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吴高盛 《中国人大》2009,(16):26-29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内容,是立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人们试图列举出公共利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期给公民、法人和管理者一个清晰明了的“单子”,使人一目了然,有所遵循,以解决部分地方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开发商之利,导致拆迁、征地中纠纷不断,甚至引发出难以理喻的种种事端。但是,讨论、争论之后,大家发现,“公共利益”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要用法律条文加以界定,竟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它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它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使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众人物名誉权的制衡机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兴利 《求索》2007,(10):104-106
公众人物的产生与大众传媒相关,其核心因素是公共利益。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逻辑前提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对名誉权的保护.在私人领域相对强,在公共领域相对较弱。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基本价值为:当公众人物的具体行为与公共利益无任何关联时.名誉权应受到平等保护;但其具体行为与公共利益有一定关联时,名誉权应受到严格限制,其程度与该具体行为和公共利益的关联程度的高低成正向关系。公众人物名誉权制衡的主要内容为过错程度、举证责任、赔偿范围与普通人之不同。公众人物名誉权纠纷案件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公众人物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特征,一直是法律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公益征收过程中,行政机关常常借公共利益之名行事,令公众有不同意见,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公共利益立法界定应主要从三个基本方面入手:一要明晰宪政精神下公共利益立法功能定位;二要解决在宪法基础下如何确立公共利益界定立法模式;三要加强公共利益界定立法的可操作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仁春 《前沿》2011,(22):55-58
作为价值理念,公共利益具有规范性和抽象性,是一个关涉政治正义性与政府合法性的基石性概念,政府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但一旦进入到事实层面,公共利益就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多元利益背景下,不同的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而公共利益并非脱离个体利益之上的抽象之物。在多元社会中,公共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民意的充分表达才能赋予其现实内涵的。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公共利益的实现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利益是公共生活的规范目标。公共利益是无法自发实现的,必须借助公共政策的制定才能在政治实践中施行。但是在当前转型期的特殊情境下,公共政策存在三种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性。公共政策的制度化有利于化解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的背离,更好地强化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当程序:获取对公共利益同意与支持的要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叶红 《求索》2007,(10):112-113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当务之急。理论上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两条思路,一条是通过概括加列举的方式从实体上对公共利益具体内容进行清晰的界定,一条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设计来界定公共利益。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正当程序是获取对公共利益同意与支持的要径,并在文中对界定公共利益的正当程序进行了具体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87-87
吴卫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利益是国家启动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法律还未就公共利益作出相应规定,以至政府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被认定为公共利益,导致征收征用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合法进行征收征用,合理维护公民权益,正当实现公共利益,有赖于法律规范公共利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界定公共利益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的异化及其防范——以土地征收和强制拆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虽然频繁地出现在法律和学术探讨中,但其确切的含义难以准确界定。“语焉不详”的公共利益造成公共利益在现实中的异化。在土地征收及拆迁过程中,公共利益被异化为谋取财政收入、官员政绩甚至个人私利的手段。防范公共利益的异化应当从完善立法、程序、补偿标准以及司法控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08,24(6):59-61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卫生事业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王娟 《民主与法制》2011,(31):64-64
(一)存在的问题 1、“公共利益”界定不清 我国立法至今未对“公共利益”的范围及判断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公共利益”的解释则由职能部门和主要行政领导进行自由裁量。“公共利益”界定不清,直接导致征地范围弹性限度扩大,纵容了政府征地权的滥用,为权力寻租留下灰色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公共精神的"公共性"本质在于其关注公共利益,追求公共价值。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共性问题,生态关怀是公共精神的应有之义。然而,观照现代人类文明历程,人类以群己之私架空公共利益,造成生态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割裂与分离、全球环境危机和"公地悲剧"一再重演。究其原因在于社会公共价值的生态缺位和生态性公共精神的阙如。培育生态性公共精神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从理念教育、组织建设和制度垒砌三个方面予以关照。  相似文献   

13.
王玉霞 《前沿》2008,(9):67-69
公共利益表现为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如果没有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最终将失去意义,所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最终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利益的主体与享受者是人,保护人是国家关心的事项。公共利益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法律概念。虽然构词简单,但法律意义重大。所谓公共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是由政府作为代表者,而依法为不特定多人谋求的,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际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法定性、现实性、发展性、相对性,处理好它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子建 《求索》2008,(8):73-75
公共决策的本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配置,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在公共决策中,公共权力主体要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正视社会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合理分配公共利益,有效增进公共利益,形成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陈明义  陈真帅 《前沿》2014,(3):91-92
环境污染不仅会损害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的财产权、人身权,而且还会损害一定区域内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公共利益,需要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救济行动,以有效监督污染企业和政府,更好的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09,(2):42-43
刘诚在《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载文《公共利益问题探析》。宪法和物权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和其他不动产。基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本应在法律上做明确界定,然而究竟何为公共利益?很难做出确切的回答,因此多数国家的法律对此未予以定义。问题是立法者是否可以在制定一项征收法律时,仅仅概括地规定“公共利益的需要”作为授权征收的基础?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典型代表的美国和德国司法界均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7.
潘国刚 《思想战线》2011,(Z1):265-266
公共利益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准确界定公共利益,始终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本文从主客体两个角度对公共利益进行分析,认为公共利益的本质源于利益关系,判断公共利益的根本依据是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优先”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草案)》设置了两个“公共利益”条款:“物权的取得和行使……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第5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征用单位、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第49条)。“公共利益”本是公法中的核心概念,现在将之引入到作为私法的物权法之中,这是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它不仅符合法治原则,而且是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但是,“公共利益”概念引入私法,也确实存在很大风险:它可能导致公权力不适当的膨胀和滥用,严重损害公民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因此,要防止和避免…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原则引入反倾销机制的背景,是非关税壁垒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转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主要矛盾。反倾销措施实施的频率逐年增多.且居高不下。目前,多哈回舍的规则谈判中将“公共利益”纳入议题,虽有诸多国家赞同从实体及程序上对公共利益的原则加以强化.但会议的进程步履艰难,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中出现了"公共利益"这个词语,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为此,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存在衡量标准缺失的问题。文章从公共利益的含义界定着手,分析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衡量标准,并寻求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衡量标准缺失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