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色的上班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杨洼村十二组农民张青云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品学兼优的他不得不放弃学业,挑起家庭重担。尽管他脸  相似文献   

2.
怀念母亲     
湛楚清 《广东民政》2011,(12):59-59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们心中。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和家人专程来到母亲坟前祭奠,不绝思念油然而生……母亲1923年农历八月初十出生于江汉平原一户渔民家庭,幼年丧母,及薜之年就进入了婚姻。她和父亲含辛茹苦,为一大家人的生计操劳,哺育我们兄弟四人成年。  相似文献   

3.
胡枫  廖超文 《当代广西》2014,(10):48-49
正9岁,母亲因脑溢血离世,她赶不及见母亲最后一面。15岁,父亲中风导致偏瘫,她休学回家照顾父亲。16岁,她背起父亲上学去。17岁,经过精心护理,父亲一次能站立半小时。她叫陈春林,1997年出生在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家庭虽贫寒但也完整幸福。然而,9岁以后,母亲早逝、父亲瘫痪,年幼的她和弟弟的生活开始布满阴霾。  相似文献   

4.
本刊 2001年第三期刊发的《谁来救救她……》一文,报道了江西省遂川县年仅 22岁的梁冬梅,因一次工伤事故造成高位截瘫;六年多来,她饱受病痛的折磨,家庭为此负债累累,而原工厂负责人置之不理、逃避责任。   诉讼、索赔,这是一条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极其艰难的路。   文章刊发以后,引发了许多热切的关注。北京、上海、天津、陕西等地的读者写信、打电话,询问梁冬梅的近况和案件的最新进展。一些读者向梁冬梅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包括北京市西城区辟才胡同丰汇园 13号 427室的孙红玲,捐款 2000元;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南路甲 45号…  相似文献   

5.
越走近它,越让你体会到统战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去年春天,父亲突患心肌梗塞,猝然离去,走得是那么匆忙,一句话都没有给儿女们留下。顷刻间,悲痛、凄惨的气氛笼罩在了这个家庭的上空,唉!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又给这个贫困破碎的家庭洒上了一层霜。爷爷躺在病床上已经两年了,身边一直离不开父亲的照顾。如今,支撑家庭的大梁又倒下了,谁来挑起家庭的重担?谁来托起这个风雨中摇摆的破碎家庭呢?母亲、妹妹、妻儿凄惨的哭声弥漫在家庭的上空,邻居们吊唁同情的眼泪也不时地落下,一向坚强的我也方寸大乱,不知该如何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家庭灾难………  相似文献   

6.
钱伟  朱磊 《今日广西》2010,(21):20-21
她出身贫寒,母亲长年患病,父亲在外打工。她背着患病的母亲去上大学。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料母亲。生活的苦难赋予她异于常人的乐观与坚韧。这个平凡的90后女孩,叫石秀琴,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7.
黄文富 《政协天地》2015,(Z1):62-63
翁来兴,浦城县政协常委、闽北地理学科领头人、浦城二中校长,"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1958年,翁来兴出生在浦城县永兴乡凹头村。这里地处闽赣边境,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他的祖祖辈辈从未走出大山。翁来兴一家上有爷爷、奶奶,下有弟弟、妹妹,母亲体弱多病,一家七口人,仅靠父亲一人"脸朝山垅背靠山"终年劳作,还是难以维持温饱……开明的父亲有眼光,就是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还是硬着头皮将小来兴送进了凹头村建在春天漏雨、冬天漏风的生产队仓库里的"单人校"。在这里,小来兴度过了小学启蒙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父兄被害,弱女子被卖他乡今年24岁的袁丹玲出生于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冬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袁仕德老实忠厚,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常年在外做木工挣钱。母亲李永英年轻漂亮,在家操持家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袁丹玲和比她大两岁的哥哥经常被人骂作“小杂种”。稍微懂事后,她发现父亲不在家时,本村一个叫王代碧的男人常和妈妈说说笑笑;父亲回来时就和妈妈吵闹,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1992年3月1日,已13岁的袁丹玲和哥哥袁国林从亲戚家玩耍回来时,却发现已多日不外出的父亲没在家。袁丹玲便问母亲:“妈妈,我爸哪里去了?”李永英结结巴巴地说:“…  相似文献   

