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胡绳先生晚年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观点。这些新观点包括 :重新客观评价了帝国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对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新解 ,并在此基础上 ,对当时学术界存在的夸大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的观点作了修正 ;对“五四”以后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前提问题提出了新解 ,并对近代以来为中国发展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四代人进行了新的评价 ;就如何处理“现代化范式”与阶级分析观点和方法之关系提出了新观点。由于胡绳在中国学术界特殊的地位 ,他的言论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分析洋务运动的发展及其指导思想,既有利于我们了解其成败的原因,又对我们当今的现代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受到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制控。“赞助者”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者”概念,分析曾国藩作为翻译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作为清朝以及近代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尝试,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在为行为者提供了机会和资源的同时,封建文化思想也在洋务运动的事件序列中发挥了路径依赖作用,最终各种阻碍因素的组合共同导致了这场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始——洋务运动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指出由于当时清政府中央不能有效控制地方政府而导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畸形发展最终使得洋务运动"成于地方也败于地方",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统筹规划与发挥地方自主性有机结合,走出中央"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人们开始对洋务运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中国,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反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更为沉重。戊戌维新运动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经过反思后做出的政治选择。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西方科技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法系的瓦解与西方法制的引进也是一个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而清末变法是其一个高潮而不是其开端,从近代法制变革进程中出现的几组语词中即可证明:"夷""洋"之分乃意识形态之争,早期的"洋务"乃外交事务,洋务运动使"洋务"由外交变为内政;洋务运动的失败提出了全面变革问题,以"国务"代替"洋务"要求的是国家整个制度层面上的变革;中国古代的"民主"是"为民作主",维新派引介了"民主"政体,维新派的"民权""君权"二元体制是挽救皇权体制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使节"容闳和近代中国首批留学生的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闳是近代学西方的先驱之一,也是晚清最早派出的驻美副使.他的生平活动同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都有联系.本文着重介绍他为派遣留学生和主要作为从事教育文化交流的外交人员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办企业、兴学堂、练新军,而且关注农业发展。他既传承以农为本的传统农业思想,又将农业改良思想付诸实践。张之洞发展农业的思想与实践,对清末农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末西学东渐与传教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西学东渐与传教士陈月清在16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的300年间,中国有过两次西学输入的运动。第一次是明末清初传教士的东来带进了西学;第二次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科技的引进。本文仅就明末西学东渐与传教士的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观点综述钟声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将当前理论界对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第一种观点认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考察的是袁世凯1902年8月15日从都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到1907年9月调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为止,在天津的活动及其影响。这里所称"新政"是指晚清新政,称"改革开放"则泛指包括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立宪运动等,具备改革开放实质的一切事件和时期。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和《人文杂志》编辑部发起的主体性问题学术讨论会,最近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深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主体性的涵义 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主体性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理解强调的是主体作用于客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近代中国人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动等几个历史阶段。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经历了由经济到政治并到文化的三个层面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就有关阿尔都塞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症候阅读法、问题式、断裂说、理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反经验主义等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将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引向纵深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明“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其次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实质进行简述,最后综合上述材料分别从起指导思想、具体措施、领导阶级进行阐述,分析其最终失败原因,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触动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面对变革时代的这一巨大变化,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与看法,现将他们对阶级、阶层结构研究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阶级、阶层结构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阶级、阶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场的概念是犯罪现场勘查理论研究的起点。研究和把握犯罪现场的概念,是犯罪现场勘查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准确把握犯罪现场的概念对于侦查实践中准确确定现场的范围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文章对犯罪现场概念的主流观点和新兴观点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在此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以“器物师西”达自强求富的迷梦的破灭,从而使得政制变革成为时代洪流。维新派依托光绪皇帝发起了戊戌变法,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政制改革与创新的序幕。本文拟从政治学角度对戊戌政制改革尝试做一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务学堂的发展反映了洋务派对新式教育认识的变化。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洋务学堂中出现了诸如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管理不严格、学制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洋务派对新式教育认识水平以及传统势力和观念对新教育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