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2月26日,驻我市华北石油采油厂职工张××家被盗一台“日立777”录像机。现场勘查中发现单元门上的暗锁没有撬压痕迹。提取张××的一串钥匙,要求检验单元门钥匙是否有自动配匙机复制痕迹。 (1)自动配匙机的结构特点 我区市场上配钥匙摊位使用的均为自动配匙机(电脑配钥匙),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原钥匙与钥匙坯经槽式夹持固定于同步轴上,轴上环绕的弹簧的弹力使其分别与固定的定位销和铣轮接触,同步轴向一侧的推力使其分别由定位头向尾部移动,一次即可完成钥匙的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痕迹室自1989年10月始对机器配制钥匙痕迹的检验进行研究,随后应用于实际办案。至1994年6月已办理大小案件200余起,其检验原理为:用半自动或自动配匙机增配钥匙后,原钥匙齿面上留有擦划痕迹。半自动配匙机留下的痕迹是纵向和斜向分布的擦划线,横向不等距分布的条状压印痕迹;自动配匙机留下痕迹由平面齿部的纵向擦划和斜向齿部的斜向平行擦划线束痕迹构成,个别有横向等距分布的条  相似文献   

3.
钥匙上复制痕迹的检验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钥匙被复制形成的痕迹类别钥匙被复制形成的痕迹是指在增配钥匙时,配匙机器的有关部件作用于匙模上形成的形态变化,其分为固定夹板的夹待印压痕和定位刀的刮划痕两种.匙模,是指用来当作模型的钥匙,它既可以是原配钥匙,也可以是后配钥匙.1.1 夹持印压痕:位于匙体两侧面,是固定夹板对钥匙匙体的两侧面同时施加对向正压力而形成.痕迹呈长条带状,平行于钥匙轴线,新鲜痕迹反映较好,痕迹发亮,略有发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外铣槽钥匙机械配制后痕迹的出现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传统的痕迹检验方法观察痕迹出现的位置、形态及分布规律。结果内、外铣槽钥匙机械配制后会留下不同于其原始加工痕迹和使用痕迹的增配痕迹,这种痕迹是否明显出现、出现的形态和位置受钥匙材质和结构、配匙机、配匙人员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当未发现内、外铣槽钥匙上有明显增配痕迹时,不能轻易做出钥匙未被增配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材质硬度对凸齿原配钥匙增配夹持痕迹的影响。方法测试铁、铜、铝3种材质钥匙的硬度后,分别在配匙机上增配3种材质的钥匙,观察原配钥匙上的夹持痕迹。结果 3种材质钥匙上的增配夹持痕迹有较大区别。结论不同硬度的凸齿钥匙上增配夹持痕迹的反映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技术对原配、选配钥匙开启各种锁具遗留在弹子顶部和钥匙上的痕迹及附着物的无机元素成份进行检验;对被配匙机配制过的钥匙上的擦划痕迹进行检验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检验显形痕迹和微量附着物的分布(隐形痕迹),较之常规的痕迹检验方法准确、可靠性强,拓宽了检验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入室盗窃案件及盗窃机动车案件中,要求检验、鉴定钥匙的情况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钥匙的检验和实验,在此对机器配钥匙痕迹形成的机理和检验鉴定工作进行探讨。1机器配钥匙痕迹形成原理机器配钥匙痕迹是指配钥匙机器在被配钥匙牙花表面上所形成的特殊线条痕迹。配钥匙机器大多为小厂家生产,无固定规格标准,从市面上看,可分为自动式和半自动式二类。自动式配钥匙机器,其模针刃口与钥匙的接触、铣刀与匙坯的接触压力均由弹簧的簧力来实现,配匙时只能由机器自动单向运行。半自动配钥匙机器未装弹簧,而由人手加压使模针与钥匙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找出一字型和十字型齿状钥匙被复制后形成的痕迹特征 ,为检案提供参考。方法 取 1 32把一字型齿状钥匙和 4 4把十字型齿状钥匙进行复制并经OLYMPUS连续变倍立体显微镜观察。结果 被复制钥匙的侧面 ,匙槽沟 ,牙花顶部曲面或钥匙凹窝面上均有明显的痕迹。结论 根据被复制钥匙痕迹特征 ,能为检验认定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开启十字匙锁的万能钥匙开锁的原理、方法、痕迹特征等进行研究,探讨了判断十字匙锁是否被万能钥匙开启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几类常见钥匙增配痕迹特征分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钥匙的增配痕迹。结果几类钥匙的增配痕迹能够观察到。结论通过检验不同种类钥匙上的痕迹特征可以确定是否为增配使用痕迹。  相似文献   

