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中“社会立法”的勃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崇利 《中国法学》2004,(1):142-151
近代,国际法从“战争”的国际法发端。到了现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主题;相应地,“经济”的国际法部分开始勃兴。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国际法中的“社会立法”方兴未艾,出现了国际法“社会化”的倾向,人类似乎又迎来了社会领域国际法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目次一、国际法范式转换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的解释进路二、国际法范式转换的政治基础三、国际法的范式转换——迈向私人参与型国际法四、余论:对国际法主体构成条件的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尤其前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国际法的某些观念与实践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国际法被认为陷入“危机”。有别于一些学者从  相似文献   

3.
易显河 《法治研究》2015,(3):117-125
本文详述作者的“共进国际法”(theinternationallawofco-progressiveness)概念,先对这一概念作为世界的实然描绘和应然定位作出阐述,然后尝试鉴别出该法的一些核心原则。共进国际法是作者自创的术语,用来描述一种以下述精神为特征的国际法:包罗万象,因而是“共同的”(co);在促进道德或伦理适度进步方面比在其他方面更为关注,且以人类繁荣为其终极目标,因而是“进步的”(progressiveness)。该法的最重要部分是对共进的倾向和对自我驱动或内在发动行为的强调。在“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加上“共进”的精神会促进世界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4.
目次一、历史渊源二、现状———《21世纪初的关系协定》三、《罗马规约》中安理会“三权”的规定和相关法律实践四、结语一、历史渊源(一)20世纪初建立国际刑事法院设想的孕育20世纪初,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炮轰和洗礼中,国际法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人称其为“近代国际法的终结和现代国际法的开始”。①经历了血雨腥风后,在战争中受创的人们致力于为和平寻找出路,以免重蹈覆辙。痛楚、积聚、反思、重整,这种螺旋式上升和在盘旋和徘徊中挣扎的经历成为了一代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国际法的层面上,国际社会公共秩序意识的觉醒、国际刑事法律…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在许多方而打破了传统的界限,犯罪问题之引入网际法即为一例。一些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罪行,如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已不再完全根据国内刑法处理,有些国内法中没有规定的犯罪,也成为国际法规范的禁止对象。因此,有关犯罪的国际法规范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规范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犯罪与刑罚,具有刑事规范的一些特征,有的学者将它称为“国际法的刑事方面”,或者干脆冠之以“刑事国际法”,甚至还有人主张应将这一部分的国际法规范分离出来,与国内刑法的涉外规范组合成一个新的法律分支——国际刑法。目前法学界对于国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不断加强和深化,在国际社会之中就产生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这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就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却正是符合当经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和和国际社会客观实践的。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法的发展趋势从共处、合作向"共进"也就越来越明显。"共进国际法"以人类的繁荣为终极目标,对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以及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不远的未来未必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良 《中国法学》2006,(4):110-119
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重要的外部社会基础,而国际法是构建和谐世界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在国家间相互依存和经济全球化的“地球村”里,一方面,国际法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和平与安全的外部环境、建构公正和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和提供国际合作的法律保证;另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和对外发展战略势必要受到国际法越来越多的约束。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必然对国际法的和平与发展主题以及人权、法治和民主等普遍核心价值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月回眸     
灾难 3月25日,随着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爆炸声响起,世人都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人类是否将以一场战争结束20世纪。或者,战争最终虽被控制,但人类将以新的冷战格局揭开21世纪的帷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本来,在冷战格局消除、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潮流下,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并且悍然实施武力打击,是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的行径,完全是不应该发生的。但事实却发生了,并且打着“人权”和“制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旗号。强权完全压倒了公理。  相似文献   

9.
浩瀚的海洋是人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的“最后领域”,自古以来为人们所遐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探索和利用海底的可能性。七十年代得以发展的深海技术,使开发海底的幻想成为现实。人类终于揭开了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开始了向“内层空间”进军的伟大事业。随之在国际法上产生和形成了一个全新课题——国际海底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与“一带一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鸣 《法学杂志》2016,(1):11-17
“一带一路”作为国际经贸交往与合作的构想,必然与国际法发生密切关系,“一带一路”肯定将是国际法学界研究的对象.从国际法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有四个目的,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国际法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构建,带动国际法交叉学科发展.从国际法角度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方法由两条路径合二为一构成,一条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路径,另一条是国际法作为一个过程的路径.从国际法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有六个重点领域,即国际法基本原则、海洋秩序、国际经济法、保护中国海外利益、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网络法.  相似文献   

