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羡阔     
羡阔人大抵是爱阔的,昔日阿Q穷得只剩一顶癞头疮,见人还总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厂,你算什么东西?”牛怕别人小看了自己,把从前莫须有的阔拉出来眩耀一番。今日有些人本来就富得流油,能不实实在在地大摆其阔?于是,吃“黄金”,穿“名牌”,住“豪华”,用“...  相似文献   

2.
论尊严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任谁都不愿意被人瞧不起,任谁都不愿意被人嘲笑和蔑视。就连一贫如洗的阿Q,为了自尊,也常常会“手舞足蹈”地向人吹嘘“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与人吵架时,也常常瞪眼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我们听得很耳熟的一句话,就是“潇洒走一回”。公款吃喝、卡拉OK、歌厅舞厅,实在很火爆。而且有人说这就是潇洒。拉你去跳舞时,说“潇洒走一回”。如果你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人家就觉得你不够潇洒。一时间,好象只有那些能歌善舞者才是潇洒。唱歌跳舞好不好?适当的娱乐谁也不反对。但是,有些人却失去了节制,太过于投入了,这就有点不太好。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有点时间,还是多读点书,多看点报纸好。或者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当一个人看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获取了一种新的知识,或者是对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5.
11月时初到马来西亚,最先让我感到冲击的是,这儿竟有如此众多的炎黄子孙,在遥远的南国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落地生根。他们延续华夏传统,但已不再以中国为一个难圆的梦,一个悲怆的痂。一位从台湾嫁去马国多年的女士问我:“你们住美国,是不是多年还跟中国人在一起?”我想想,以自己为例,工作上接触不少洋人,也有一两好友是美国人,但主要交往的还是中国人。而大多数华人也是同样情形。只看洛杉矶大小华人社团不下百来个,就足以证明了。我说:“其实也真的不容易打入美国人圈子,首先长相上的差异,就使你很难与他们打成一片。”女士说:“这里就完全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3,(4):67-67
开车陪太太一起出门买东西,因为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我就问到底要去哪里。太太回答说:“你不用管,我告诉你怎么走就行了。”我们上路了。太太很辛苦,因为每个路口都要她提醒我,应该往左、往右还是直行。我也很辛苦,因为到每个路口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  相似文献   

7.
作为保安员,我们可能经常会碰到比如“你算什么东西”等难听的话语,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骂不还IZl”。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恶语相向,又或许会跟对方大打出手,因为他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就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手段,而结果就是不但自己违反了法律,也使得整个保安队伍的形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晁珊珊 《小康》2014,(2):50-53
“我这个人就是每天爱做梦我就想着我是有钱人。刚来北京打工很穷,但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我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是踏踏实实.随着自己的感觉去做。拿交朋友来说,哪怕你的资产上百亿,跟我交朋友就交朋友,我也会很平常去面对。—万块钱的也是我的朋友,交朋友跟钱没关系,跟真诚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章溪 《两岸关系》2001,(7):27-28
台湾政坛“变天”一年了。如果你在岛内遇到一位老百姓,你可以问问:“这一年的生活,你过得如何?”答案会很整齐,10个人有8个会跟你说“不好”或“很差”。还是让我们以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交通工具,深入台湾全岛各城乡和金门、澎湖,探察民众在这一年中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对经济前景的想法,及对台湾当局领导人周年政绩的评价、未来三年任期的期许吧。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骂起自己的祖国来,唾沫横飞,振振有词,甚至咬牙切齿。 从孤芳自赏的封闭状态中醒过来,勇于比较,敢于揭短,这不能就说是坏事。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人之“骂”,包括一些很偏激的人和很刺耳的话,实在是“怒其不争”。与麻木不仁比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然而,凡事极怕推敲。推来敲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是谁?!是“星外来客”,是地球上那些发达国家推举的“裁判”,还是中国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1.
赵庆莲 《今日民族》2001,(11):26-29
如果你见到一位操一口地道纳西话的美国人,十有八九就是托马斯·平森,他有个中文名字叫孙堂茂,他们一家七口人,就住在丽江县白华村,如果不看他们的长相,你很难分辨出他是美国人还是纳西人,“我是纳西人”,孙堂茂自己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12.
人到用时方恨少亲爱的:你的朋友很少,就算偶尔有朋友打电话来,也是发生问题找你帮忙,不然就只是意思性地问候一下,没有进一步的互动和联络。你和亲戚间的互动也很少,除非逢年过节或是有必要,否则你很难得会主动跟他们联络,对于他们的事业发展、儿女教育,或是兴趣、交友、交际圈等,你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你说这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不用多,真正的好朋友,绝对不会干扰彼此的生活,或者麻烦对方来处理自己的问题。而你更认为:“所谓的亲戚,不该是攀龙附凤、锦上添花,更何况他们的好与不好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为什么要多事去过问?”每当我埋…  相似文献   

