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来,全球的地震带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各地的大小地震频频发生。据统计,我国80%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死亡人员60%以上在农村,因房屋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80%左右。可见,目前我国农村的居民住房是地震灾害最主要的承灾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地震发生时,农村民居倒塌毁损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因此,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地震安全民居建设是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地震发生时,农村民居倒塌毁损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因此,农村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地震安全民居建设是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发生频率大,影响范围广,具有普遍性、季节性、连续性和地域性等多样特征。近年来我国重特大旱灾频发,气候变暖趋势和人地关系紧张造成孕灾环境危险性增加,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承灾体是区域灾害系统中人类及其活动组成的社会系统,孕灾环境是生态系统,且承灾体和孕灾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是地球表面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赤潮、沙尘暴、风暴潮、高温热浪、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常年受灾人口在2亿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为规范和指导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0年12月7日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试点版)》。  相似文献   

7.
灾害链风险涉及多致灾因子内在关联机制及其对同一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复合性,其难点是精细化、定量化的多灾种灾害脆弱性与恢复力、情景动态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价.尤其是灾害链会使灾害的危害范围在空间上大大拓宽,在时间上造成多次延续灾害,延长了危险和危害时段.  相似文献   

8.
郭迅 《中国减灾》2022,(5):32-35
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灾害应对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20世纪以来既有震害评估方法的局限,专家学者通过震害调查、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变形饱和"为标志的建筑结构地震致灾机理新认识,概括了"变形饱和"的宏观表现.本文将对我国地震灾害评估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并对震害现场评估实用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区域自然灾害的形成,不仅受到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还跟日益增长的承灾体及其脆弱性密切相关.厘清区域灾害形成过程,特别是多致灾因子综合作用下的多灾种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于区域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区作为巨大承灾体之一,地质条件比较恶劣,孕灾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化,暴雨致灾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对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功应对的案例分析,为山区应对突发性暴雨灾害提供有益参考。2011年6月6日,贵州省望谟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最终成功转移疏散4.5万人,与灾害本身的破坏性相比,灾害损失被降到最低,是山区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正>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该地区内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凸显,自然灾害危险性逐步加剧,环境与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加。本文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出发,介绍缺氧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等要素的测量方法,以及人口健康风险和牲畜损失风险评估方法,并提出几点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应对缺氧环境灾害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自然灾害,农业无疑是暴露性最大的承灾体。一般年份,全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害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人们猝不及防,人员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所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是防止伤害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频繁且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千百年来.人们在同地震灾害作抗争的过程中,在无数次的地震灾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安福县是个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2006年因灾倒塌农村居民住房就达35户158间,为切实做好农村因灾倒房户的恢复重建工作,该县县、乡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做好农村因灾倒房户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斌 《中国减灾》2012,(23):46-47
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的省份,也是地震致灾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中强地震,是国家确定的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该区域由于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社会财富比较集中,一旦发生中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将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安福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农村因灾倒房户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县、乡镇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到村组调查因灾倒房户的生活情况;县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听取乡镇领导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二是结合本县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建设的大敌。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生灵惨遭伤亡,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与人类作为共同作用的综合致灾过程。人类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富损失;而人类应变行为的失当则会加重地震灾害,从而带来不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的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中国减灾》2009,(3):21-23
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的现状 由于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中国面临着各种致灾因子的威胁.受众多致灾因子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相似文献   

19.
<正>因灾倒损房屋情况统计是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建设和规模等发生变化,调整和优化相关工作制度,可为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与救灾能力水平提供依据、打下基础,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大局稳定。房屋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等各类活动的必要场所,也是自然灾害发生后遭受破坏的主要承灾体。因灾倒损房屋情况统计,是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此次《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修订,对倒损房屋统计对象、指标定义、类型划分、判定依据、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本文将重点围绕以上要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立项背景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对人类生命、经济及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得多种灾害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多种灾害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复杂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