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许尔忠  刘治立 《人民论坛》2014,(10):178-180
陇东文化是对陇东地区历史上各种文化内容的整理与概括,是华夏文化的一支支脉,也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文化尤以农耕文化、岐黄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涵盖各种内容表达和形式构成,对其研究呈现深入化、系统化、学派化、原生性、地域性与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向阳 《长江论坛》2006,(3):78-80,86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的全盘否定中忽视了蕴涵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特质,否定了文化价值的人类有效性。该学派倡导的精英文化流露出与大众文化相类似的单一化倾向,这使得其建构的理论大厦在逻辑上是矛盾的。重视文化现象内在的普适性与差异性,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作出科学理解,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王玲莉 《求索》2013,(7):173-175
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看,古希腊文明奠定了西方文明之基,而作为古希腊文化思想的重要源流,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三大学派。虽然各大学派论点不一,但它们都强调文艺于人之身心的疗养功效,这与现代文艺之归旨不谋而合。从其思想体系看,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主要涵盖了对文艺的形式、文艺之功用、文艺之活动及形式以及文艺之起源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艺术美学之规定性开启了西方美学思想之先河,规定着世界文艺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树泉 《群众》2008,(12):81-83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包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狭义上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在社会影响下,通过自身努力,在对知识的传承、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在培养人才的办学活动中,不断进行总结、提炼而拥有的一种校园文化的精神表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6.
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人本身的自觉,亦即人对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活动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现实情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生成和存在于文化创造之中并通过文化理想和文化批判表现出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图景,开启了20世纪文化批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张恒力 《新东方》2006,(12):61-64
从文化存在的一般形式来看,文化在本质上是稳定的、保守的,是硬核,它最不容易被突破、打破,但同时文化又是发展的。而创新从文化层面上讲,就是要打破、突破文化的藩篱,达到一种新的质上的突破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创新与文化是对立的。一、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  相似文献   

8.
龚婷 《思想战线》2018,44(2):147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在文化形态上的体现,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密切相关, 也必然要随着人类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 导致了虚拟社会的兴起, 实现了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场域的创新。 与此相适应, 审美文化在虚拟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重大而深刻的演变, 其演变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一方面, 人类社会存在形式、 场域的创新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决定人类文化存在状态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 活动于虚拟社会中的人类新的审美需要, 也必然要求人类的审美文化发生相应的演变, 这是人类需要决定人类活动及产物的必然结果。 正是通过这一演变, 使作为审美文化构成要素的审美观念、 行为和结果表现出了新的状态, 使审美文化呈现出了审美选择的虚实交融性、 审美方式的高度智能性、 审美交流的方便快捷性和审美成果的广泛共享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 科学技术在十七世纪从宗教文化的母体脱胎之后,迅速繁殖生长,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整个人类文化之中。于是形成了批判者与批判对象的相容性缠绕的局面——用深受“科学理性”洗浸的思维来批判科学,使得对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文化工程的反思困难重重。但反思还在进行,就哲学领域而言,现代科学哲学的研究是富有成效的。现代科学哲学的各个学派实质上都致力于为科学的发展建立一个理想模型,而这一构想的前提,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中立”的、可干预、可控制和被动的实在过程。这就使得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社会性的基本角度是“内化”,也就是把科学研究和发  相似文献   

10.
回顾 2 0世纪的百年历程 ,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进步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空前发展 ;在人类主体性得到提升的同时 ,人类生存矛盾也日益突出和尖锐化 ,警钟长鸣 ,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注意 ,人们不断对工业化以来所形成的传统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战略等进行科学反思 ,提出要建立新的、科学评价价值体系 ,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世人的普遍共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建立世界各民族文化并茂的文化生态共同体也已成为“和平与发展”主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李绍明 《重庆行政》2011,13(1):100-101
医院和谐后勤文化,是医院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医院改革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和演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是医院后勤在改革发展和具体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价值观、服务理念、管理方式,高标准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及广大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其它物质形态文化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内部诸要素的和谐共存,方便快捷,公平正义,以及发展的科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对科学发展影响比较詹扬扬.科学,作为人类文化中最独特的成就,为什么在近代西方获得了高度的发展,而在古老文明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除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总是在...  相似文献   

13.
康咏秋 《湖湘论坛》2000,13(4):64-66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古代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与关东文化、西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处于同一层面;狭义的湖湘文化指以宋明理学为源头的湖湘学派,它的显著特征是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根本,强调求知报国、经世济民。应该说,湖湘学派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缘起,而湖湘文化则是湖湘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不断吸收国外文明进步成果而又代表人类文明进步趋向的文化体系。换言之,它是先进思想、中国风范、时代特征的有机集合体。只有在这样一个框架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符合我们的国情,才有可能使这种文化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知识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总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当代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影响下得到…  相似文献   

15.
婚姻是依社会风俗和社会法律规范化了的人类个体的两性结合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这一社会的细胞 ,构成社会生活的基础 ,成为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行为和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形式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层面去研究和把握它 ,去进行深层次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矿 《新重庆》2007,(2):40-42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在承载建筑、经济的同时,更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一座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种文化产生、形成、繁荣的演绎过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和经济水平。可以说,城市因文化而生、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兴,人类创造和发展的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崧泽文化和租界文化的文脉变迁上,其实它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和多样的组成形式.在海派文化的萌芽和发展过程中,以黄炎培等为代表的"浦东学派",身体力行推动了海派文化的进展,丰富了海派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诞生于西方的文化人类学经过100多年的沧桑历变,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不同历史时期相继产生的各家学派,都先后提出各自鲜明的理论学说,充实和完善着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其中有八个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对人类学发展深具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卢鹏  韩昀 《青年探索》2015,(2):58-67
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理论脉络并非是单线条发展的,而是多维度多个向度的变奏。目前,国内对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多数停留在风格、抵抗、收编等关键词的解读,而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及梳理却较为少见。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在汲取芝加哥学派越轨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同时,结合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在多动理论的动态平衡中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模式。在青年亚文化研究中权力概念是按照某一种逻辑逐渐清晰起来的。年龄、阶级、性别、种族这些维度都是在不断地强化权力观念,这对文化研究的发展都是起着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高丙中为该书所撰的《序一》中说:本书既是切实关怀人类现实问题的应用人类学读物,实际上特别能够代表人类学的原初理想在今天找到了实现的途径。我们看到,人类学从单一文化的立场、单一国家的工具,经过社会批判和学术的自我批判,发展到人类多元文化的立场、全球未来的立场,从关于人的科学的玄想,发展到关于人的经验研究的学术。本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人类学的局限,而且又回归到了人类学的原初理想一门有关研究人与人性的科学。先哲曾说,“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必须首先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