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立功制度的道德根基考察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68条规定的立功是我国特有的一项量刑制度,而究其本质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和犯罪分子的双重功利主义。通过对其道德根基的考察,会发现现行立功制度是一种对告密行为鼓励、对违反社会最基本道德行为褒扬的法律制度,其违反了立法的最根本的道德基础。进而得出取消在刑法总则中对立功制度的规定,在刑法分则的数个重罪中设立特殊的立功条款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2.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罚裁量制度。本文以我国现行的刑法规范为依据,在论述我国刑法中立功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立法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刑法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的立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立功”的异化现象——“买功”行为.针对“买功”行为的立功认定,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和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有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衷说等观点,司法机关应当坚持以肯定说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个别“买功”行为加以排除.现行立功制度的完善应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加强立功认定的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4.
立功制度作为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和重要意义。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现行的立功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仍存在着缺憾和不足。突出立功的主观悔罪性,防范买功等借立功制度逃避制裁的违法行为,构建主客观相统一的立功制度,是进一步完善立功制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刑法学界大多认为,犯罪后捐献财产不属于立功,不能获减轻处罚。本文认为,犯罪后捐献财产符合立功的本质特征,应属于立功的情形之一。将犯罪后捐献财产作为立功情形之一并不违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的平等是指机会平等,而非结果平等(实质平等)。将犯罪后捐献财产作为立功情形之一是继承和发扬古代赎刑中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帮助立功是典型立功的异化形态。帮助立功的困境是,因为帮助者因素的介入,犯罪分子的立功无法被刑法独立评价。帮助立功规制的重点不是帮助立功本身,而是帮助立功中的伴随违法行为,这是帮助立功正义性的“底线”。司法实践应当有限度地承认帮助立功。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其中犯罪分子应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具备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体现自身意志,所以,犯罪单位能够成为立功主体.在立功的表现形式上.单位与自然人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适用立功制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在打击犯罪、改造罪犯的司法实践中作用重大。应从实体、程序两方面正确认识和运用立功制度 ,以保证其目的的实现。本文从立功的范围、如何贯彻“立功从宽”、适用立功的程序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片面对合犯中非罪一方揭发对方犯罪的行为是否属于立功的争论,一方面源于立功制度的功利与公正的制约,另一方面源于片面对合犯行为结构的特殊性。此种对合行为中,行为双方均为对合行为主体,又互为对方行为的对象,一方行为的实施必然对应另一方行为的存在。基于对合行为的结构特征,片面对合犯中非罪一方知晓对方犯罪事实具有初始性、必然性的特征,其一般违法行为并非对方犯罪产生的刑法上的原因,故其揭发对方犯罪的行为不具有非法性,不属于立功制度的异化,符合立功的本质,契合功利与公正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0.
功利是立功制度的基本价值,这是由其立法目的决定的.立功制度牺牲了被害人的利益以使国家更好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这是立功的功利所在.而良知原则是功利原则的限制与补充,如果没有这种限制与补充,那么,立功制度必然陷入唯利是图,不近人情的地步.我国应当对刑法第68条予以修改.我国应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立功制度司法适用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功受奖"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 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立功的本质应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性"。立功的主体应该被界定为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对几种具体立功表现形式的认定,要根据立功的本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社会危害性,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认为.社会危害}生是犯罪的本质;另一种反对派的观点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不能把犯罪与危害社会行为区别开来,应当逐出刑法学领域。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两派学者只顾自言自语。而未弄清楚社会危害性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从多维视角界定和分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立功乃我国特有的刑罚裁量制度,自该制度适用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立功成立条件,以及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争议颇多,特别是对检举揭发型立功的实践认定更是陷入适用乱局。要化解检举揭发型立功认定所涉及的理论迷思与实践困局,需从探究立功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着手,明晰立功制度的规制目的与制度本质,厘清立法规制预期与实然实效之间的差异;而后以既有的法律规范为解释基础,对立功主体与立功线索的互动型关系作合理圈定,最后对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与立功认定之间的实践关系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立功乃我国特有的刑罚裁量制度,自该制度适用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立功成立条件,以及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争议颇多,特别是对检举揭发型立功的实践认定更是陷入适用乱局。要化解检举揭发型立功认定所涉及的理论迷思与实践困局,需从探究立功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着手,明晰立功制度的规制目的与制度本质,厘清立法规制预期与实然实效之间的差异;而后以既有的法律规范为解释基础,对立功主体与立功线索的互动型关系作合理圈定,最后对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与立功认定之间的实践关系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立功制度的价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功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促进犯罪分子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实现我国刑法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理论上对其重要价值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正确界定价值一词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对立功制度的公平价值、效率价值及两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立功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功是我国刑法中特有的一项从宽处理的制度,贯穿于犯罪分子到案后至服刑期满的整个期间。立功能否成立,应依据主体、主观方面、客观表现、法律效果等来认定。  相似文献   

17.
立功制度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的确立和司法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减少了司法运作成本。然而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立功制度却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使得司法机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现行的立功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分析和解决这些弊端是刑法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立功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刑罚裁量制度,是我国刑法所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精神的充分贯彻。立功制度原本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制度,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立功制度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存在内涵不明确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各种分歧。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从立功制度的发展以及确立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一条暗含其中的刑事政策发展脉络。针对立功制度存在的不足,必须认真研究当前的刑事政策以及蕴涵的精神,以便指导立功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代为立功”是指在行为人因涉嫌犯罪被抓获之后,应司法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要求,或者由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主动提出,由犯罪嫌疑人的亲友为司法机关提供其他人的犯罪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破获其他案件,从而希望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减轻处罚的制度。“代为立功”常常运用于毒品犯罪、走私犯罪、有组织犯罪、职务犯罪案件的破获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抓获。“代为立功”利大于弊,具有司法交易的性质,可以通过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代为立功”的构成条件、限制性规范、对刑罚的影响、操作途径的方式,在我国法律规范中确立“代为立功”制度,将其与自首、立功并列。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司法资源的不足与大量犯罪黑数的存在,另一方面某些犯罪人掌握着其他人的犯罪事实或犯罪线索而不愿意举报。面对这一形势新《刑法》创设了立功制度,为犯罪人提供从宽量刑的机会,以刺激犯罪人的举报积极性。可见立功最初的设定体现了强烈的功利主义导向,它满足了国家与犯罪人追求各自最大幸福的需求。立功不要求犯罪人悔罪,也不关注犯罪事实或犯罪线索的来源,只要提供了他人的犯罪事实或犯罪线索即可认定为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