11.
江河 《政法论丛》2023,(1):77-86
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平是各国求同存异与合作互利的基础,也是国际法的重要价值,公平的实现是国际法价值在内容和逻辑上得以体系化的前提。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化的显性价值,没有公平发展的和平只能是消极的和平而非持久的和平,只有解决国际发展问题,人类才能从消极和平迈向积极和平。公平和正义是以文化同质性为基础的隐性价值,其中正义是人类法律的终极价值,而公平和效率等次级价值是正义大厦的主要支柱。国际法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间的冲突日趋明显,从消极和平到全球正义是国际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之间发展的公平化、国际市场效率的公平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都将沿着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的进路推动和平到正义的价值变革,以此实现人类从野蛮状态下的原始安全到和谐状态下的普遍安全的过渡,这种安全共同体依赖于“人类”主体性的萌芽。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通过“人类”主体性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有关问题●江寄鸥五十年来,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把诸多国际法的基本原理付诸现实。——联合国秘书长加利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已一年多了。这一被大多数国家政府和国际法专家称为联合国在法律领域一项主要成就的公约,已为世界各国原...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4月 16日至 18日 ,中国国际法学会“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武汉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海内外的专家学者 2 0 0多人。研讨会围绕“展望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这个主题 ,就世纪之交的 10个国际法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6 0余位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或评论。会议共收到论文 6 0多篇 ,许多论文涉及 2 1世纪国际法发展的方向性和基本性问题。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黄进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王厚立教授、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名…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者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国管辖或控制下的法律未加禁止的人类活动对邻国的资源、财产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要求现代国际法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于对年代后期将“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列入其国际法编纂工作计划,并成立“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案”工作组,试图制订一套国际法规则来调整此类国际法律关系。该工作组于1996年将其拟就的“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弓】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法的内在体系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国际法在性质与发展趋势上的变动节奏,并由此重塑了当代国际法的内在结构体系:由共存国际法、合作国际法与国际人权法所构成的“三代”国际法之间的并存与互动;而“三代”国际法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根本差异又促使国际法发生深刻的内在体系冲突。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周忠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命运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国际法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迅速变化着的国际社会正常需求的各种规范的艺术体系,也在迅速发展变化着,有了空前的发展。①合作、尊重民主的行为准则和全人类价值成为新...  相似文献   

17.
魏磊杰 《法学评论》2024,(3):182-196
西法东渐初期,吸纳西方传教士的既有做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秉持一种通经致用的比附之法,以图借助先秦法政思想重构新的普遍主义世界观,最终达致有效应对西方殖民现代性知识“入侵”之目的。经历百年沉寂,伴随中国崛起,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在新的世纪赓续了这一知识传统,此等“春秋国际公法”观背后的思维逻辑又被重新发现和调用,以求在学术层面有效推助各自学科本土化之同时,亦能在政治层面为业已进入后现代性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公平的世界愿景。对中国知识精英调用先秦法政思想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下必然需要依托传统法政资源塑造的中国国际关系/国际法新观念的对外投射提供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18.
<正> 传染性疾病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一类疾病。随着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增强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几乎都是跨国界的。去年底最早在中国广东省发现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非典型肺炎,就是一个例证。由于传染病的跨国界性,在应对传染病对世界各国人民构成威胁的问题上,国际合作和国际法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此同时,来自传染病的挑战,也推动着国际法在应对传染病这一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理论包括平等原则、共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容与尊重原则、合作与协调原则。和谐世界理论继承国际法基础原则精神,巩固和发展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吴峰 《研究生法学》2003,(3):98-105
“国际劳动法”,或称之为“国际劳工法”、“劳工权利的国际法保护”,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凸显的背景下,所兴起的“国际人权法的一个子系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法的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