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管理和创新中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探索其规律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概念入手,分析归纳了其六大特征:虚拟、移动、融合、泛在、个性、膨胀;进而对互联网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差异表现为人们体验的差异和草根话语权的差异,但两者的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求利用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在传统治安防控的基础上,兼顾网络虚拟社会这一新战场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注重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水平。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抓住“互联网+”时代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权,找准新时期治安防控工作的着力点,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而更好地发挥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晓林教授:"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2011年11月2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晓林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的互联网虚拟社会风险治理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武汉举行。当前加强和改善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是我国执政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大挑战,如何识别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潜在风险,对其进行预警防控,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渗透到现实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公安工作新的命题和挑战。公安机关加强对虚拟社会管理,应从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特征、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现状入手,针对虚拟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技术手段滞后、管理控制滞后、法律法规滞后、行业自律与规制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从提高运用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沟通方式、加强网络参与者内部自律、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等四方面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更好地明确新时期虚拟社会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璐  文松辉 《人民论坛》2014,(11):170-171
互联网具有"媒体"和"社会"双重属性。自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在实践中一直以"媒介思维"为出发点。但随着互联网日益彰显社会属性,以"媒介思维"管网的模式使政府工作陷入瓶颈。要解决这些治理问题,需将互联网从"工具性"定位转变为"空间性"定位,从"政府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引发的信息革命与产业巨变,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动态化、开放式、多元化转型,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更为充分地发挥统筹、引导和治理的职能作用。在立足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实际中,我们要以优化、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潘娟 《重庆行政》2015,(3):66-68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从国家战略层面讲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以来席卷了包含教育在内的所有领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不仅使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它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链接一切的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前,互联网虚拟社会滋生的网络违法犯罪及影响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问题,给公安机关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互联网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创新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善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鉴于中国国情,其互联网虚拟社会结构、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模式,都有着与它国的特殊之处。当前国际研究主要是从治理的视角进行研究,热点问题集中在互联网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角色、互联网对中国民众政治参与和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作用、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的方式及其评价等方面。国际研究不足以用于解决中国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及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着虚拟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治安问题也随之凸显,严重影响到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虚拟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表现为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扰乱网络秩序妨害虚拟社会管理的行为以及网络侵权行为等三种类型。因虚拟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现实社会的特殊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律,虚拟社会的治安防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治安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制度防控、协同防控、社会防控以及技术防控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虚拟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任晶晶 《新东方》2006,(3):19-22
在21世纪的晨曦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的大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国家和国际关系许多崭新的特点。一、互联网与现代国家互联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以促进和加速信息流通为主要功能的通讯工具,具有低能耗、低费用、高效率、高速度的特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维护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互联网正在使世界经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思维"根植于信息网络技术,颠覆了传统工作理念和方式,进而创造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可为的扁平化"虚拟社会"。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新常态下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工作新思路、谋求履职新作为。一、以更大力度创新政协工作。互联网世界公开透明、不设门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和开放性,迅速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卫生法制宣传教育也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一、"互联网+新媒体"的含义及时代背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媒体是媒体形态的一种,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管理严重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虚拟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坚持发展和管理并重,最大限度地利用、激发其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遏制其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基础性科技发明,互联网推动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为了将"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进行了持续探索并逐渐形成以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为核心的互联网治理"中国经验"。其中"建设好"主要是指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的社会普及率;"利用好"主要是指引导各个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释放"互联网+"的红利;"管理好"是指持续开展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抑制互联网应用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人类历史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又一次面临重大的转变。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刊近日特举办"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思与前瞻"研讨会,邀请科技界和人文社科界知识分子,对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现选摘部分学者论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沈望舒 《北京观察》2001,(10):22-24
自从1995年国际互联网开始启动,美国提出建信息高速路的发展计划之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和突出标志的现代科技进步,汇聚成世界重大社会事物的全球化大势,互联网迅猛展示出它的巨大能量。一方面人们开始体会到先进技术的“福音”;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创新本质,使它在现实中饰演了对传统社会形态、规则、理念乃至内容组合、表现方式等全面冲击的角色。一、冲击话语权——发达国家领衔主导主演的舞台30年前,因特网的雏形不过是两台计算机间的简单连接,现在它已是庞大的世界性产业。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  相似文献   

18.
杨震 《前进论坛》2013,(4):20-22
一、案由:互联网以及方兴未艾迅速发展的物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人类依托于互联网,已形成庞大的虚拟社会(仅"微博"就有五亿多用户,许多名人的微博有高达数百万的"粉丝");由于信息技  相似文献   

19.
赖惠能 《小康》2015,(4):47
在全国两会上的企业家代表眼里,"互联网+"又有哪些机遇呢?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挺革:流通4.0营造新常态下共赢生态圈王挺革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流通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来有的流通革命。在他看来,流通4.0是网式流通,是从卖商品到卖服务的转变。流通1.0、2.0、3.0都是商品交易,利润来源于价格差、地域差和时间差。流通4.0则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正>"分享经济"也称之为点对点经济、协作经济、协同消费,是一个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是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络的日益成熟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分享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虚拟资源,而是扩展到房子、车子、票子等消费实体。"分享经济"粉碎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动摇了传统行业的地位,一些来自传统行业的竞争对手,会以违法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