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政策》2003,(7):37-37
"白色污染"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各级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及宾馆饭店里,白色发泡餐盒、塑料袋的用量已明显减少。但是,少数饭店和公共场所仍在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同时一些不合格或假冒"环保餐具"在乘虚而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打开手机客户端,叫份外卖,或许是你我再平常不过的就餐选择。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饱腹之后的一次性餐盒、筷子、塑料袋,以及餐余垃圾,会给环境造成多大压力。据统计,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约有4000万个,全国每天因外卖产生的餐饮残余多达上千吨。  相似文献   

3.
白色公害在日常生活中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白色公害的污染源,除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一次性餐具年使用量超过100亿只,当人们酒足饭饱后,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扔了之的时候,怕不会想到这种餐具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臭氧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在刚出锅的菜肴、米饭的作用下,餐具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随垃圾焚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入土掩埋则需200年才能降解。为控制白色污染,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3…  相似文献   

4.
百姓语录     
《公民导刊》2005,(12):55-55,56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放了部分一次性餐盒,在生产的过程中添加大量的工业碳酸钙、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蜡。专家认为,废旧塑料和工业石蜡都含有致癌物质,而工业碳酸钙对人体亦十分有害,除此之外,有关部门的检测也发现,这种餐盒里,乙酸超标160多倍,正已烷也超标了18倍。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政》2011,(6):54-56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由台湾塑化剂食品掀起的风波,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在世人面前。记者根据举报,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调查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产业链”中。发现使用废塑料生产餐盒,有些企业还涉嫌使用荧光增白剂的事实,触目惊心。本刊选取关于“封堵塑化剂食品”与“黑餐盒”两篇报道.作为消费警示,借以呼唤法制社会中食品安全领域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0,(5):102-102
每年3·15后,总会曝光出大量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也不例外。从地沟油、毒筷子到毒餐盒,曝出的内幕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毒餐盒和毒筷子,本来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是为了更卫生,哪知竞成了“隐形毒药”。食品和餐具对人体无毒、无害,应当说是人们对食品环境的一个起码要求,但是在现实中要做到,却让人感到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7.
声音     
《北京观察》2014,(3):9-9
正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众多城市已经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然而20年后的今天,在北京最繁华、最时尚的CBD国贸核心区,随意打开建外SOHO社区的分类垃圾箱,看到的依然是废纸、饮料瓶、牛奶包装、塑料餐盒和食物残渣的共生体。除了定时来翻捡饮料瓶的拾荒者,你很难判断哪些垃圾能够被回收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8,(1):54-54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  相似文献   

9.
正无证餐饮伪造或冒用其他商家许可证照进入订餐平台;外卖小哥边骑车边看手机订单、打开外卖餐盒偷吃;外卖超量,餐盒污染……这几年,网络订餐爆发性增长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4月16日,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网络平台订餐监管建议提案专题督办会。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网络食品的智慧管理提出建议。建立从业人员"黑名单"网络订餐提供了便捷的就餐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市  相似文献   

10.
这是1998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在北京通县城郊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生处理厂,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正在来回逡巡着。满载着用过的一次性快餐盒的大卡车正有秩序地驶入厂内,干净整洁的绿色车棚上印着醒目的白色大字:用您举手之劳,美化首都环境。过完磅后,车辆驶入处理车间,将刚刚回收来的发泡餐具在这里再生利用。这样的一个场合,空气中的热浪使那些沾附在餐盒上的残羹剩饭合谋隆重地散发出了刺鼻的异味,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额头上大粒的汗珠直往下滚落。  相似文献   

11.
<正>微塑料据联合国环境署的定义,是指呈固态、颗粒直径5毫米、不溶于水、不可降解的塑料成分组成。被普遍添加在大部分个人护理及化妆用品中,这是由于塑料中的聚乙烯,在去角质和除垢方面具有功效,因此常被添加在磨砂膏、沐浴露、牙膏等用品中;其他类型的塑料成分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0,(10)
白色污染问题近年来受到天津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1997年,天津市成立了由市容办、环保局、工商局、环卫局等部门组成的"治白"工作专门机构——"天漳市白色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并于同年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废弃一次性塑料材质制品回收利用的通告》(第1号),以回收利用为切入点,全面开展治  相似文献   

13.
《吉林政报》2014,(8):36-37
<正>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44号《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已经2014年2月7日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省长巴音朝鲁2014年2月13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塑料工业迅速发展,一次性餐具、塑料袋为亿万人提供了方便,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每天消耗一次性快蟹饭盒在50万个以上。随着农业发展,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耗量迅速增加。因此,与国外控制白色污染逐年降低一次性塑料制品耗量的状况相反,国内该类产品耗量却在高速增涨,白色污染已成北京的“一景”。树梢、电杆、电线、马路、房沿、沟边……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食品盒随处可见,大风一吹漫天飞扬,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3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决定指出:“从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没有标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回收标志一次性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至此标明我省为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资源优势,创造清洁文明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的宏伟目标正式起步。目前我省每天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中的餐具类总量约20~30万个,其中海口市约占总数的40%,一次性塑料袋约110万个,海口市约占40%。塑料拖鞋全省每年使用  相似文献   

16.
被禁了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即将在5月1日解禁,重回市场.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进行局部调整,其中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确定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多年来,发泡餐具一直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一声"解禁"令,让人不禁发出追问:发泡餐具到底该不该解禁?"白色污染"是否会卷土重来?这种解禁是否会对非发泡餐具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现状:从未退出 对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说,发泡餐具再熟悉不过.这种以从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并很快因低廉的价格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占据国内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轻包装"要引领社会新风尚大盒套小盒的商品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快递包裹,产生白色垃圾的外卖餐盒……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速发展、消费需求日益多元,过度包装现象"反复发作",而且花样不断翻新。过度包装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也成为事关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不再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使用,这一消息竟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许多人对此表现出惊诧。可能有很多人与笔者一样,一是惊诧"原来一次性发泡餐具本是禁用品"。一次性发泡餐具早在1999年被列为"落后产品",属于淘汰类产品,但在这"被禁"的14年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一直堂而皇之在各地快餐、小摊上出现,实难想到竟会是"禁品";再就是惊诧于"解禁"的原因,14年前的"落后产品"为什么在今天反而允许生产?  相似文献   

19.
飞机快要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时候,空姐过来收餐盒。我的邻座——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人,将几块连包装也未打开的甜点塞进用脏的餐盒,递了过去。机舱里,很多乘客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已经吃饱了,或许不喜欢甜点,空姐的手推车上堆了很高一摞这样的餐盒。  相似文献   

20.
李科 《人民公安》2014,(1):14-15
<正>2007年的最后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预示来年人们的生活又有了一项息息相关的崭新变化。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