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事项,以及农民群众普遍关注和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动员人大代表向农民群众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发挥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志勇 《时代主人》2006,(12):12-13
农村人大代表植根于农村、来自农民,他们上联党委政府,下联农民群众,深受农民群众的信任,是农民群众的代言人。充分发挥农村人大代表的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一项战略决策。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议论、展望这件事情,建设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民群众期盼的热点。作为人大代表,更应该积极地做建设新农村的表率:  相似文献   

4.
李平 《现代领导》2008,(5):34-34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通过驻村的工作实践,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原则,才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车鸣 《长江论坛》2006,(5):72-74
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诸如包办代替、强迫命令、形式主义、农民消极被动等问题,从根本上看,都是由对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一问题的认识错误引起的。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我国的国情、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6.
李挺 《云南人大》2007,(11):30-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成就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职权,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职,勇挑重任,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8.
庞清涛 《人大建设》2007,(12):49-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人大代表作为权力机关的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中,罗山县定远乡的人大代表们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大显身手。当好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和措施,包括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定远乡的57名县、乡人大代表走村串户,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少数农民误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民心工程,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目标任务。乡(镇)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代言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政治优势。乡(镇)人大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充分发挥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千方百计让农民群众自觉的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否则,国家再多的投入,城市再多的扶持,工业再多的反哺,也甚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必然。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作用没有变,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依然要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法律赋予农民群众的权益,对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3.
周学俊 《群众》2009,(6):72-7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改变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改变居住条件,仅靠农民承包地的收入,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靠农民外出务工,也需要通过很多年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15.
阚满荣 《群众》2007,(7):66-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农民群众的自我组织,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村民小组是在村委会领导下,协助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贯彻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的素质如何,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  相似文献   

17.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08,(11):28-29
郑州市 中原区人大视察新农村建设 近日,郑州市中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靳爱菊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深入二砂村、赵仙洞村和刁沟村,实地查看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视察组向区政府建议:注重协调发展,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健全组织、班子和制度建设: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9年,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当时他撰文指出:“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 新农村要发展,不仅是要发展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民主”直白地放在农民面前或许是个深奥的名词。而放在具体村务管理中,则成为了解决矛盾的“钥匙”。村民自治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正在逐步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形态。 由此可见,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组建有特色的农村合作组织,事关农民经济利益的维护,事关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事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 本刊此次策划中反映的仅仅是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从最能见成效的事情做起,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引导农民确实增强法制意识,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更快、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覃雪梅 《传承》2014,(7):37-3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效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与新农村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的关系,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发挥其对新农村建设应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葛翔宇 《群众》2008,(2):57-58
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否则,就会出现上热下冷现象,再好的计划方案都有可能落空。因此,建设新农村要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从转变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入手,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来武装农民群众,用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改造农民群众,进而实现改变农村面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