9.
一个考上了中专的贫困女孩没钱上学,还被父亲逼着去嫁人。怀拙着强烈的读书梦,她逃婚到外地打工,并有幸遇到一位善良悲悯的女教师,女教师不仅供她念书,还将她“打工”的工钱寄给其困窘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船长的智慧     
依人 《中国减灾》2010,(4):35-35
女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母亲将女儿送进了一所舞蹈学校。高昂的学费并未吓倒母亲,她四处打工挣钱。7岁的女孩看见母亲整日忙碌和疲惫的身影,就会忍不住流泪。  相似文献   

11.
隋穗 《时事报告》2007,(4):64-65
黄来女,1985年出生于广西合浦县。4岁时,母亲因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不久,县文工团解散.父亲也失去工作。从此,她跟随父亲东奔西走,打工谋生。颠沛流离的生活常常让父女俩陷入困境,她曾因交不起学费而两度辍学。  相似文献   

12.
<正>范书英,曾经出现在公民导刊2001第七期上的名字。当时,本刊刊登了《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一文,描述了范书英艰难求学的经历。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范书英一家人经历的风风雨雨:父亲下岗,母亲患病,成绩优异的她因为贫困曾经产生过放弃吉他梦的想法。文章刊出后,爱如潮水更多地涌向书英,来自父母,来自老师,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她更加努力地抓住了自己的梦想。成功后的范书英,一心想报恩,如何报?她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所学专长,无偿的教给渴望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说他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思考与讨论就此展开,它直指今日之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  相似文献   

14.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1,(1):60
浙江嘉兴选拔干部要晒家庭背景"丈夫:嘉兴市电信公司职工;女儿:小学学生;父亲、母亲: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十八里桥村务农。""妻子:嘉兴市辅成小学教师;女儿:幼女;父亲、母亲:嘉兴市秀湖区亚都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15.
<正>"唐院长真是我们贫困村民的健康贴心人啊!"邓州市夏集乡关村村医许志胜刚参加完全市贫困村卫生室主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感触颇多。他口中的唐院长,就是曾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要当"大医生",不当"小医生"1942年,唐祖宣出生在邓县(现邓州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前,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姐弟仨拉扯成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  相似文献   

16.
家庭的裂解全世界的家庭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单身母亲人数正在上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有不少这样的母亲。在澳大利亚90%的20岁以下生育子女的女性都是没有结婚的,78%的孩子没有父亲。虽然人们都认为少女早孕不是出于自愿或有意识的,但是有些少女却是故意怀孕的,她们愿意当母亲以获得成年人的地位和成就感。但是对很多少女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她们及其子女将长久处于贫困、缺少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境地,因为她们没有任何准备履行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义务。此外,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只能靠社会救助生活。在澳大利亚关于未婚母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来到人间41年后的今天,我已无权再延续自己的生命父母离异,兄妹约增,父亲不认亲生儿子.母亲不知在何方,我没有亲人,我该走向何方……我叫杨阳,今年41岁,系一名上海籍死囚犯。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但家庭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和欢乐。我共有四个兄妹,姐姐、哥哥及妹妹。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父母整日争吵,这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1965年的一天,父母离婚了,厄运当头,遭到不幸的首先是我们兄妹四人。我的大哥与妹妹由母亲领养,我和姐姐由父亲抚育。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姐弟不来往.兄妹不相认…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4)
正台湾的五十年代,日本人刚走,国民党刚来,受战争的影响,台湾一切也是百废待举,尤其农村地区更是缺衣少食,翁清富董事长即是出生于台湾省嘉义县义竹乡头竹村贫下中农家庭这样的背景。排行老幺,出生未久,母亲即往生,家庭生计唯赖父亲打工维持;母亲不在了,小孩子只能由老祖母抚育长大,但是家里食指浩繁,不及应付只能忍痛含泪,将幼小的翁清富送给本村人家做养子。  相似文献   

19.
明云 《协商论坛》2008,(9):59-59
自从父亲中年病故,家里所有的重担就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没有正式工作靠打工维持生计。母亲的工作很不固定,营业员、保管员、保安、清洁工什么都干。有段日子,母亲一下打了两份工,白天干钟点工,晚上去医院照顾病人。没日没夜地干,无序的“时差”,让母亲日渐消瘦。  相似文献   

20.
许海东 《乡音》2011,(3):30
易县政协委员田明广,生长于易县西部深山区的一个农家。他曾梦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因家庭贫困,童年时被迫辍学,后来走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1990年在保定砖厂打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