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最后的父亲     
父亲去逝有些年头了,而他告别人世那天的情景我却终生难忘,以至于我常常仰头,渴望天空的昭示。 那些日子,父亲在医院里已经住了些时候,医院也几次下过病危通知,我们不忍告诉父亲,却又无力为父亲做些什么,大哥和我,还有母亲只有轮流守候在他身边,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但还是渴望奇迹的出现,只是父亲不知道,任何药对他来说都已经无济于事了,根本不能留住他的生命。 父亲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接受窗外那束淡淡阳光的照耀。据说有一家医院可以医治父亲的病,我们便抱着一搏的心情劝父亲去治,但他说什么也不肯转院。 …  相似文献   

2.
点点 《传承》2004,(2):35-36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同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时光。上海市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父亲:毛主席对北京各报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很不满意。那位同志对父亲说,他什么人都没有告诉,但他考虑父亲可以例外。父亲听了后,叫秘书要了一本单行本来。26日下午,父亲陪同毛主席接见柬埔寨的朗诺。在外宾来到时,父亲向主席…  相似文献   

3.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4.
职责     
父亲从工作到退休,在一个偏远小火车站整整干了42年。他从信号员、列车员,一直干到小站站长。 母亲去世很早,我从小是伏在父亲背上,听着火车汽笛声长大的。 父亲退休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警察 学校,离家那天早晨,他要亲自送我上火车,虽然我从小在车站上长大,但真要离开那曾记 载我儿时梦想的铁路,的确有些舍不得。再看我身边的父亲,虽然离开小站刚几个月,但仿佛一下苍老了许多。父亲的话很少,基本没叮嘱我什么,只是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站在月台上的父亲仍然和从前一样立正敬礼。 当警察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三年的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6.
简文华 《台声》2002,(10):42-43
我的父亲简炳田,1921年出生在台湾台北板桥一户农民家庭,兄弟姐妹12个,父亲排行老二,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度过了他悲惨的童年。大叔父的突然去世,小姑姑无奈送人做了童养媳,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未成年的父亲肩上。为了生计,父亲被迫退学,做了一名远航轮上的押船工。父亲说,那时候他就像一叶无根的浮萍,到处漂泊。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杂活、累活,十分辛苦,可是为了能给家里补贴一点生活费,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1949年,国民党对待人的诚心,对待工作的专心,对待生活的爱心,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  相似文献   

7.
(一)大凡识字的人都读过书,然而却只有不多的人才有过被书来读的经历,这经历也许只发生瞬间,但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上小学时,同班有位姓段的同学,他父亲是辛亥革命时的秦省议员,家有藏书万卷。已经忘了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反正我到他家去过一次;当我走进他父亲的书房时,就猛然间有了一种被书来读的感觉,我指的是四下里一直摆排到天花板的书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忽然全都睁开了眼睛,而且张大着嘴,仿佛要跟你说些什么似的。那种惶惊与不安简直无以言表。我很想从书架上取一本随便翻翻,但够得着的书差不多都夹有纸条,自己实在没…  相似文献   

8.
三叔典当被褥供我念书   我们家是相声世家。从祖辈上说,我爷爷马德禄就说相声。到了父辈,我父亲马桂元和我三叔马桂福还说相声。我三叔说相声不久,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马三立。   本来我父亲也能成为相声大家,当时与他合说相声的是刘宝瑞,他还带过徒弟。然而,他却在艺术的盛年染上了毒瘾,最后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离开这个世界那年我才 7岁。   我是 1932年在天津出生的。我曾有过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他们生下来之后没活多久,就都先后夭折了。我出生后,父亲为了保住我的命,就按照当地的习俗给我认了尚未娶妻的干…  相似文献   

9.
<正>月光如水,夜空静谧,平时很少做梦的我,最近总是梦见父亲,他慈爱的面容,谆谆之教诲,点点滴滴,萦绕我怀。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也就是像这样一个宁静的冬日,父亲安详地走了。他走得坦然,是那么地正如他的一生,坦荡做人,坦荡做事。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父亲又是不平凡的,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经历过血雨腥风,打过仗,立过功;他投身  相似文献   

