)即牵拉伸张造成的皮肤表层裂开[1] 。其形成机理 :人体皮肤为塑性材料 ,相对其它人体组织而言 ,它具有较大的伸长率 ,因有较厚的脂肪、肌肉等组织积于皮下 ,使皮肤可在体表发生一定的位移。当大面积的切线力作用于皮肤时 ,强大的牵拉、撕扯力使周围皮肤过度拉伸 ,破坏皮肤表面的张力限度 ,在其薄弱处可形成皲裂创伤 ,定义为伸展创。伸展创常见于铁路、道路交通事故以及高坠、缢死等案例中 ,就其形成方式而言 ,可归为两类 ,一为人体自身的极度变形而造成 ,如巨大暴力致躯体、四肢等处过度伸屈 ,在拱形造型人体应力最…  相似文献   

17.
杨智  张灏 《刑事技术》2003,(4):62-63
近年来,在城市中豢养动物(如猫、狗等)逐渐增多,而这些动物由于管理不善或遗弃等原因,常常造成咬伤人畜的事件,特别是一些体态高大、凶猛的犬类,造成的损伤往往比较严重。在动物咬伤事件中,对于轻微的咬伤其形成的咬痕比较容易鉴别,但对于严重的咬伤常常容易与锐器伤混淆,笔者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998年1月26日晨,天津市水上公园鹿园工作人员发现有两只鹿死亡,鹿身上有多处类似锐器伤口,怀疑有人故意破坏。损伤检验:两只鹿的损伤部位及特征基本上一致,其中一鹿颈部两侧共有30余处伤口,大小在0.5cm×0.3cm至1.5cm×0.5cm,创口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玻璃刺创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分别用3个厚度为0.31cm带尖状突起的啤酒瓶残端及3块厚度为0.29cm有尖的普通窗玻璃碎片按设定的不同方向刺击带皮猪肉组织,重复此过程3次,形成198例创口,观察、编号、拍照、测量各创口。结果198例创口的整体形态可分为5种类型,即“工”型、“”型、“”型、“上”型与“一”型,各型在不同刺击方向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其中前4种为主要类型,共约占总数的93%,其共同点为在损伤的中部出现了一段与损伤整体走向垂直的创口,啤酒瓶残端所致垂直创口的长度为0.31±0.Olcm(x±s),窗玻璃碎片所致垂直创口的长度为0.29±0.Olcm(x±s)。结论损伤中部有与损伤整体走向垂直的短创口是玻璃刺创中易出现的一种形态学特点,垂直创的长度与致伤玻璃的厚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捅创论(附尸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尖无刃的细长钝器,沿其长轴戳入人体形成的创伤应命名为捅创。国内外现有的法医学书籍很少甚至没有描述过此创,个别作者将其归入锐器刺创。本文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不仅该创的致伤物为无刃无尖的棍棒类钝器(如木棍、木桩、手杖、擀面棍、铁锹把、竹竿、筷子、钢筋)而且成伤机制、形态学变化也与锐器刺创不同,应属于钝器伤。  相似文献   

20.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女,9岁,既往体健。2006年6月3日被他人持锐器刺伤颈部后急送往医院救治。查体:神志尚清,颜面苍白,发音困难。颈前甲状软骨上有一约2cm长创口,随呼吸有气泡溢出,甲状软骨右缘有一长约1.5cm创口,深达肌层,颈部有捻发音。诊断:颈部锐器贯通;失血性休克。入院后在全麻下行颈部清创缝合术。第3d能正常讲话,开始进流质饮食,曾食用稀饭、香蕉等流食,但体温持续高达39℃以上,颈部形成肿块,且逐渐增大,治疗中按颈部皮下气肿并感染,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6月8日凌晨,患者烦躁不安,随即出现呛咳、面色青紫等症状,给予吸痰,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