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规定。有的国家有专门的最低工资法,如日本、泰国等。大多数国家则是在劳动法(或叫劳工法)中,在有关工资的章节中对最低工资加以规定。有的国家劳动法规定工资应由签订合同双方决定,但不应少于依照法律或集体协议所确定的最低工资。归纳起来,各国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主要为: 一、直接规定最低工资的绝对数额作这种规定的国家不多,有美国、加拿大、利比里亚和罗马尼亚等。《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中有关基本工资标准一章,规定从1981年1月1日开始,凡不属于例外规定的一般工人,其小时工资为每小时3.35美元。1983年提高到3.5美元。《加拿大劳工(标准)法》(1965年)在最低工资章节中,规定雇主对每个年满17周岁的职工,得以不低于每小时1.25加元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在不是以小时作为计算工资的时间基础的地方,应根据职工的工作时间,以不低于上述工资率的相等值,付给职工工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工资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将日显重要.一方面,要改变以往那种高度集权的工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赋予企业以工资分配权;另一方面,国家要强化宏观调控机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间接控制社会收入分配,使企业既拥有自主分配权,同时又受制于国家法律机制的基本行为规则,从而引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合理化.为此,国家必须在进一步改革工资管理体制、理顺工资关系的同时,根据改革的目标和需要,建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宇骁 《法学家》2020,(1):47-63,192
所谓立法与行政的权限分配即是理顺法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本质是权力等级序列问题,它与权力分立语境下机关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并非一回事。所有的立法与行政权限分配方式都可以总结为分离型与下降型两种模型,其中分离型又可以细分为双重分离型、立法与行政分离型和立法分离型。"分离"意味着要么是限制下游,要么是限制上游。对学说、实务、规范三者进行彻底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立法与行政的权限分配应当是一种立法分离型结构。立法权自身分离给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但这种分离是限制下游式,受到制约的是行政立法而不是法律;相反,行政权则是立法权的下降,既不应当存在自主行政行为,也不应当限制立法作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中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对等,导致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严重不公,劳动者特别是底层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工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宏观调控工具,是国家通过法律保障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个社会追求正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工资条例》草案内容日前浮出水面。条例草案将突出调低限高,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在限制垄断行业高收入方面,草案要求垄断行业定期公布工资平均水平、涨幅、增长金额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海明 《法律科学》2013,(5):108-119
因国家对工资总量宏观调控所延伸的工资构成制度成为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属于工资的重要依据,其优点是简单,其弊端是逻辑上存有缺陷,其结果是工资成为约定的名义工资、劳动者权益受损及用人单位行为脱法。工资立法应当明确工资的法律定义,在观念上从工资由工资、奖金、绩效、补贴等组成的工资总额构成转换为工资定义的形式要素和工资内容的逻辑结构,实现对价观念与具体认定标准的统一;在制度上实现工资与非工资的区分,为厘清经济补偿基数、最低工资、社保工资基数、税基工资等提供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7.
最低工资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到了最低工资对于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城镇在岗职工工资的影响。论文利用全国2001年至2011年间277个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和2000年至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混合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促进城镇在岗职工的工资增长,特别是在2004年最低工资执行力度加强之后,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最低工资调整对城镇户籍、文职、高中学历以上者的工资增长影响更大,而对农村户籍、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工人等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最低工资的影响并不限于农民工群体,对于提高以城镇职工为代表中等工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最低工资法》的必要性我国早在1952年和1956年工资改革中,在制定工资标准时,就慎重而恰当地确定了最低工资水平,这在当时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条件起了重大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我们对劳动工资制度也着手进行了改革。随着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等级工资制正在消失,浮动工资制逐渐兴起,这要求我们在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方面,采取新的办法。因为浮动工资制一般都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论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工资制度一直是劳动立法备受争议的问题,支持者认为最低工资为低收入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反对者认为劳动力市场自身能够安排出一种符合市场逻辑的工资结构,最低工资制度人为破坏了市场机制。本文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取向、测算方法,指出制定最低工资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公平原则,并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方法,旨在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法规对船员工资的具体规定不够完善,船员工资内容、支付方式、最低工资等还没有针对性的规定。因此,本文就船员工资的法律规范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 地方性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样,也具有国家意志性、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等这些作为法所共有的特征。本文拟对地方性法规的特征谈一点看法。一、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意志属性法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关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说,它必须由国家机关来制定(或者认可).国家意志的属性是法  相似文献   

12.
侯玲玲 《法商研究》2015,(2):184-192
市场经济中企业有倒闭风险,劳动者就有无法获偿工资的风险。经济全球化加剧和扩大了企业倒闭风险,工资风险随之社会化,危及社会安全。我国现有工资支付保障法律制度遵循工资支付雇主责任和劳动者风险个人自负原则,无法保护倒闭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债权。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特殊的"由担保机构保护工资债权"机制,通过社会互济和工资担保实现了工资风险由劳动者个人负担到社会负担的转变。我国已有地方政府开始尝试突破现行法律对倒闭企业工资债权给予特殊保障。分析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工资担保机制模式以及我国地方经验,我国应选择社会保险型欠薪保障基金模式,由用人单位共同缴费形成欠薪保障基金,对企业工资偿付提供特殊担保,实现工资支付的雇主责任和工资风险的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工资权利分配现状 中国大陆《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问题是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工资权利分配现状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之一。这个法律深深地植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工作的实践中间。它的制定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本文拟探讨这个重要法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以及由这个法律的颁布所引起的法学理论上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意志、依靠人民民主专政强制力贯彻执行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民族法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法律部门.它具备了一个部门法赖以形成的一切必要条件,有特殊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有自己的法律渊源和相对独立的体系. 法律部门的形成不取决于法学家和立法者的主观随意性,而是由现存社会关系客观必要性决定,亦即取决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定社会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特殊需要.法律部门的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及其立法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尚未健全和统一,存在着诸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立法效力等级不高、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不公平、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制不畅等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促进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必需跟进的立法包括:对《宪法》中"资源"概念进行立法解释;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制定配套行政法规、规章,如《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与分配条例》、《碳排放配额拍卖规定》、《国家碳市场交易机构管理办法》等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确定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重点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所谓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不仅必然表现为一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形式。而且必然要形成一种稳定的、以法定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法律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一)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宪法精神的体现。我们1982年宪法囿于当时的认识和条件限制,还没有明确规定在我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但细细分析宪法精神,可以看出当前推行国家公务  相似文献   

18.
法令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决定、指示和命令。法律是法令产生的根据,法令的效力受法律的限制。在我国,根据宪法规定,法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国家)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物权法,但在《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法规中都有了物权的一些规定,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看,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完备的物权法。 一、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 物权法调整的是人对物的支配关系。这种支配关系,是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主体——人对于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关系。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决定于其调整对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监狱罪犯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自由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若干权利组成的区域.剥夺和限制身由即包括剥夺和限制了相关的权利,意味着法律也同时禁止这些行动。不能以“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可以做的”,扩大罪犯服刑期间的权利。事实上,国内外部采取制定相关法的办法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