10.
学会宽容     
刘伟 《现代领导》2010,(5):46-46
父亲是教师,教了一辈子书,现已退休在家.虽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42年。无怨无悔。我从父亲那儿学到的最可贵的东西就是宽容。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父亲是累倒在岗位上的,是为了千万个家庭的安宁而倒下的,父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足以让做儿女的感到骄傲。于是,我说服自己,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都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告慰父亲。   1990年 11月 30日,是一个令我们全家终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父亲——徐效典因工作极度劳累,倒在了他的工作岗位上,匆匆走完了 46年短暂的人生道路。   十年过去了,这 3000多个日日夜夜,父亲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总是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一点一滴,至今仍是那么真切。多少次梦中醒来,父亲慈善、宽厚…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建言献策奔波,政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的那天,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他几十年来在市政协的提案和其他材料放到了我面前,厚厚的几大本,捧起来很重,我心里也顿感沉甸甸的。"文章里的父亲陈炳基是北京市政协的老委员,他是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常委;儿子陈小兵则是第十二届的新委员。岁月,见证了父子两代的政协情。陈老现年已经87岁,他生长于宝岛台湾的台北市。陈老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台湾岛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曾被关入日本人的监狱;1947年岛内爆发著名的"二二八起义",陈老是亲历者和参加者;同年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王淦昌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声音还不时在我们耳边萦绕,扶着他老人家在院中熟悉的小路上散步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地浮现于脑海之中……在事业上父亲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但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生活朴素,待人平等,帮助别人是他最高兴的事。对人真诚、胸无城府、直言不讳是他做人的准则。除偶而听听京戏外,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工作,节假日也不例外,每次去家中探望,他都是在伏案工作。有时想到一个问题会马上打电话请某某来讨论,而且要刻不容缓地马上来。他对我…  相似文献   

14.
在培智学校,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不管教师多么投入地教学,他都表现出十分木讷的样子。我就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参与,无论你怎么启发诱导,他都是一个表情,一种状态。我不厌其烦地对他讲,喊他听,拉他看,但不强硬的要求他做,那样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时隔一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这位学生和他的父亲,其父对我说:"也不知他跟谁学的,什么菜都会做,做的饭菜还都很像样。"原来这位同学早已把老师所教的饭菜的做法记在大脑里了,只是因为不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才不敢尝试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郓城县刘口乡民政助理员,孤寡老人称他为好兄弟,残疾人称他为送温暖的人,我母亲称他为傻子,他身上有说不完的故事,他就是我的父亲──梁乃印。 自1980年父亲担任民政助理员以来,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然而,对上他却不能照料年迈的爷爷奶奶,对下他顾不上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对母亲他更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家中大小事项全靠母亲打理。 记得父亲刚上任不久,有个残疾人到民政办公室来领残疾救助金,当时还不到发钱的日期,来人直嚷:“我没有钱了,我得吃饭啊。”一个老红军冒着酷暑,也大老远跑来领钱。望着他们失望的…  相似文献   

16.
1953年春天,以父亲开始他们那一辈人开始的寻找。 1953年春天,我的父亲杨鸣岗从昆明带着他的收音机,和解放军一起走进深山老林寻找苦聪人。我了解苦聪人,就是从小听父亲讲述寻找苦聪人的故事开始的。 听父亲说,那时的苦聪人,睡在树丫上,饿了吃生果,冷就裹张芭蕉叶。解放军钻进密林草丛中一个个地找,苦聪人怕,你找到东边,他躲到西边,就是不出来。后来找到了,像电影里放的一样,是头人李老大站在山坡上,张大嗓子到处喊:“李二柯,出来嘛,政府家的解放军要得罗。”然后一家一家从宽阔的老林中聚拢了来, 苦聪兄弟长期…  相似文献   

17.
詹蒙 《今日广西》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 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一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亲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菇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18.
候凤山,23岁,河北丰宁县人,现在北京青竹搬家公司做搬运工。 我第一次出来打工是在1996年9月,那时我19岁。刚从丰宁县高中毕业,在家帮父亲种田。一个包工头到我家,问我愿不愿到北京干活,做架子工。我不知道什么是“架子工”,他说就是围着大楼搭架子,跟你家盖房差不多。我心想这活儿还好干,就答应了。 第一次到北京,看着一切都新鲜。遍地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车流、广告牌……这里是和家乡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刚下车时,我紧紧跟在别人身后,生怕走丢了,丢了怎么办呐。 刚开始干活时我做小工,干活的累就别提了,铁管…  相似文献   

19.
从云贵高原的最高峰到层层大山旮旯下的边疆阿佤山小村寨,沿途要经过无数个城市,无数条小河流,无数个小村庄。一路走来,不知多少次路过普洱了,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的,并没有真正停下脚步,在普洱待过多长时间。这两年频繁来往于普洱,吃在普洱,住在普洱,行走在普洱,对普洱的印象已很深了。最近的一次,是带着父亲到普洱看病。父亲在老家常年有喝普洱茶的习惯,父亲常问我,这几年的普洱城是不是到处茶庄了?中国茶城,世界茶源是什么样子?父亲还说,他最近一次到普洱来,应该是1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才听说要在普洱城里建一座高高的孔明像,以此纪念他对普洱茶的贡献。父亲朴实的描述,总是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下决心要陪父亲去普洱走走。  相似文献   

20.
选贤任能的重要必要,世人皆知。然而,同样也是一个世人皆知的事实:选贤任能实际操作起来太不容易。那么,问题怎么解决,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略抒浅见。一、要坚持大处着眼,不凭一时一事下断语选贤任能,首先要正确识人,即对人才的德识才学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免失察误用。然而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考察一个人,我们不能只听他说f些什么,还要看他干了些什么;不但要看他荣时某刻说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还要看他平常都说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不但要了解它表面上说什么,干什事,还要分析和把握他内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