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其中犯罪分子应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具备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体现自身意志,所以,犯罪单位能够成为立功主体.在立功的表现形式上.单位与自然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证据形式问题属证据法的基础问题。从法律上看,《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构成了我国的证据种类体系。证据种类的划分是证据发挥其证明作用的前提,也是世界各国证据理论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证据体系,一方面使证据种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承诺作为超法规阻却违法性事由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它的正当化根据存在较大争议。学者们提出了法律行为说、利益放弃说、法的保护放弃说、目的说、社会相当性说和个人自由说。上述争议的本质问题在于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之争,基于结果无价值的立场,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在于法益益衡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比较滞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应该包括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和劳务的人员。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权的人员从事公务时除外。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承诺作为正当化行为理论中的问题之一,在各国刑法中都得到普遍认同。但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从宏观角度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加以阐述,从而探求该问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掩饰、隐瞒赃物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罪犯罪对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化,有必要结合该罪的本质特性对其做深入的探讨。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掩饰、隐瞒赃物罪的犯罪对象是指应当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行为所得以及产生的蕴涵犯罪所得价值的收益。其表现形式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有形的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7.
所谓继承的共同正犯,指先行为者已经实施了一部分实行行为之后,后行为者以共同实行的意思参与实行犯罪的情况.对于后行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刑法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后行为者和先行为者对全体实行行为成立共同正犯,但是,后行为者的责任应当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8.
赃物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赃物罪在实践中是一种高发型犯罪。本文从赃物罪的本质、行为对象和主观方面入手,对赃物罪在认定过程中的疑难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个合理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方在查验居民身份证过程中,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查验身份证是对违法者的一种震慑,能使警方抓住更多的在逃人员,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是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理性审视居民身份证查验制度,以期在警察权与公民权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处于一个政治经济转轨中的历史转变时期,法治国家的理念已经初步确立,刑法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与构造.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利益的提升,人权主义刑法观被国内学者所重视.各国广为关注人权保障问题,人权刑法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精髓和应然趋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