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是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环节,对准确把握案件定性、核实证据、评价犯罪嫌疑人社会危险性、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一、制作审查逮捕讯问笔录的必要性审查逮捕讯问笔录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核实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事实是否有证据证明及证据是否查证属实;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社会危险性,是否有必要采取逮捕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1,(19):138-139
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3.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的承办检察官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在某种程度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撰写水准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尤其是意见书中的证据分析部分,对进一步做好引导侦查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试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证据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从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有证…  相似文献   

4.
审查逮捕文书是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及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时所制作的内部工作文书,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查逮捕文书的内容包括很多,其中正文部分的案件事实及证据是该文书的中心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不仅要清楚的将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案件事实列举出来,还要对能够证实这些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进行全面、透彻的表述和分析,以便检察长准确地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实、能否逮捕,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证据进行表述,在这里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笔者拟结合办案实践就证据的表述方法谈一些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由承办检察官根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法律文书。目前进行的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改革是检察法律文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增强文书的说理性、逻辑性和客观性,阐明“捕”或“不捕”结论形成或得出的思路。众所周知,证据审查是审查逮捕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保障案件质量及案件审查后引导侦查等工作有重大意义,由此证据分析成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灵魂和该文书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实践,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制作中证据分析的若干问题,略陈管见。一、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  相似文献   

6.
一、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基本含义 2006年8月7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第4条明确规定:“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需要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7.
王军 《天津检察》2009,(4):15-17
侦查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刑事案件是否准确、全面、合法进行的监督。侦查监督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组成部分之一。现代法治国家一方面要求侦查机关正确地行使侦查权,搜集充分的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从而有效地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通过司法程序,凭借有效的法律监督手段对侦查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制约,以维护受追诉人的基本权益。为了更好的发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职能,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审查逮捕部门改为侦查监督部门,对侦查监督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质量标准》)第4条规定: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须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同时应当采取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的应当撤销逮捕决定。该条规定了附条件逮捕的适用条件和决定程序,这标志着条件逮捕制度在立法上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
滕云  应泓游 《法制与社会》2012,(29):116-117
审查逮捕阶段是检察机关处理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审查逮捕阶段认定、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审查逮捕阶段,应通过审查案卷材料、全面审查证据、加强审查复核力度、建立讨论和报告机制、阶段性风险评估等方法发现非法证据线索,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0.
韩惠祥 《法制与社会》2013,(36):154-15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审查逮捕、公诉、监所监督、民行检察等各个方面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技术侦查措施、简易程序、刑事和解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与改革,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尤为重大,需要检察机关调整观念、创新方法、积极应对。在本文中,本文点论述刑诉法给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和审查起诉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就检察机关应该采取哪些有力措施,促进检察工作机制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第四条规定: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制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针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审查逮捕逐渐从封闭性、行政性向公开化、诉讼化转变的发展趋势,提出"探索公开审查案件的办案方式,增强中立性,提高公信力"的要求,以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一、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意义重大(一)实现对逮捕案件的司法审查现行审查逮捕方式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实行承办人办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决定的三级审批制,案件的办理与决定相对分离。检察机关主要依据侦查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证据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  相似文献   

13.
逮捕是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司法强制措施.应当由律师参与审查逮捕程序,维护犯罪嫌疑人人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但现时律师参与审查逮捕程序不易把握审查逮捕与侦查的内部衔接机制.主客观情况使检察官并不热衷律师参与审查逮捕程序.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在法律层次建立律师参与审查逮捕、公开听证、当事人及受托律师申请复议复核以及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制度.构建检察、侦查、律师间三角制衡关系,使审查逮捕程序公开透明,实现律师参与审查逮捕程序诉讼法律化.  相似文献   

14.
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进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林 《现代法学》2011,33(1):114-122
我国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错捕和不当逮捕比例过高,这主要是由于侦查机关没有对逮捕的全部条件承担证明责任和犯罪嫌疑人诉讼地位客体化造成的。调整批捕权的职权配置,将其交给法院行使,并不能达成以审查逮捕的正当程序控制逮捕的目标。我们应当以树立检察官在审查逮捕程序中的裁判者角色为核心,维系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构造,强化对逮捕全部条件的审查,改进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工作机制,创造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在审查逮捕程序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推行不捕理由双重说明机制,进而强化侦查机关对逮捕条件的证明责任,以实现审查逮捕程序的正当化,达到防止错捕、减少不当逮捕,并为公诉程序、审判程序纵深改革创造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检察机关为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由专门人员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提请批准(决定)逮捕的案件经过审查后提出捕与不捕意见的检察文书。最高人民检察院侦监厅在2002年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中将《逮捕案件审查报告》和《逮捕案件审批表》整合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这种改革方式简化了内部工作程序,对有效解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限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审查逮捕是侦查监督的首要职责。是开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的重要基础,也是侦查监督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审查逮捕必须以提高案件质量为核心。因为案件质量是审查逮捕的生命,审查逮捕所具有的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稳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必须通过提高案件质量来实现。审查逮捕贯彻“双重”方针和区别对待政策,也要通过案件质量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审查逮捕阶段单独指纹证据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鉴定在司法活动中应用广泛,通常作为证据线索为进一步的侦查活动指明方向,或者和其他证据材料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案件事实,但是在只有指纹证据材料的情况下,案件的事实该如何认定,审查逮捕工作中又当如何看待这些单独的证据材料,即单独指纹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究竟有多大。本文在对我院近年来办结的单独指纹案件深入调查基础上,为下一步的检察工作尤其是审查逮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①(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特点通过分析2002、2003、2004年②来我院办结的单独指纹证据案件,可以发现该类案件具…  相似文献   

18.
宋杰 《法制与社会》2010,(33):265-266
逮捕条件不是一个规则,而是一个标准。审查逮捕案件的证明标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较高逮捕证明标准。二是一般逮捕证明标准。三是较低逮捕证明标准。审查案件中,在实务中,具体分析个案,区别不同情况,体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适度。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存在瑕疵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侦查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有效获取有力证据。二是过于重视口供的侦查观念依然严重。三是收集、调取证据的规则还不够完善。具体列举了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勘查笔录、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19.
审查逮捕意见书的撰写水平高低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在证据分析时应注意说理性、逻辑性和客观性,证据分析可以采用肯定法、排除法和比较法,切忌“空”、“琐”、“乱”。  相似文献   

20.
一、有条件逮捕制度的产生依据和适用原则 2006年8月17日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的第4条首次明确规定了有条件逮捕制度.所谓有条件逮捕,是指,"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收集、核实的证据.并及时了解补充取证情况;(二)批准逮捕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三)侦查机关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取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的,应当及时撤销批准逮捕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