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禁了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即将在5月1日解禁,重回市场.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确定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多年来,发泡餐具一直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一声"解禁"令,让人不禁发出追问:发泡餐具到底该不该解禁?"白色污染"是否会卷土重来?这种解禁是否会对非发泡餐具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现状:从未退出 对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说,发泡餐具再熟悉不过.这种以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并很快因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占据国内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3,(7):37-37
"白色污染"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各级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及宾馆饭店里,白色发泡餐盒、塑料袋的用量已明显减少。但是,少数饭店和公共场所仍在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同时一些不合格或假冒"环保餐具"在乘虚而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08,(1):54-54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不再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使用,这一消息竟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许多人对此表现出惊诧。可能有很多人与笔者一样,一是惊诧"原来一次性发泡餐具本是禁用品"。一次性发泡餐具早在1999年被列为"落后产品",属于淘汰类产品,但在这"被禁"的14年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一直堂而皇之在各地快餐、小摊上出现,实难想到竟会是"禁品";再就是惊诧于"解禁"的原因,14年前的"落后产品"为什么在今天反而允许生产?  相似文献   

5.
这是1998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在北京通县城郊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生处理厂,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正在来回逡巡着。满载着用过的一次性快餐盒的大卡车正有秩序地驶入厂内,干净整洁的绿色车棚上印着醒目的白色大字:用您举手之劳,美化首都环境。过完磅后,车辆驶入处理车间,将刚刚回收来的发泡餐具在这里再生利用。这样的一个场合,空气中的热浪使那些沾附在餐盒上的残羹剩饭合谋隆重地散发出了刺鼻的异味,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额头上大粒的汗珠直往下滚落。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决定指出:“从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没有标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回收标志一次性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至此标明我省为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优势,创造清洁文明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的宏伟目标正式起步。目前我省每天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的餐具类总量约20~30万个,其中海口市约占总数的40%,一次性塑料袋约110万个,海口市约占40%。塑料拖鞋全省每年使用  相似文献   

7.
真菌制造     
白花花、轻飘飘,14年来禁而不绝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即将卷土重来——5月1日起它们将正式"回归"。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争议。在中国,一次性餐盒成本低、用量大,回收利用率低,且无法自然降解,因此曾被称为"白色污染",在全世界范围内亦声名不佳。事实上,绝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是不可降解的人工  相似文献   

8.
曾章伟 《前沿》2013,(9):74-75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禁了又解,说明行政立法的随意性。为避免部门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防止行政机关随意立法,我国宜削夺行政机关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立法权,建立违宪审查制,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建立准入制度、强制回收制度,责令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保证商品质量、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吉林政报》2014,(8):36-37
<正>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4号《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已经2014年2月7日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省长巴音朝鲁2014年2月13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质轻、防水、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特点的塑料制品,用量与日俱增。这些塑料制品,尤其是大量废旧的包装用塑料膜、袋和一次性泡沫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这些废塑料制品大多呈白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消毒餐具最近在昆明闹得满城风雨,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约10%的不合格企业产品摆上餐桌——小餐具却带来大困惑,在食品卫生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之下,各地的一次性消毒餐具都面临共同的监管难题。小餐具带来大烦恼,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因为这餐具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1,(6):54-56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由台湾塑化剂食品掀起的风波,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在世人面前。记者根据举报,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中。发现使用废塑料生产餐盒,有些企业还涉嫌使用荧光增白剂的事实,触目惊心。本刊选取关于“封堵塑化剂食品”与“黑餐盒”两篇报道.作为消费警示,借以呼唤法制社会中食品安全领域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3.
记者日前在采访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刘教授得知:人们在使用一次性快餐盒装热食物和开水时,其温度一般都会超过 65摄氏度,而此时,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从而浸入食物。特别是在生产发泡餐具的原料中,如果有害物质浓度超标,毒害就会更大,特别是其具有的环境激素效应,可能导致男性雌性化,甚至造成生殖机能失常。另据康医师介绍,此类餐具含有的聚苯乙烯类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浓度高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和神经系统有严重危害。 谁家父母不教女 14岁坐台被查获 尽管包房的门上贴着“严禁有偿陪侍服务”的提示,但有…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全民向固体废物污染“宣战”的一年。从生活垃圾分类到最严“限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截至2020年12月12日,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上海、浙江等地还发布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方案,要求逐步限制甚至禁止部分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熟练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上街购物自备购物袋或者选购可降解购物袋等,正在成为许多市民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5.
<正>吉政办明电[2014]6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环保厅、省经合局、省商务厅、省工业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宣传部制定的《关于落实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塑料工业迅速发展,一次性餐具、塑料袋为亿万人提供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每天消耗一次性快蟹饭盒在50万个以上。随着农业发展,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耗量迅速增加。因此,与国外控制白色污染逐年降低一次性塑料制品耗量的状况相反,国内该类产品耗量却在高速增涨,白色污染已成北京的“一景”。树梢、电杆、电线、马路、房沿、沟边……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食品盒随处可见,大风一吹漫天飞扬,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9,(31)
正市民把垃圾分类只是起点,随后这些垃圾是不是真能被分类处理掉,才是能否有利环保的关键。政府部门不仅应该有提前的制度设计,做好相关产业衔接,还应该让市民看到这一切。近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内容包括个人不分类投放拟罚200元;饭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最高罚5000元;酒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最高罚5000元等。相比上海垃圾分类规则出台后的全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规定,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医用一次性输液瓶(袋)等塑料制品不属于医疗垃圾,这一类医用非污染废塑料,可有条件地回收利用。有条件回收利用是指再生后塑料粒子不能再生产成为医疗用品,且用于其他用途时必须以不危害人体健康为原则,如不能生产成餐具、水杯等。但实际上,近年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非法买卖以及处置不规范的问题,屡屡出现在各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的上层空间大约距地面40公里左右的地方聚集着大量的臭氧气体,叫臭氧层,也叫同温层。1982年10月科学家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第一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了一个大洞,而后年年春天,南极的臭氧层都会洞开,而且日益加大。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大约900万平方公里,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发生了变薄的现象。科学证明,密集的臭氧气体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不致于受到过量紫外线的照射而死亡。如果臭氧层一旦消失,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不受任何阻挡,直接照射到地球表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新生命     
团队自述 我们的成长: 2014年4名脊髓损伤者成立了北京地区首家中途之家——北京市东城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开始服务北京市脊髓损伤者.通过访视建立了600余人的北京市脊髓损伤者数据库,并成功推动北京市残联实施《脊髓损伤残疾人一次性护理用品配发暂行办法》,免费向北京户籍脊髓损伤者发放一次性护理卫生用品;通过收集国内第一手伤友康复信息、翻译整理海外主流文献资料,出版了《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之生活重建篇》,并在全国范围内向伤友公益发放近万册;并于2015年3月开始承接北京市残联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北京市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