13.
什么地方最拘谨最古板 ?你可能会想到政府机关;什么地方办事手续最复杂最繁琐 ?你可能仍会想到政府机关;什么地方的公款吃喝最严重 ?很可能你的答案还是政府机关。那么,我要告诉你,你已经落伍了,因为你还在用老眼光看待我们的政府机关。 其实,你要是一个真正经常和机关打交道的人,你就会发现,一股来势强劲的“简约”之风,正势不可挡地刮进政府机关。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基层的政府机关的日常工作是如何由“繁”趋“简”的: 办事:美国华侨高老先生打算回家乡浙江杭州投资办厂,但他听说我们的政府机关办事手续多效率低,便有…  相似文献   

14.
辞书里,“管”字的释义有十多种,如乐器名,枢要,拘束,过问,顾及,保证,包管等等。“管”字最常见的意思是管理、管辖。据报载,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一次赴西安访问,一位名叫壮壮的七岁小女孩站在一个两米高的台子上,与克林顿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只有站在那儿才看得见你啊!”“你很想看见我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做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听了小壮壮的话,克林顿“唔”了一声,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对壮壮说:“应该是美国人管美国总统。”这里涉及到一个“管”字。对于一个七岁的…  相似文献   

15.
照我们“槛外人“的看法,一位官员如果在任内被问责丢了官,就几乎跟官场绝缘了。理由很简单,阁下所以被问责丢官,乃是实践证明你不适合做“人民公仆”,最好的归宿当然是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相似文献   

16.
叫警察     
美国人有一件“法宝”,就是不论出了什么事儿都可以叫警察。譬如家里来了不速之客,要是赖着不走,主人就会说:“请你出去,否则我叫警察啦!”那人赶快就得溜走,因为一个电话警察就到,他可就犯了“侵犯民宅”的罪,要受法律制裁的。这是很平常的事情。那么不平常的呢?有位居民的宠物猫爬到电线杆子上面,怎么叫它也不下来,主人便打电话叫警察,而警察也立即赶到,动用消防车的升降梯,把小猫抱下来,且不收费。这种事,在咱们看来实在是小题大作。而那位美国居民则认为,“警察是由我们纳税人(交纳税金)雇用  相似文献   

17.
福利企业社会办,还是自己办,哪个更有利?笔者认为,还是“亲生子”最可靠。其一,“亲生子”直属民政部门管辖,人财物大权没有旁落,利润该上缴的部分收起来较为容易。而社会办尤其是乡镇办的福利企化,产值、销售额、利润究竟多少,民政部门很难准确掌握,容易失控。笔者常听到一些民政局福利生产办公室的同志抱怨:“要优惠政策时.厂长经理们跟你亲得很,好话说到天上;交管理费时,这些老板跟你远得很,比从他们身上割肉还难。”其二,“亲生子”就在民政部门的眼皮子底下,安排残疾人上岗实实在在,水份很少.残疾工人在这里就业有…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德治”  有了法治,为什么还要提出“德治”?这主要是因为法治不是无所不包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从法的内系统讲的。从社会的大系统来讲,法管不了的事多得很!他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你能用法来管他吗?他把儿子打得哇哇叫,这算犯了哪门子法?法不能管,就可以不管了吗?当然还是要管的。要管,谁来管?这就少不了用“德”来管。用“德”来管,就是“德治”。 德,比法管的面要大得多。道德几乎能深入并且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哪里有人,哪里就有道德存在:“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三人行,必有‘德在’焉!…  相似文献   

19.
记者:徐老师,您当年选择分析哲学作为主攻方向,是单纯的学术兴趣么? 徐友渔:不全是。经过“文革”,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反思,都希望中国能有所改变,自己能有所贡献。这方面我跟别人思考进路不太一样,许多人有抱负,也许理想也很纯净,但往往想法很直接。比方考虑到中国贫困、被人欺凌,需要发展经济,于是就去学经济学;或者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改革就力图去从政。而我自己习惯在思想层次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0.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