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法作为社会性之法,在实现社会经济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经济法环境下的公平价值的内容,通过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对公平价值的体现,进一步阐释社会公平应该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玲丽 《河北法学》2002,20(Z1):85-87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在经济法和民商法中都体现了对公平价值的追求。从两者所追求的公平价值内涵的不同、侧重取向的不同以及实现公平价值的手段不同来说明它们各自追求的公平价值的特点。经济法注重实质公平,而民商法注重形式意义的公平;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民商法是个体利益的公平;经济法追求分配正义,民商法倾向矫正正义;经济法有公共权力做保障,而民商法主要依赖私权的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财富分配等问题,导致目前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使用经济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从经济法视角度反映出公平,保证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本文从经济法的公平价值的角度,主要研究了经济法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方面所应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法学界关于经济法价值的观点不尽相同,结合经济法自身的特征,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在社会公平、社会整体效益方面上。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经济价值,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内部的平等、市场领域的竞争自由和宏观领域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价值是法律价值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法的价值可以多元化,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应该是以维护社会整体效益为目的,同时,社会效益的追求又是以社会公平为条件。因此,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就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法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经济法的价值目标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心。但既往研究却过于分散。从体系化、分层次的角度 ,可将经济法价值目标体系界分为两个层次 :工具性价值包含结果公平、经济安全和体制效率 ,目的性价值包含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支持、相互弥补 ,构成一个完备的经济法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谢国旺 《河北法学》2011,29(10):51-58
分别对竞争公平价值和社会公平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二者的关系也进行比较研究。社会公平价值是受高位阶法律规范或者宪法规范保护的高层级价值标准,竞争公平是受下位经济法保护的低层级价值标准,当二者发生实质冲突时,社会公平应当受到优先保护。社会公平价值标准高于竞争公平价值标准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二者的冲突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发生实质性冲突时,社会公平价值才优先适用,反之,竞争公平价值应当在经济法领域中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目标。经济法不仅要追求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同时也要维系和保障经济活动的公平、有序,力争借助法律手段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公平与效率的基点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公平与效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构筑起经济法这座大厦。因此。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及其在经济法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无疑对经济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对经济法价值理念的一次实践检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统一,决定了政府与金融企业行为应纳入法治轨道,并保持各自的行为边界。对金融业的监管要体现经济法的安全与效率价值,并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实质公平公正是社会分配的基准、拉动内需的前提、引领"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金融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法的发展理念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支撑和保障。我国应进一步弘扬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经济法制度的前瞻性和预防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法价值范畴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经济法的法律价值 ,认为经济法的法权价值在于对权力的规制 ,资源价值在于追求发展公平 ,而社会价值则在于维护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价值是在法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包含了这些基本价值倾向。但经济法的价值,又具有重要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在法的“公平与正义”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实质的公平与正义;在法的“效益”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在法的“安全”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在法的“自由”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社会整体自由;在法的“秩序”这一价值层面,经济法更注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帆 《现代法学》2005,27(5):118-122
目前一些关于经济法理念、价值以及基本原则的讨论,除了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外,内涵上也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并不能脱离法律价值之公平、秩序、自由的范畴,但必须具有其独特的解释;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则应当回应和体现其对法律价值解释的意义。本文试图梳理经济法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的关系,并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表述为:适度干预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合理竞争原则、弱者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本文从经济法的价值和本质的角度将经济法基本原则表述为社会本位原则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以期对将来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理解经济法律具体条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平互利原则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始终,体现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判断标准。因为不可能有一种强制力作为后盾,只能用公平互利原则来衡量国际经济关系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黄茂钦 《现代法学》2007,29(1):31-37
从本源上看,经济法的道德性来自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公平交易伦理、经济行政责任伦理、可持续发展伦理以及公平分配伦理等社会经济伦理的法律提升。而一旦现实的经济伦理道德进入经济法领域,就使得经济法表现出独特的、鲜明的道德性特征。具体而言,经济法的道德性表现在经济法律规范的价值内涵、经济法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价值判断标准、经济法的非强制性和经济法对社会生活发挥能动作用的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灵魂和建构经济法体系的依据,体现经济法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是连接经济法宗旨与经济法具体规范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有很大作用,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主要论述经济法的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原则和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定位的二元互补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民法与经济法在公平、秩序、效益和自由等基本法律价值具体内涵上的差异,又通过对二者根本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抽象与分析,揭示了民法价值体系与经济法价值体系蕴含着的“二元互补”规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在平衡利益冲突和化解社会冲突的同时,就意味着对公正、秩序、效率等价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经济法无论是在观念实体还是制度建构中,都是有其所赖以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的一套价值准则作为法律制度的内在价值加以固化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价值目标可以表述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在利益语境下,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实质是以社会整体效益的最优为根本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普遍化、持续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就是"法治化"、"公共化"与"公开化",这三大目标与经济法规范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越位与缺位,体现社会本位,追求公平价值理念是一致的,体现经济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法律存在多种价值。这些价值与法律的本位观存在密切的联系。法的价值是有序的。众多的价值存在层次的差别,而在某一部门法中处于高层次的价值所反映的正是该部门法的本位观。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这种本位观也是价值层次的具体体现。经济法以效率、秩序、公平与正义等为主要价值,这些价值统一于社会本位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