11.
1简要案情2004年6月23日凌晨5时和8月28日凌晨7时,某市两居民楼两户居民分别被盗,涉案价值12000余元。经现场勘查,房门门锁完好无损,门上及暗锁芯周围无任何暴力破坏痕迹,窗户上未发现有攀爬痕迹,对两家事主家中的原配钥匙进行检验,未发现有配制钥匙痕迹,排除了钥匙开锁的可能性。但在用钥匙插入锁孔时有阻力,为进一步弄清原由,技术人员在拆卸暗锁芯检验时,意外发现锁芯四面匙槽内和锁芯末端连接的锁尺处遗留有胶状物,经检验为泡泡糖残留物。对锁体解剖检验,发现锁芯匙槽内的弹子全部被泡泡糖粘连,泡泡糖将弹子堵在弹子孔内,难以回位,泡泡糖…  相似文献   

12.
后配钥匙是借助于手工或机械锉、铣加工复制,齿列关系与原配钥匙相一致的新钥匙。而对用后配钥匙做案案例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后配钥匙在锁芯弹子上形成的痕迹和原配钥匙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痕迹的分析、研究,最能反映加工复制痕迹的后配钥匙常常被忽视。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检验、识别原配或后配钥匙,这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 后配钥匙上复制加工痕迹及其形成机理 后配钥匙一般是使用匙坯加工复制而成的,开齿过程中在钥匙坯上会形成明显的加工痕迹。后配钥匙上的加工痕迹主要有以下5种。  相似文献   

13.
现场犯罪痕迹特征现场犯罪痕迹存在必然性、广泛性、时效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体现多元性。 1.现场犯罪痕迹存在的必然性必然就是必至、固然。有犯罪现场必然有犯罪痕迹。现场是犯罪分子犯罪的土壤与条件,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这里“地点”一般是指主体现场,而“一切场所”一般泛指关联现场,也就是过去我们常说的第一、二、三……现场。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2006年2月,某市发生一宗入室盗窃案,门锁完好,窗户防盗网完好无损,经检验,原配钥匙没有配过。对锁检验如下:圆头弹子平端面的一侧边缘有摩擦痕,锁体弹子孔边缘的棱角被倒平。在与被磨损的弹子孔边缘同侧的锁芯孔壁上,有摩擦痕迹。技术人员根据以上痕迹特征,排除了钩状工具等几种常见的开锁方式,难以确定开锁工具。后抓获了案犯,缴获了案犯身上的钥匙坯,通过多次实验,最后确定为用钥匙坯开锁。2讨论2.1钥匙坯开锁的痕迹形成钥匙坯开锁是利用锁具本身的互开率。锁具质量较差,其零件加工精度差,为钥匙坯开锁创造了条件。钥匙坯为“一…  相似文献   

15.
内凹齿钥匙痕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光学仪器研究内凹齿钥匙痕迹形态特征。方法制作内凹齿钥匙正常开锁和被钥匙机复制后的样本,用光学显微镜拍照固定痕迹特征。结果内凹齿钥匙开锁痕迹特征明显,且被钥匙机复制后能留下复制痕迹。结论通过检验内凹齿钥匙上的痕迹特征能确定钥匙是否被复制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方形坡状齿钥匙增配痕迹形成规律、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的渐变过程以及增配痕迹的变化因素。方法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进行模拟开启实验,观察并记录开启前和开启过程中的增配痕迹。结果被增配钥匙的坡面上有明显的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且原配钥匙和增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变化不同。结论增配痕迹为印压痕迹和擦划痕迹,印压痕迹随着开启次数增加而逐渐消失,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杨扬  刘海辉 《政法学刊》2009,26(4):83-85
通过现场勘查,就是要查清事件的性质,即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情况、作案动机和手段;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本人的特点和特征;发现和提取犯罪分子作案遗留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侦查人员依靠这些犯罪信息,“再现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进行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曲形槽状齿钥匙上的增配痕迹特征及其随开启次数的变化.方法 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进行模拟开锁实验,观察开启前后的增配痕迹.结果 发现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钥匙板侧上的夹持痕迹和齿槽底面、齿槽壁上的擦划痕迹,且齿底面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较稳定,齿壁上的擦划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结论 原配钥匙上的增配痕迹主要为夹持痕迹和仿形针擦划痕迹,夹持痕迹反映不明显,仿形针擦划痕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月牙槽状齿钥匙增配痕迹形成规律、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的渐变过程以及影响增配痕迹的变化因素。方法用被增配过的原配钥匙进行模拟开锁实验,观察并记录开启前和开启过程中的增配痕迹。结果被增配钥匙的齿面上有明显的磕碰痕迹和擦划痕迹,增配痕迹随开启次数增加呈渐变性变化,且不同区域的增配痕迹变化不同。结论月牙槽状齿钥匙的被增配痕迹为磕碰痕迹和擦划痕迹,齿槽壁上的被增配痕迹随着开启次数增加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运用现场犯罪痕迹,必然离不开研究犯罪现场。犯罪现场是犯罪活动的载体,是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客观反映和“记录”,是我们追溯判断犯罪活动和犯罪人情况的客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